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科教天地-正文
雷锋的能量有多大
本报记者 杨祖荣 陈小菁//www.workercn.cn2014-02-27来源:解放军报
分享到:更多

  

  榜样力量

  学雷锋不吃亏,在成全别人中成就自己

  2月25日,陶克慕名来到宁波市海曙区81890求助服务中心。这里,被誉为宁波市民生活好帮手,一个个求助电话,逐一得到了细致的解答。

  接线大厅里,悬挂着雷锋微笑的照片和“有求必应”四字箴言。有诺必践,他们做到了。群众送匾表愿:老百姓的活菩萨;美国人称赞,要把它带回家;联合国官员说,要把它复制到全世界。

  一个区域性公共服务平台,何以能够从小到大,并最终在全国乃至世界都享有较高知名度?秘诀很简单:便民利民,时刻把群众需求摆到第一位。

  “81890求助服务中心主任叫胡道林,30多年前在部队时就是学雷锋标兵。今天,他把81890打造成一支新的学雷锋团队。”陶克感言,他和他的团队,在成全别人中成就了自己,也成就了81890这个优质品牌。

  顺着这个话题,陶克讲了去年夏天的一件事。当时,他去天津参加由中华雷锋文化促进会组织的学雷锋活动,意外地看到一个新奇场面——

  北京“的姐”王凤进拉着天津“的哥”王文成,“逼”他在党旗前举手发誓:不拒载残疾乘客。陶克很好奇,细聊之下了解到事情的来龙去脉。

  王凤进是“首都的士雷锋车队”队长,她和一些残疾乘客结成对子,固定为他们服务。王文成也想在天津成立雷锋车队,就慕名找到王凤进,请她指导。王凤进同意,但提出一个条件:他也得拉残疾乘客。于是就出现上述一幕。

  因为多年坚持学雷锋,王凤进在业内小有名气。去年2月8日,她还受邀参加习总书记与北京出租车司机的座谈会,为出租车行业创新发展建言献策。

  “王凤进告诉我,她学雷锋没想到学出了双丰收,既收获到尊严——周围人对她都高看一眼,又收获到经济效益——口碑信誉好,北京一些会议举办方都喜欢找她包车。”陶克对记者说,正所谓成全别人,成就自己。

  陶克又举了一个例子。“雷锋连”战士田永亮退伍回到山东曹县后,坚持学雷锋,天天扛着笤帚扫大街,把孤寡老人接到家里赡养。乡亲们讥笑他为“神经蛋”,连他父亲也认为儿子当兵当傻了。历尽波折,田永亮认识到,要努力创造更多学雷锋的条件和本钱。

  于是,田永亮成立“傻子永亮种子公司”“傻子永亮养殖场”。因为学雷锋名声在外,田永亮在商场树立了诚信、靠谱的品牌形象,公司很快打开局面,产品畅销,他不仅自己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还使同村农民年均收入提高一大截。

  “雷锋精神所包含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利他’等理念,不仅不和市场经济相背离,而且恰恰是市场经济所应该大力提倡的道德准则。”陶克感慨地说,只有关爱别人、成全别人、奉献社会成为一种风尚,才能为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创造好的环境。

  中国名片

  雷锋精神表达的价值观,应当属于全世界

  “自1963年开展学雷锋活动以来,‘雷锋现象’已成为中华大地上的一道亮丽风景。”陶克盘点了几组数字:

  ——全国用雷锋名字命名的中小学有25所,以雷锋冠名的车队、岗位、集体组织、马路等不计其数;

  ——全国有2亿人次听过雷锋事迹报告,3亿人次参观过雷锋事迹展览,5亿人次看过雷锋事迹的电影电视;

  ——《雷锋日记》在中国有200多个版本,发行量上亿册,创日记类图书发行量的世界之最;

  ……

  “在中国,雷锋已经成为一个道德符号,成为好人的代称,一些老百姓甚至朴素地把雷锋当做菩萨来看待。”陶克说,尽管时代在变,社会在飞速发展,但雷锋精神超越时代的价值没变,仍在鼓舞着很多人。

  不单中国人学雷锋,许多外国人也在学,不少人甚至把雷锋与耶稣相提并论。雷锋正走向世界,成为中国的一张文化名片。“我们常讲,愈是民族的愈是世界的。雷锋精神奠基于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因此具备了超越国家和民族的能力。”陶克说。

  陶克前两年去辽宁采访时,认识了一位叫雷夫的“洋雷锋”。2005年8月,雷夫从美国西雅图来到中国。刚下飞机,就因为名字中的“雷夫”,被出租车司机喊成“雷锋”。当他得知雷锋是中国人心目中的英雄,便决定向他学习。他利用工作闲暇把《雷锋日记》翻译成英文并出版,把中国模范的故事告诉全世界;他还热心公益,经常慰问儿童医院的脑瘫患儿、到孤儿院慰问。

  雷夫的事迹让陶克很受震撼。“地球村时代的中国,不仅向全球提供着‘中国制造’,也把中国文明传向世界。雷锋作为中国传统美德和共产主义道路相结合的典范,他的无私大爱,他的奉献意识,他的敬业精神,被世界人民所接受。”陶克说,美国西点军校之所以把雷锋画像挂在墙壁上,就是因为欣赏他的忠诚和坚韧,欣赏他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

  雷锋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榜样。“一位同仁在评论我的《告诉你一个真实的雷锋》这本书时,讲了这样一句话:西方有些国家总认为中国的主流价值不承认有普世价值,其实他们错了。我们从来就没有否认这个世界上存在着普世价值,只是不承认他们单方面的定义。我觉得雷锋就具有普世价值,‘做好事’‘做好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难道不是全世界通行的价值准则吗?”陶克说,作为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雷锋精神已经超越时空、跨越国界。

  雷锋善款从何而来

  雷锋艰苦朴素,捐款捐物,今天给工友10元,明天给战友20元,还给灾区捐款100元……随着数字的曝光,有人问了:“雷锋一个月津贴就几元钱,他不吃不喝,一辈子也攒不下那么多钱呀?”

  我们算了一笔账,雷锋1956年在望城县当公务员期间每月工资能拿到29元;1958年到了团山湖农场,当拖拉机手时每月32元;同年11月在鞍钢工资到了36元;反而是到了部队最多是每月8元的津贴。我们粗略地统计了一下雷锋的全部收入,大概是1400多元钱。

  雷锋是孤儿,一人吃饱,全家不饿。他平时又十分节俭,不吸烟、不喝酒,不讲吃、不讲穿,唯一的爱好就是读书和照相。可想而知,雷锋平时的开销并不大,所以他有能力从经济上去帮助别人。

  雷锋照片为何那么多

  有网友说:20世纪60年代,对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拍照算是一件奢侈的事情。而雷锋在这段时间居然能拍下200多张照片,不但有工作照和学习照,甚至还有生活照。

  雷锋留下的照片大部分是在部队时拍的。先后有10位部队摄影工作者为他照过相,其中拍的最多的是张峻和季增。张峻是沈阳军区工程兵的摄影干事,雷锋在部队工作、生活了951天,而张峻追踪和采访雷锋就达90天。季增是雷锋所在团的摄影员,他跟踪拍摄雷锋的照片比较多。季增为了及时地抓拍到雷锋的照片,在雷锋班里安了几个“眼线”,如果发现雷锋在哪里做好事就及时通知他。

  雷锋的照片有没有补拍?肯定有。那是在1960年底开始宣传雷锋的时候,为了充分宣传雷锋事迹,几位摄影干事根据雷锋日记当中的记载和雷锋战友们提供的线索,补拍了一些照片。这些照片中有的当时就受到上级领导的批评。所以,尽管雷锋的照片有补拍、摆拍,但总的来说是真实的。

  雷锋写日记是作秀吗

  雷锋就是“那个白天做了好事不留名,晚上全都写到日记里的人”。这样的说法,出自一位新派主持人之口。

  雷锋的确是做了好事不留名,也的确是回去记了日记。雷锋离开我们已经50多年了,但他的日记经得起时间的检验。日记中记载的事情,件件真实,无虚无假。请问,如果雷锋不是一个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人,他敢记日记吗?再说,雷锋记日记时也不可能想到,日后要发表给全国人民看。

  日记是那个时代的产物,就像我们今天写博客、发微博一样。所不同的是,那时的日记是自己生活的记录,是不和别人分享的。雷锋留下了很多日记,但他所记录的好事,不足他所做好事的三分之一。

  雷锋把好事记在了日记上不是为了炫耀,而是思想修养的一种需要。在日记中,他记下了当天所做的事情,既有好事,也有做错了的事;他也记下了自己对这些事情的看法和感悟,同时也在不断地反省检查自身。

  (摘自《告诉你一个真实的雷锋》 陶克著)

1 2 共2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