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科教天地-正文
高校社科发展需强化“四种意识”
//www.workercn.cn2014-07-04来源:中国教育报
分享到:更多

  

  发展繁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青年学生的需要,是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应对国际上复杂尖锐思想文化斗争的需要。

  ■王达品

  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要适应国家经济社会改革发展,适应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适应国内外的形势与任务,积极发挥应有的作用。当前发展繁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要进一步确立和强化“四种意识”。

  强化战略意识,提升责任感和使命感。首先,要深刻认识发展繁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是深化理论武装、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青年学生的需要,是推进理论创新、增强理论说服力和影响力的需要,是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应对国际上复杂尖锐思想文化斗争的需要。其次,要紧紧围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定位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健全工作机制,强化工作保障,认真履行学科职责,发挥学科优势,奉献创新性理论成果。再其次,要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强化系统意识,形成工作合力。从现有的哲学社会科学管理来看,存在着条块分割的情况,无法对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建设进行统一、规范的管理与指导;有的部门缺乏大局意识、合作意识,甚至相互掣肘,影响到了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强化系统意识,要研究制定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建立科学的指导机构,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打通和共享项目、平台和课题资源,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构建协同发展的立交桥。要强化高校自身的顶层设计,注重学科融合,打破学科壁垒,组建团队和项目平台,形成协同合力。

  强化创新意识,激发发展活力。当前比较紧迫的是要从考核机制、创新研究、话语体系等方面,提升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力与影响力。改革哲学社会科学教师的考核评价,适应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要求。要遵循科学研究规律,科学制定不同类型学校、教师的评价标准与要求,释放广大教师的创新活力。强化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研究,要立足现实强化前瞻性研究,发挥对社会发展的预测和判断功能;推进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创新,既要在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营养,也要在实践中感受和了解社会,创造出中国化、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新概念,说出中国特色的新话语。

  强化问题意识,提升服务能力。哲学社会科学只有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最现实的理论与实际问题,才能有所作为。刘云山同志在中央党校2014年春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开学典礼的讲话中强调,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每个时代总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只有树立强烈的问题意识,才能实事求是地对待问题,才能找到引领时代进步的路标。强化问题意识,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不能囿于书斋和象牙塔,而要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直面问题、研究问题、回答问题,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找出事物的内在联系,为推动解决问题提供理论支持。要强化批判精神,结合当前中国社会存在的各种社会思潮、利益诉求、价值取向和实践活动,做出科学评估,厘清合理内涵,批判其不合理方面,为人们做出恰当的价值选择提供指导。直面问题,既要直面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问题,也要直面思想领域中的问题,直面青年大学生思想困惑和问题,研机分理,解疑释惑,引导青年学生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作者单位:北京市委教育工委)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