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文史纵横-正文
寻找《国际歌》曲作者彼埃尔·狄盖特
//www.workercn.cn2014-07-01来源:中国文化报
分享到:更多

  

彼埃尔·狄盖特

  常 名

  今天,许多人也许只能从《国际歌》曲作者的署名上看到彼埃尔·狄盖特的名字,而不知其为何许人。彼埃尔·狄盖特不像《国际歌》词作者欧仁·鲍狄埃那样——曾经是领导过巴黎公社起义的著名革命家,受到过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注,他几乎是默默无闻的。狄盖特与鲍狄埃虽在《国际歌》歌谱上姓名并列,却并不齐名。不过事实是,没有鲍狄埃便没有《国际歌》,没有狄盖特也没有《国际歌》——

  2014年3月22日,《解放军报》发表我写的《寻找欧仁·鲍狄埃》一文后,有人对我说,你对《国际歌》词作者的缅怀给人以启示,如能再写写曲作者就好了。

  其实自打祭拜过鲍狄埃墓之后,我便多方打听《国际歌》曲作者彼埃尔·狄盖特葬在何处,了解到他葬在塞纳—圣丹尼的墓地。墓的大理石座上端,托放着一个雕有镰刀铁锤的正方形石块,石上放着一本固定的有狄盖特肖像的大书,下端托放的书页上刻有《国际歌》曲谱。石座正面镌刻着“彼埃尔·狄盖特之墓”。一看便知,这是一位无产阶级音乐家之墓。据说,在1932年9月底狄盖特葬礼之日,为他送葬的巴黎群众达5万人之多。

  今天,许多人也许只能从《国际歌》曲作者的署名上看到彼埃尔·狄盖特的名字,而不知其为何许人。狄盖特不像鲍狄埃那样——曾经是领导过巴黎公社起义的著名革命家,受到过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注,他几乎是默默无闻的。狄盖特与鲍狄埃虽在《国际歌》歌谱上姓名并列,却并不齐名。不过事实是,没有鲍狄埃便没有《国际歌》,没有狄盖特也没有《国际歌》。

  狄盖特在《国际歌》中倾注了他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和对阶级压迫的仇恨与反抗。乐曲充分体现了鲍狄埃词作精神,达到了革命政治内容与完美艺术形式的高度统一。不错,《国际歌》是最具战斗性的无产阶级乐章,但分析其曲调旋律,便会发现它并不单单是庄严雄伟、铿锵强劲。与其说它犹如暴风骤雨、电闪雷鸣,倒不如说它更像孕育之中的万钧雷霆和缓慢啸起的大海洪波;与其说它仿如怒吼,倒不如说它更像唤起沉睡人心苏醒、讨还人间血债的悲鸣。它不是刚中有柔而是柔中带刚。它一反“其哀心感者,其声噍以杀”的音乐通律,以近乎悼歌哀乐的形式苦诉低吟,使人因悲哀而刚强,于舒缓而奋进。毫无疑问,只有巴黎公社的真正知音和无产阶级的真正代表,才能发出如此深沉激越、撼人心魄的声音!我在《寻找欧仁·鲍狄埃》一文中称,《国际歌》是“歌曲版《共产党宣言》”;其实,它又何尝不是无产阶级的“歌曲版《人权宣言》”!

  面对狄盖特的肖像,我在想,为什么是他谱出了人类最壮丽的乐曲呢?经过思考和研究,我找到了我认为的答案。

  首先,音乐是情感的流露,每一个音符都是作者激愤的脉动。狄盖特和鲍狄埃同处一个时代,都参加了当时的法国工人党,有着相似的苦难身世,特别是对巴黎公社有着特殊情结。狄盖特1848年10月8日诞生在比利时根特市的一个贫苦工人家庭。7岁时,他随家迁居法国里尔,于那年当了童工。他干过许多工种,曾经失业,受尽剥削压迫和各种苦难。狄盖特一生的基本职业是工人,即使是谱出《国际歌》后,也仍然是一名点灯工。每当夜幕降临,他便将瓦斯路灯一盏盏点燃,照亮暗夜中的街路。天亮后,他再将它们一盏盏熄灭,迎来黎明时的曙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1870年,狄盖特被迫当兵。1871年春,巴黎公社起义,正在服兵役的狄盖特按捺不住激动之情。当他得知反动势力正残酷镇压巴黎公社,毫不犹豫地和几个士兵一起冲向巴黎,试图去救援正浴血奋战的阶级兄弟,遭到反动势力逮捕和制裁,眼睁睁看着3万余名公社社员惨遭屠戮。“凡音者,生人心者也。”了解了狄盖特的经历,便容易理解他为什么把《国际歌》乐曲写得如此悲愤了。

  其次,狄盖特有着非同一般的音乐天赋,能够准确把握时代最强音并将其质朴地表达出来。狄盖特从小爱好音乐,12岁时上工人夜校学习乐谱和乐器,16岁入里尔市立艺术学校夜班学习音乐和绘图,18岁以优异成绩获得里尔艺术学校一等音乐奖。少年狄盖特已开始创作歌曲,他的歌总能深深地打动工人群众。他和几位志同道合者组织了“工人七弦琴”合唱团,经常为工人兄弟演唱,并时常举办音乐会。他还带着弟弟、妹夫用小车推着一架旧风琴,走遍里尔的工厂、矿区和村镇,为劳动人民演唱自己创作的歌曲。可以说,《国际歌》虽出自“业余音乐家”之手,但绝非“业余水平”,而是达到了难以企及的艺术水准;《国际歌》不仅与《马赛曲》异曲同工、同样著名,且别具特色。这就难怪在1896年7月法国工人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国际歌》最终压倒《马赛曲》了。

  再次,有党组织领导积极组织歌曲创作和推动歌曲宣传,并同反动势力作坚决斗争。1888年6月16日晚,在“工人的里拉”合唱团一次排练后,法国工人党里尔区负责人来到排练场,把鲍狄埃的《革命诗歌集》交给狄盖特,让他从中挑选诗歌谱曲。狄盖特回家后阅读诗集,立刻被《国际工人联盟》烈火和子弹般的诗句所吸引。诗人怀着强烈的阶级仇恨和革命激情发出的战斗召唤,把这位工人作曲家的一腔热血点燃了。经通宵奋战,狄盖特写完了《国际歌》主歌曲谱,第二天又配上副歌,之后到工人中试唱并修改。当年7月,“工人的里拉”合唱团由狄盖特指挥,在一次工作集会上首次高唱了这首歌。这年底,在工会领导的支持下,工会第一次出版《国际歌》歌谱6000份,使这首歌在法国北部和比利时首先传播开来。如果没有法国工人党里尔区领导人明确的任务要求和工会领导的坚定支持,《国际歌》便难以产生和推广。而如果没有这之后法国共产党同法国社会党围绕《国际歌》曲谱创作权所进行的坚决斗争,《国际歌》也会被反动势力扼杀。

  1920年,狄盖特加入了法国共产党。1928年,应斯大林之邀,80岁高龄的狄盖特随法国共产党代表团赴莫斯科出席了共产国际第六次代表大会。会上,代表们用30多种语言齐声高唱《国际歌》。接着在红场举行的盛大典礼上,游行队伍高唱着《国际歌》向主席台上的狄盖特致敬。这位老人激动地流下了热泪。

  今天,我们应该怎样纪念狄盖特这位“无产阶级音乐鼻祖”呢?我认为,最好的方式莫过于继续高唱、很好传扬他的歌曲。狄盖特一生谱过许多歌曲,现存的还有20余首。他是巴黎公社和鲍狄埃的崇拜者,其作品中有好几首是歌颂巴黎公社和为鲍狄埃诗歌谱的曲。除代表作《国际歌》,还有《起义者》、《前进!工人阶级》、《巴黎公社》。特别是《起义者》,先于《国际歌》诞生,影响很大,当时的欧洲工人群众在集会和游行中经常高唱这支歌。狄盖特自己作词作曲的歌曲有《共产党人之歌》、《儿童支部》、《红色圣女》、《镰刀和铁锤》等。他还经常为反映工人生活和斗争的一些好诗谱曲,都受到当时人们的喜爱和传唱。

  “声音之道,与正通矣。”今天,我之所以“寻找欧仁·鲍狄埃”又“寻找彼埃尔·狄盖特”,关注《国际歌》的命运,缘由和用意就在于此。站在红旗下,我们就不能不唱《国际歌》,不能忘记鲍狄埃和狄盖特!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