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社会关注-正文
“电力天路”与环保同行
//www.workercn.cn2014-08-01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更多

  

  “如果你不到四川藏区去实地看看,你就感受不到藏区是多么需要帮助。如果你不去现场调研,你就不知道该做点什么。”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电网四川电力公司总经理王抒祥多次跋山涉水深入四川藏区调研后满怀深情地告诉笔者。

  “一个省的面积,一个县的人口,一个乡的财政收入。”这是当地人对甘孜藏族自治州的描述。由于历史欠账、地理环境恶劣等原因,四川甘孜等地电网建设严重滞后,冬季缺电问题尤其严重,无电地区比例较大。甘孜州18个县分属于17个地方孤网,秋冬季节枯水期,停电是家常便饭,不少人甚至从未坐在自家的电视面前看过一次春节联欢晚会。在甘孜州还有20多万农牧民过着“点酥油灯照明、烧牛粪取暖”的极不卫生和安全的生活,许多地区冬季缺电问题严重,无电民众迫切希望用上清洁稳定电源。

  王抒祥委员多次利用政协提案向国家反映情况提出尽早解决藏区百姓无电难题的建议。2013年8月,在国家电网公司与四川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下,在他的积极推动下,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启动甘孜州“电力天路”及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工程。

  “工程沿线属于高原高寒、原始、独特、敏感、脆弱的生态环境,一旦被破坏,恢复极其缓慢,甚至不可逆转。环保不是我们的包袱,而是我们的历史责任。”王抒祥委员坚定地说。

  保护脆弱生态——把“电力天路”工程打造成生态工程

  四川藏区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是我国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之一,在这里建设“电力天路”工程,是否会对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物产生影响?是否会对高原湖泊、湿地生态系统产生影响?是否会对高原、高寒地表植被产生影响?是否会对高原冻土环境产生影响?是否会对沿线自然景观产生影响?无论哪一项出现差错,都将对高原、对中国乃至对东南亚的自然地理、气候生态造成难以挽回的不良后果。

  “守住生态红线就是守住藏区百姓的未来希望,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这片环境。我们要把这一造福藏区百姓的民生工程打造成绿色工程、生态工程,上至决策层,下至每一位建设者,都形成了这样的共识和理念。”王抒祥委员告诉笔者。

  湛蓝的天空,清澈的湖水,珍稀的野生动物——川西高原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牵动建设者们的心。保护好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

  工程建设者们在建设的同时,为了自然保护区,他们更改线路设计;为了减少树木砍伐,他们加高铁塔高度;为了保护草甸,他们将其切割成块异地存放,工程完成后物归原址;为了保护森林,他们放弃开挖道路的机械运输,采用骡马驮运……通过创新环保设计及施工,把工程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建设者们十分注重环境保护的每一个细节,珍惜高原上的每一寸土地,亲自担任工程项目总指挥的王抒祥,在数次前往施工现场视察时,都不忘叮嘱参建员工们说:“我们不仅要为藏族同胞输送光明,更要与他们一道保护这美丽净土,建设绿色电网,创建环保施工典范。

  运输物资——“减少碾压”马帮索道并用

  35千伏长须贡玛线路,全长33公里,由于该线路沿雅砻江江边群山而立,从道路到塔基基础点,少则几百米,多则几公里,塔基建设所需材料无法通过机械运输,全靠骡马驮、人力抬,把材料一一搬运上山。全线122基铁塔中,有100基以上铁塔材料需要使用骡马运输。“在骡马都上不去的高山陡坡区只有架设索道来运输基础建筑材料和塔材,索道运载能力强,能减少对环境的破坏。”该项目负责人朱智鸿说。

  在通往组塔的路上,一辆又一辆的卡车将塔材陆陆续续运到指定地点的公路边堆放。数十匹骡马负载着线路建设所需各种物资在山坳中曲折穿梭,2条索道正有序运转,将大件物资源源不断地送往施工现场。

  在风景如画的草原上,几乎没有留下任何施工的痕迹,只有一基基耸立起来的崭新铁塔。

  长须贡玛线路“电力马帮”主人邱母五三说:“60%的沙、石等材料都由骡马运输完成,让我不能想到的是,在陡峭的山坡,骡马看到腿都打哆嗦,电力工人们硬是用人力抬,都把钢材搬了上去。我最佩服的还是这些施工者。”

  科学施工——保护好草场植被

  5月的石渠县还经常下雪,前一天还天气晴朗,第二天醒来外面却裹上银装,往往打乱了施工人员的工作安排,因为低温天气导致的厚厚冻土层仍未解冻,给基坑开挖施工造成很大困难。“这样不行,一定要把岩石和草皮分开堆放。当前进度也比较慢,需要增设人力和机具!”

  石渠-洛须110千伏线路新建工程,线路全长约64千米,其中20毫米重冰区占全线长度的27%,最高海拔4800米,且多处位于峭壁,不能采用大型机械,只能采用人工,对冻土层进行破碎。让该标段专业监理工程师贺先明忧心忡忡的便是该标段的11号塔基的挖掘,不仅处于陡坡地段,且坚硬岩石的含量达到了40%以上。从5月初动工以来,采用了小破碎机、人工、钻具同时挖凿,进度始终迟缓。“类似于这样难度的基础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因为要保证工程进度的同时,还要确保草场不被大肆破坏。”贺先明说。

  “当施工工期和环境两者冲突时,我们首要选择的肯定是环境保护。虽然工期很赶,但是我们不能野蛮施工,要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危害。”石渠-洛须110千伏线路新建工程负责人蒋敦伟说。

  在藏区,草场是牧民的命根子。塔基的基础浇灌必然会对草甸造成破坏,为了最大限度地恢复受到影响的植被,工程建设者专门开展了保护草甸整体切割异地存放,他们小心翼翼地将铁塔所占地的草甸切割成40平方厘米的小块,全部挪放在指挥部的空地上,精心保护着。等到施工完成以后,把保护完好的草甸全部物归原址。

  在工程建设中,监理方和施工方始终坚持质量与环保并重,每天都要针对环境保护和施工方案进行讨论,想方设法、集思广益,形成了许多创造性的环境保护措施。对施工现场、取土场、采石场进行防护隔离,有效杜绝了生产和生活对草皮的扩大破坏。为减少对草地的碾压,人员、大型设备进场时,尽量按原有的老路行进;没有老路可循时,他们专门买来草垫,铺放在进场的道路上。基础开挖前,他们把坑口的草皮成块铲起,放在彩条布上,并安排专人进行浇水养护,等基础浇制完成后,又将它移放归位,恢复原来的面貌。

  对于沙化重重,移植草皮无法存活的塔基位,采用播种草籽,用遮光篷布进行升温,浇水养护,促其草籽发芽生长,确保高原植被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即便到了“电力天路”及无电地区电网建设工程的收尾阶段,环境保护依然没有停止。对新种草籽生长情况、植被恢复情况的长期监测仍在继续,并将贯穿于工程运行的始终。

  夏季的川西高原,随处可见一簇簇五彩的小花,即使是电网铁塔周边的草地也绿意盎然,青葱依旧。

  送来一片光明,不留半点遗憾。“电力天路”的建设者们以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诺言。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