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军事国际-正文
中国第一支核潜艇部队揭秘(图)
连续42年未发生核事故
//www.workercn.cn2013-11-11来源:天津日报
分享到:更多

  

  水下发射运载火箭

  中国海军有了“杀手锏”

  1988年9月,某核潜艇潜入大海,执行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试验任务。

  水下发射,风险巨大,稍有失误就会艇毁人亡。“发射时间以毫秒计算,成败全在一瞬间。”艇长杜永国说。

  “5,4,3,2,1,发射!”随着杜永国一声令下,潜艇猛地颤动了一下。

  海面“哗”地腾起巨浪。火箭从水下冲天而起;“轰——”一声巨响,火箭尾部喷射出橘红色的火焰,呼啸着直插蓝天。箭准确溅落在太平洋预定海域,试验获得圆满成功。

  新华社受权向世界发布这一消息:中国即将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海基核威慑力量的核大国。

  巨鲨击浪惊海天

  如同深海游猎的巨鲨,核潜艇悄然突破反潜舰艇、反潜飞机和水下雷区构成的重重封锁线,长途奔袭,蛰伏海底。

  官兵们正准备向预设目标发起致命一击,未料,目标却一反常态,快速机动到了潜艇侧后方。

  所有人都捏了一把汗。鱼雷如离弦之箭,向目标高速扑去。10多分钟后,一声巨响传来,目标被拦腰斩断,沉入海底。

  创新训练模式

  5年内填补10余项战术训练空白

  与西方军事大国相比,中国拥有的核潜艇数量较少。一段时间,在航装备少与战训任务重的矛盾让官兵们左右为难。时任基地司令员刘毅提出了“轮番出动、海上待战”战训一致的构想——充分发挥核潜艇持续作战能力强的优势,实行“歇人不歇马”,艇员轮流上艇参训。

  信息化的大潮,拍打着世界军事变革的堤岸,也敲击着官兵们的思维。向模拟化训练要战斗力!基地立即投入“模拟训练中心”的创建。很快,一座集训练信息网、3D虚拟教学系统、声呐目标综合识别训练系统、水下信息对抗训练系统、核动力模拟训练系统于一体的现代化模拟训练中心拔地而起。

  新的训练模式、新的训练手段,使得核潜艇的海上存在时间大大增加,训练量和训练成果成倍增长。

  “遭遇战”

  与强手对抗中磨砺打赢本领

  浩瀚太平洋并不太平。外军飞机和舰艇往来频繁,构织了密集的侦测搜索网,还经常举行军事演习,制造紧张气氛。核潜艇官兵在与强手对抗中磨砺打赢本领。

  隐蔽性是潜艇最大优势。但是随着现代反潜技术不断发展和反潜体系日趋完善,水下战场越来越透明,潜艇保持隐蔽性的难度越来越大。

  盛夏,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在某海域举行大规模联合演习,基地某核潜艇受命出航。

  潜艇高速向演习海域机动。

  管线密布、指示灯闪烁的舱室内,雷达兵穆美田双眉紧锁,全神贯注地盯着雷达屏幕。突然,一个微弱的信号一闪,还没来得及判明目标方位,信号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这不是我军战机!”熟悉数十种外军装备电磁信号的穆美田迅速作出判断,“这是X国的反潜飞机!”

  两分钟后,当信号再次出现在屏幕上时,穆美田迅速拿起话筒坚定地报告:“左舷095度,发现反潜机!”

  “紧急下潜!”艇长当机立断。潜艇似深海巨鲨,扎入滚滚碧波。几分钟后,反潜机果然展开了拉网式反潜搜索,结果无功而返。

  关键时刻,穆美田凭着过硬的技能,提前数分钟作出侦测判断,为核潜艇先机发现、有效机动赢得了宝贵时间。

  “安全密码”

  连续42年核安全无事故

  核潜艇部队,安全重于泰山。基地能够实现连续42年核安全无事故,是因为基地官兵破译了核盾牌上的“安全密码”。这个看不见的“密码”,就存在于官兵们每天工作的细节之中。

  某核潜艇一次小修后,技术保障大队士官刘辉在对设备进行抽检时,发现一台机器少了一个螺丝。一个螺丝丢了,在核潜艇上可是天大的事。整整忙碌了16天,拆卸了几百台套设备,测试了数千条技术数据,最终找到了那枚丢失的螺丝。打那以后,大队定下一条“铁规”:新安装设备必须进行全面安全排查,宁可自己费事,绝不给核潜艇留隐患。

  核潜艇退役处置是公认的世界性难题。从2000年开始,基地官兵就开展预先研究,从核废料的处置到涉核部件的拆卸,全部制订了详细的方案预案。短短数年时间,他们先后攻克12项关键技术,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成功实施核潜艇安全退役的国家。

  来源:《中国国防报》

1 2 共2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