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社会关注-正文
以优秀民族文化丰富新型城镇化道路
潘启云//www.workercn.cn2014-05-21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推进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需要优秀文化保障和支撑。我国优秀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具有内在关联。赋予新型城镇化道路以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实现新型城镇化与优秀民族文化协同发展,有利于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健康推进。

  新型城镇化与民族文化的内在关联

  新型城镇化为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带来新契机。新型城镇化推动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带动文化需求快速增长,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这成为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基础和依托。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民族文化产业发展,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为优秀民族文化的开发利用和传承保护提供体制机制保障。广播电视、手机、互联网等新媒体为弘扬优秀民族文化搭建新平台、新载体,促进优秀民族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推动优秀民族文化的时代化、大众化。凝练优秀民族文化,彰显民族特色,已成为新型城镇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应抓住机遇、顺势而为,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充分弘扬优秀民族文化。

  民族文化产业为推进新型城镇化提供新动力。产业发展是新型城镇化的物质支撑。围绕优秀民族文化发展文化创意、文化生态旅游等优势产业,能够为新型城镇化提供新动力。可以利用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组合不同文化元素,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生态和文化的相互融合,建设一批特色鲜明、创新能力强、产业链完整、规模效益明显的民族文化产业基地,发挥文化创意产业在刺激消费、扩大就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依托民族文化和自然景观开发特色景区景点,发展历史文化旅游和生态观光旅游,延伸景区开发、市政建设、道路交通、生态环保以及餐饮住宿、娱乐休闲、购物体验、会展演出等旅游关联产业链条,不仅可以直接推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还可以改善城镇基础设施条件和公共服务,为历史文化景观、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物质基础。

  实现新型城镇化与优秀民族文化协同发展

  加快民族地区现代化进程,需要赋予新型城镇化以民族文化内涵,凸显新型城镇化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品质,实现新型城镇化与优秀民族文化协同发展。

  以社会主义文化引领民族文化,塑造新型城镇化的灵魂。社会主义文化吸收了优秀民族文化的精华,优秀民族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多样呈现。推进新型城镇化,一方面要加强宣传教育,用优秀民族文化多样的形式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各族群众的基本行为遵循,确保新型城镇化持续健康发展;另一方面要尊重民族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加强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丰富新型城镇化的人文内涵。文化自觉要求人们深刻了解和认识本民族文化的历史渊源、作用价值和发展趋势。文化自信是在高度文化自觉基础上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进而站稳自身文化的根基、坚持自身文化的特色。在新型城镇化中,我们要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彰显民族特色,在继承文化根脉的基础上实现和谐发展。

  以生态文明引领经济转型,创新新型城镇化的路径模式。生态文明倡导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我国源远流长的优秀民族文化,蕴含着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朴素的生态哲学,为民族地区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孕育了优秀的文化基因。民族地区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应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产业升级和发展转型,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使新型城镇化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

  (作者单位:中共云南省委党校)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