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科教天地-正文
注重少数民族学校教师的专业成长
王羽//www.workercn.cn2013-11-04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到:更多

  

  黑龙江省共有53个少数民族。从传承少数民族文化、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精华、延续中华民族文化命脉的角度看,少数民族学校中少数民族教师是核心力量,研究民族学校教师的专业培养很有意义。

  少数民族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黑龙江省争取到一些扶持的民族中小学“双语”教师专项经费,完成了黑龙江省少数民族骨干教师的全员培训工作,使黑龙江省民族学校教师学历达到省平均指标,基本满足少数民族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

  受中小学校工作条件差、待遇低的影响,加上国内外少数民族和教师亲戚等吸引,导致民族学校相当数量的骨干教师“下海”或出国不归,造成民族学校教师队伍数量不足、流动性大。以至于民族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亟待提高。

  在民族学校,由于取消了与吉林、内蒙古两地定向“对换”培养的“双语授课”教师回省从教的限定政策,双语师资来源的保障机制被打破,致使朝鲜族、蒙古族学校的朝文、蒙文、外语和音体美专业教师匮乏。

  由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布局调整的缘故,少数民族学校和其他学校一样,学校教师总量过剩。但是,有的学校近十年没有补充教师或补充少量的教师,致使许多中小学教师队伍出现了教师年龄结构老化、新教师少、年轻教师少、能够承担少数民族语言教学的教师更少的现象。

  民族学校担负着对少数民族文化进行传承、保护和研究的重要任务。为此,黑龙江省适当调整了少数民族学校的课程计划,将地方和校本课时用于“双语教学”,协调各少数民族教材协作办完善民族文字课程教材建设,扶持民族学校开发具有民族特色的校本课程。

  但是,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往格局。生存的需要促使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人学习汉语,对汉语的需求程度逐渐大于对本民族语言的需求。人们对民族语言态度深深影响了民族语言的传承,也就逐渐淡化了民族学校教师设计、开发、开设民族文化课程的意愿。

  如何促进民族学校教师专业发展

  关注少数民族学校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是克服上述问题,实现优质少数民族学校教育的关键。

  良好的教学条件是教学质量的保障,也是提升教师生活质量的保证。办学条件的改善依赖于良好的经济状况。目前,少数民族餐饮产业、服装产业、音乐产业正在形成特色产业、魅力产业,实现了以民族文化繁荣带动经济增长的目的。通过经济的发展加快了教育投入的速度,切实提高了民族学校的办学质量和民族教育的整体水平。

  目前,一些少数民族人口向省外、国外流动。黑龙江省少数民族社会的人口流动结构表现出外向型和单向型的特征,这种人口流动主要以流出为主,带给民族学校教师的是无法安心从事教育工作的不安与躁动,更无心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近年来,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布局调整,民族学校布局调整也在其中。这需要在抓好民族学校网点布局的调整工作的同时,采取一些特殊政策和措施解决民族学校贫困生、寄宿生的补助经费,完善交通、食宿、助学等各项配套措施,逐步形成政府拨款、社会捐助、教育系统自救等多种救助途径,使少数民族学生能够“留得住、学得好”。

  黑龙江省一些民族中小学校利用自身的地缘、人缘和语言优势,通过举行各地民族学校经验交流会、组织参观等“走出去,请进来”方式,加强少数民族学校间的校际、省际、国际师生交流,学习、借鉴和吸收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成果,共享教育资源。

  民族中小学校与普通高校应建立协作关系。除发挥普通高校直接培养少数民族学生的功能,更应强化高校对少数民族学校教师的培养作用。高校应借鉴“国培计划”、全国对口支援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等活动的经验,开展对口支援少数民族中小学校各种经费、开展高校支教、民族双语教师培训等活动,创建民族教师专业发展平台。通过民族教师专业发展平台民族教师进行交流,使教师之间形成专业相同、环境相似、相互学习、相互探讨的人际圈、专业圈。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