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科教天地-正文
“国学热”现象与高校传统文化教育
——浙江万里学院带领学生领略国学精髓
//www.workercn.cn2014-07-04来源:中国教育报
分享到:更多

  

  近年来,“国学热”现象由进入了公众视野,掀起了这样的一股热潮,积极传播弘扬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这是中国民众民族自信心增强的体现,也是呼唤道德回归的灵魂之旅。要进一步探究“国学热”的成因,应该把研究重点放在民众的文化自觉现象上来,学校对传统文化的教育不充分,民众对于国学的热情高涨,进而出现了“国学热”,而高校在各个等级的学校中是与企业用人单位联系最为紧密的。浙江万里学院在实际教学中,学校、教师、学生三方做好配合工作,秉着学以致用的原则,在以学生为中心的生活体验中,让学生领略国学精髓的教育目的。

  对“国学热”的理性思考

  当代兴起的“国学热”现象,表面看似乎是对国学的再一次复兴,其实在对这一现象进行探究的同时,不难发现这一现象背后存在的理性思考:

  首先,隐藏在“国学热”背后的是中国民众对于民族自信心的增强,是中国民众对于自己文化自豪感的重现,这是一次文化自觉现象,也是一次民族灵魂的归位。在经济水平日益壮大的今天,中国人对于自身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也颇感自豪,况且许多外国人也非常喜欢中国具有优秀历史的传统文化,内在心理要素与外来需求相结合,共同促成了“国学热”的产生。

  其次,“国学热”现象也是中国民众呼唤道德回归的举措之一。不得不说,诸子百家学说的某些观点在当今社会对于民众的道德伦理的规制仍然有着现实价值与意义。比如,占据主体地位的儒家学说倡导尊卑等级的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维护礼仪制度,提倡“德治”,这些伦理思想与当今社会制度相结合,还是可以总结出许多应该提倡的道德品质。

  “国学热”现象在文化界是有着争议。在新文化运动时期,一些接受西方先进思想的爱国人士彻底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如今,一些人质疑“国学热”,认为这意味着对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的全盘否定,同时也在挑战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可是笔者认为,重读国学势在必行,思想观念由形势而定,老子所倡导的“物极必反”,如今也发生在我们的身边,事物没有绝对化的,唯物辩证法与国学思想在具体观念上也有着一致性,我们只需在浩瀚的国学中涉猎,理性地找到对我们有益的观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要对一种学说或是思想过分信赖,但又不能放弃我们祖先告诫我们的人生智慧,因为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我们不能丢弃。

  “国学热”与高校传统文化教育深层衔接

  高校是我国培养社会所需人才的主要场所,每年成千上万的大学生都从高校中毕业,踏上工作岗位,为我国的各项事业的发展增砖添瓦。回到中国传统文化上来,中国民众为何会掀起这样一股“国学热”的浪潮?中国民众为何在有着文化自觉现象的出现?这是因为大部分中国人都对我国的传统文化了解不够。很多人只是听说过孔子的《论语》,只能记住“三人行必有我师”这样脍炙人口的句子。

  要阐述“国学热”与高校传统文化教育的关系,是要从两个方面加以诠释的。一方面,“国学热”与中国高校教育工作不充分有关系;然而,在另一方面来讲,“国学热”却又推动了高校传统文化教育建设,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只有在高校做好了这方面的工作,“国学热”的现象才能沿着正确的道路继续发展下去,并将使人们的知识体系在学生时代就打下坚实的基础。

  建立传统文化教育机制,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针对传统文化教育,浙江万里学院采取了一系列的有效办法。

  第一,学院采取措施重视传统文化的教育,建立传统文化教育机制

  建立传统文化教育机制是学院首先应予以重视的工程。机制是一个系统性的项目,包括不同对象的不同分工任务,都需要在体系中有所体现。建立体制的最直观的工作就是在学院建立了网络化学习平台,内设教师专区与学生专区,教师与学生都可以在内部注册并且进行活动。教师把传统文化知识上传到平台中,定期让学生了解,比如相关的书籍、影像、图片等等,也可以发布一些问题,在论坛中讨论,做到课堂与网络平台相结合教学。同时,平台也开设一些投稿专区,接收国学方面题材的文章,对于一些好文章,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投稿到相关刊物中,展示他们的能力。除了网络平台教学以外,课程设置也做了一定的改动。首先就是各个业均开设了国学课程,这也是一种“扫盲运动”。除了开设国学内容的课程以外,学生还学习传统礼仪。在传统文化的弘扬中,礼仪是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表明了我国古代仁人在待人处事方面的态度和方式,如“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些观念甚至已经作为了当代企业管理员工的重要制度,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学院率先在传统礼仪的教育上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探索。

  第二,学员辅导员积极开展与国学相关的课程与活动,国学教师采取各种有效新颖的学习方法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

  学院教师包括授课教师与辅导员,授课教师主要是在课堂上开展与国学内容相关的课程,而大部分的课后时间都需要学院辅导老师组织相关活动来引导学生们接触国学。辅导员定期开展国学专题讲座,负责寻找在国内有知名度的国学教授来校演讲,学生在讲座中与教授进行互动,并对这种行为给予奖励。另外,学院开展了传统文化社会实践活动,选择有国学企业文化的优秀企业或是当地的国学氛围浓厚的景点或公园作为实践场地,并在参观游玩的同时给与学生讲解相关国学知识,学生接受得会更快。在新课改之后,教师也拓宽了教学视野,教学方式也由原先的“填鸭式”教学法变更为了启发式教学,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生活体验过程,这不仅是颠覆了以往的教师教学模式,让教师做出了大的改变,也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

  第三,让学生采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来学习,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在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正确运用祖先留下的智慧做人做事

  国家新课标改革以来,学生的地位由以往的被动变为了主动,以学生为中心和主体已经变成了高校的新教育理念。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更是成了重中之重。学院在教授学生国学知识中,绝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习人生的大智慧以及古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读庄子的过程中,我们让学生感受到人生的哲学,获取精神的力量;读孔子,我们让学生感受到仁爱之心,懂得如何做一名有修养、有理想的君子……每一种学说之下,都蕴藏着人生的哲理,需要学生在领略大智慧的同时,与自己日常生活相结合,这一点,教师引导学生们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以生活中的小事情为例,让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的国学哲理去解决这些小事。做到学以致用,传承中国民族传统的大智慧。(浙江万里学院 陈彩祥)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