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科教天地-正文
借互联网思维打通教育“奇经八脉”
李秉中//www.workercn.cn2014-10-21来源:中国教育报
分享到:更多

  

  在大数据、互联网、信息化时代,“招生”和“学习”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通过教育技术手段解决的。我们可以用学校市场、企业价值链、新型商业模式来思考公共教育问题,亦即教育互联网思维——学生为本、学习为本、用户至上。

  从孔子提出“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到今天我们所追求的教育公平和教学质量,人类历史上几千年的教育理想至今依然在苦苦探索。在影响教育公平的诸多因素中,宏观层面上解决的是物质条件和校长教师水平两大资源合理配置问题,微观层面上就要解决“招生”和“学习”问题。在大数据、互联网、信息化时代,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通过教育技术手段解决的。我们可以用学校市场、企业价值链、新型商业模式来思考公共教育问题,亦即教育互联网思维——学生为本、学习为本、用户至上。

  每进入六月,多数家庭无不焦虑,上小学、小升初、中高考、上大学,投亲的靠友的,花费的代价和心血说不清。在公立教育资源严重不均衡的现实情况下,一时半会儿不可能“削峰填谷”,更不能“因噎废食”,各地“五花八门”的政策大多是限制性的。在全社会敏感的招生问题上,如果不运用互联网手段做到信息对称全透明,大学报考还是一次性填报志愿的痛苦“猜测”,个别城市甚至在高考分数公布之前填报志愿,这并不是在为人民服务,而是在“折腾”家长,就等于高科技的时代还在“刀耕火种”,名曰公平实则不然,照顾了部分高校“优质生源捡漏”的需要,却丢掉了考生公平的自由选择,忽略了“民生至上”这个根本。我认为当下可以运用大数据的技术路径,分别建立义务教育、普通高中和大学“招生网”。

  首先,建义务教育招生网。目前只能建立“划地为牢”的学区公立校对应社区直接录取的模型,这里最重要的就是孩子家庭的实际住址信息。这对于历史上形成的“薄弱校”社区似乎不公平,但也就是为了尽早改变这个局面,让所对应的小学和初中在广大家长的督促下,使政府尽快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若不然,改造本学区薄弱校的日程表更有可能被拖延下去。

  其次,建高中和大学招生网。虽然许多地方建立了网络报名系统,但仍然还是填志愿、分批次顺序录取,最大的问题就是信息的不对称性。孩子能不能上这个学校(专业),分数不低但不知还有多少个孩子同时选报撞车,这考验着家长“猜测”的运气。贵阳市建立的高中招生系统,内蒙古建立的大学招生系统,已经给出了答案,方便家长,考生为本,用户至上。“招生像炒股”顺序排列,给考生一个密码,在任何可以上网的角落,自己给自己录取,甲校满额了排不上改报乙校,只要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论报名早晚都会从高到低顺序排名。只要我们的教育领导本着考生至上的信念,就可以用这样的技术手段达到招生的完全透明化,免去家长“报志愿”的痛苦,还给考生自由平等的录取方式,也免去了每年临近录取时节厅局长和校长们“东躲西藏”的“心惊胆战”。

  大学招生录取标准目前还不能逃出分数的藩篱,如果我们不立即着手研究适合每个孩子个性化解惑的动画、课件和视频,并且充分运用大数据、互联网,集中国家最优秀的中小学教师资源,“碎片化”地解决每个孩子的马虎、知识欠账等个别化问题,素质教育、家教、课业负担、择校等“世纪性难题”依然无解。

  上世纪美国的斯金纳创立了程序教学,把各门学科的知识按其中的内在逻辑联系分解为一系列的知识项目,然后让学生按照知识的顺序逐个学习,伴随每个知识项目的学习,及时给予反馈和强化,使学生最终能够掌握所学的知识。可见,精心设置知识项目序列和强化程序是程序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斯坦福大学创立了微型教学,就是将复杂的教学过程分解成许多容易掌握的具体的单一的技能,并对每一项技能提出训练目标。这两个设想的创立者绝没有想到今天的互联网时代,给予了转化为学生个性化学习便捷系统的方便条件。

  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曾说了一句名言:“如果我不得不把全部的教育心理学浓缩为一句话的话,那就是在教学发生之前,要了解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孩子之所以课业负担沉重,社会上怪罪于高考制度,怪那些“只为了考试”对生活没什么帮助的学习内容。这只是问题的次要方面,主要是我们“解惑”的方式发生了偏离。班级集体教学,每个孩子在哪个方面欠了账,教师家长就连学生本人都不清楚,在“不掌握敌情”的情况下补课,时间越多越没信心,越学越没意思。我们首先要针对每个孩子“开出处方”,然后“对症下药”。这需要建立一个中小学生“解惑网”。第一步,在千百种试卷当中分析找出千百个“病例”;第二步,一种情况一个解题方案,并分学段制作动画、课件和视频;第三步,汇聚成网,优化市场机制运行。

  网络改变世界,在技术上互联网走向“云计算”,教育信息走向智能化、多元化,人机交互界面领域的技术创新势必引发招生方式和学习方式的革命,这种人性化的招生和学习革命也势必带来产业的变革。老百姓关注的“招生公平”和“学习自由”期待着我国的智者和智网。 (作者系贵州财经大学副校长)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