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滚动-正文
“海上联合—2014”:中俄军事之手握得更紧
马建光 张 超//www.workercn.cn2014-05-27来源:科技日报
分享到:更多

  

图片据新华社

  本期特别关注

  5月23至26日,中俄军事演习在东海预定海域全面展开,来自两国海军的精锐力量先后顺利完成联合护航、联合解救被劫持船舶、联合查证识别、联合防空和联合对海突击等多个联合演习科目。请看科技日报特约专稿——

  作为中俄两国两军发展友好关系的重要纽带,“海上联合”系列军事演习至今已是第三次。这不仅是两军友好关系发展的强劲动力,更是构成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今年,借助普京总统来华访问并出席亚信峰会的“东风”,在《中俄关于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新阶段的联合声明》牵引下,“海上联合—2014”联合军演与中俄天然气合同的签订为步入新阶段的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做出了最好的诠释。就此次军演本身来看,不仅展现出中俄军事关系发展的新特点,对俄来说,其所蕴含的战略考量也同样值得关注。

  新特点折射中俄关系新发展

  一是从两军参演部队和装备构成来看,军事互信水平不断提升。此次联演,两军的明星装备尤其引人注目。中方参演舰艇中,不仅包含素有“中华神盾”美称的“偶像派”,具备强大区域防空能力的“郑州”号驱逐舰,更有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二代“千岛湖”号远洋综合补给舰,它不仅是中国海军真正意义上的第一种现代化综合补给舰,更是有着丰富“索马里护航”实战经验的“实力派”。远道而来的俄方参演部队则同样星光璀璨,“瓦良格”号导弹巡洋舰是俄罗斯太平洋舰队的旗舰,其强大的作战遂行能力连美军也尤为称道。“潘捷列耶夫海军上将”号大型反潜舰则是具备多层次反潜能力的“全能选手”,“快速”号驱逐舰装备的四联装SS-N-22“日炙”超音速巡航导弹,更是被视为“航母杀手”。

  二是从两国海军联合演习的科目设置来看,军事协作水平继续提高。相较以往,此次演习实现了“三个首次”:即首次将参演的舰艇全部进行混编;首次组织水面舰艇编队进行互为条件的超视距攻防演练;首次组织潜艇与水面舰艇编队进行自主对抗。海战样式的历史演进,对武器装备的机动能力、火力配备、防护水平等战力基本要素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在现代军事信息化变革的实践中,协同水平愈发成为影响胜负成败的关键所在,对编制体制、战术战法等要素存在诸多差异的不同国家军队间的协同作战尤其如此。中俄两国海军在历史上均有着辉煌的历史,也同样经历了在近现代衰落的历史命运。当今的中俄两国海军无论是在体制编制还是装备技术上均有着“同气连枝”的历史联系,如何将这种内在联系进一步深化扩展,真正成为两国维护共同安全利益的现实保障,无疑是双方不断强化两军交流的共同期待。

  三是从两军参演的装备来源来看,体现了军事技术合作在双边关系中新的发展机遇。军事技术合作长期以来即是中俄双边关系发展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对双边关系的不断推进有着不可估量的积极意义。一方面,中国通过同俄罗斯的军事技术合作,打破了长期以来西方对华军售的禁锢,大量俄制装备、技术的引进是对中国国防与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强而有益的补充;另一方面,俄罗斯通过向中方输出军事装备、技术,为俄军事工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也是俄提振经济的重要“强心剂”。同时,由于中国国防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军事高科技实力的不断提升,为双方开展更高水平的军事技术合作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

  军事政治联盟并非必选项

  客观而言,从规模上来看,近年来中俄海军联演的规模并不算大,但中俄两个亚太地区“大块头”的每一次互动,无疑都会引来广泛关注。在美国高调“重返亚洲”的国际背景下,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日趋复杂,尤其是海上安全问题愈加突出,而俄的地缘政治环境同样不容乐观,特别是近期乌克兰危机的持续发酵,使得中俄之间的军事互动更加成为关注的热点。外界对此次中俄联演的深层意味进行了诸多揣测,对俄中向军事政治联盟发展可能性的激烈争论再度热络。

  俄科学院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研究所专家弗拉基米尔·德沃尔金与地缘政治研究院副院长康斯坦丁·西夫科夫再次表达了其看好中俄可能建立军事政治联盟的一贯主张。俄罗斯社会政治研究中心主任叶夫谢耶夫则认为,这反映出乌克兰危机爆发后出现的新的地缘政治局势。他说:“演习绝非偶然,它是向西方,首先是美国,发出的信号:俄中将建立新的军事政治关系。这表明,俄罗斯和中国将奉行加强在该领域合作的方针。举行海上军演说明,即使不是马上,也会在近期,有可能就重要军事政治合作达成一致。美国会接受这个信号。但是美国没有更多的资源应对俄中进一步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军事政治合作。这将让美国遭受损失,包括威望受损。”但俄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专家卢佳宁则再次反驳了这种看法,他指出:“美日有可能拉拢菲律宾与越南形成新的亚洲版北约外界,对于这一发展趋势的判断是对中俄同盟化发展的判断基础。但这将取决于美日的未来政策,中俄主观上并不存在向军事和政治同盟化发展的强烈主观愿望。”

  尽管学界争论激烈,但笔者仍然保持这样的观点:在中俄两国深化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背景之下,努力拓展中俄双方军事交流的深度与力度是必然的选择。对步入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新阶段的中俄两国来说,有可能也有必要在亚太地区安全事务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但是建立政治军事同盟并不是其中“必选项”。一方面,在当前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下,中俄双方都应当明确认识到,如何在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支撑下加速推进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构建步入切实进程才是其首要任务,而并非建立军事同盟,将世界拉回到冷战时代,导致历史发展进程的严重倒退;另一方面,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传统的军事政治同盟已经不再是“优选项”,出于主观揣测,确立臆想中的敌人不仅不符合中俄两国“大国复兴”的长期战略目标,在中俄两国“领衔”亚信峰会之际,这种选择更是对其所一直倡导的新安全观的背道而驰。

  战略考量值得客观审视

  尽管如此,应该明白的是中俄两国近年来在军事领域的互动频繁并不是“无源之水”,尤其是对重回“强人”普京领导下的俄罗斯而言,有着多方面的战略考量。

  一是军事外交长期以来即是俄外交战略的重要构成。从军事技术合作到大规模军事演训活动,对军事外交策略的灵活掌握一直是普京政府的鲜明特点之一,而其“立竿见影”的效用也一直为俄国内所称道,也是普京维持国内政治稳定的重要砝码。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俄友好国家与传统势力范围不断受到西方打压,综合运用军事外交手段以在大国博弈中谋取战略回旋余地已成为普京政府的“杀手锏”。叙利亚化武危机期间,俄军黑海舰队、波罗的海舰队、北海舰队三大舰队的20余艘舰艇就齐聚地中海海域,展开了俄独立以来规模最大的海上综合实兵演习。演习的硝烟尚未散尽,俄南部战略方向部队随即在黑海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尽管俄官方多次否认军方接连在此地域开展军演意在声援叙利亚巴沙尔政府的说法,但军事外交手段往往在其大国博弈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联系近期持续发酵的乌克兰危机来看,不排除俄方存在着借此时机以回应美西方制裁举措的战略考量。

  二是军事交流合作长期以来即是推动中俄友好关系发展的重要举措。中俄两国衣衫带水的地缘联系为双方的共同安全利益确立了坚实的客观基础,而在国际政治环境中的相似地位则为其强化双边合作提供了有益条件。因而,不难理解中俄双边关系不断拓展深化,进入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新阶段。作为两个重要的亚太大国,随着俄罗斯不断“转向亚太”,进一步发挥其安全塑造作用通力合作,不仅是双方的主观需求,更是新的历史背景下时代赋予双方的重要职责。强化军事交流合作,拓展共同安全利益,顺畅安全合作渠道,是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步入新阶段的客观必然,对俄来说更是如此。尤其是在俄因乌克兰危机备受困扰之际,通过拓展广泛联系,强化固有基础,更是其维护国家安全利益的主观意愿。俄国防部长日前在会见吉尔吉斯斯坦总长时就曾坦言,“在乌克兰危机上,俄愈发认识到坚定盟友的重要性。”由此,不难理解,俄方高度重视此次联合军演的题中之义。

  三是海军振兴是俄谋求大国复兴的重要支撑。这不仅出于俄罗斯历史上一贯对于“海陆兼备”大国地位的追求,更因为海军力量是俄国家安全战略中的战略威慑与军事外交中无可替代的重要角色。早在2004年,普京就曾表示:“即使把克里姆林宫卖了,也要造出新一代潜艇,因为这关系到俄罗斯的未来。”其对海军地位的重视由此可见一斑。故此,近年来俄对其海军的升级改造也是不遗余力。从“北风之神”级战略核潜艇列装、量产,到一系列水面舰艇的更新列装计划、海军基地设施的升级措施,再到令人眼花缭乱的海军演训活动,无不彰显出普京致力于打造新一代俄罗斯海军,恢复其海上强国风范,加速实现俄罗斯大国复兴的雄心壮志。

  (作者单位:国防科技大学国际问题研究中心)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