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独家稿件-正文
【观察思考】以工会改革试点为契机全面深化集体协商工作
全总权益保障部
//www.workercn.cn2017-01-17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各级工会要以工会改革试点为契机,紧紧围绕发展和谐劳动关系这个主线,夯实集体协商立法、指导员队伍建设等基础性工作,以非公企业为重点领域,以农民工、一线职工、劳务派遣工等群体为重点对象,以行业协商为重点形式,以工资、劳动定额标准等为重点内容,不断提质增效,更好地发挥集体协商调整劳动关系的基础性作用。

  2015年7月,党中央决定在全国总工会开展中央群团机关改革试点,总体目标是增强“三性”、去除“四化”、做强基层、着力创新。2016年7月,全总根据中央批准的《全国总工会改革试点方案》,整合原全总集体合同部和保障工作部职能,成立全总权益保障部。机构的优化整合,实现了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职工劳动经济权益的业务内容与维护职工劳动经济权益的制度、载体和机制的有机统一,有利于全面深化集体协商工作。

  工会开展集体协商工作的现状

  自1994年我国颁布《劳动法》正式确立集体协商制度算起,中国工会推进集体协商制度建设和实施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经历了以实施“牛鼻子工程”为标志的探索开端阶段、以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为标志的规范发展阶段、以开展“两个普遍”为标志的全面推进阶段和以“提质增效”为标志的深化发展阶段。各级工会积极贯彻全总下发的《关于提升集体协商质量增强集体合同实效的意见》《深化集体协商工作规划(2014-2018年)》等文件,多措并举,大力推动,取得了较大进展。目前,全国已有29个省(区、市)人大或政府出台了41部集体协商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有23个省(区、市)将推进集体协商写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有14个省(区、市)成立了由地方党政领导任组长的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作领导小组或者工资集体协商工作领导小组,有29个省(区、市)将集体协商制度建设纳入党政领导干部目标考核体系。

  随着集体协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集体协商工作的效果也逐步显现:维护了职工劳动经济权益,促进了职工劳动报酬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提高;初步建立了企业职工利益共享机制,促进了劳动关系双方互利共赢;减少和化解了劳动关系矛盾,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培育传播了集体协商理念,工会的吸引力、凝聚力明显增强。

  在取得成效的同时,当前集体协商制度建设还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受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集体协商工作难度加大。二是社会各方还存在认识不到位的情况。三是相关法律和有关制度支撑不够充分。四是工会代表协商能力还存在不足。

  以提质增效为重点,全面深化集体协商工作

  当前,各级工会要以工会改革试点为契机,进一步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紧紧围绕发展和谐劳动关系这个主线,夯实集体协商立法、指导员队伍建设、宣传培训指导、典型培育推广、质量绩效评估等基础性工作,以非公企业为重点领域,以农民工、一线职工、劳务派遣工等群体为重点对象,以行业协商为重点形式,以工资、劳动定额标准、保险福利、劳动安全卫生等为重点内容,不断提质增效,更好地发挥集体协商调整劳动关系的基础性作用,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服务,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服务,为维护职工劳动经济权益服务。

  (一)进一步把集体协商工作摆上全会重要位置。党中央长期以来对集体协商工作的高度重视和一系列要求,为进一步深化发展集体协商工作明确了方向。我们坚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集体协商是工会的基本工作,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基本载体,是确立职工工资分配的基本方式,是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的基本手段。因此,要有效整合工会内部资源,把更多的人力、财力、物力向集体协商工作倾斜,形成全会上下集中精力、坚持不懈抓集体协商工作的格局。各级工会要旗帜鲜明地发出全面深化集体协商的声音,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集体合同部门优化整合、社会上对开展集体协商有不同声音的情况下,为集体协商工作鼓劲加油,消除思想迷雾,确保工作取得新进展。

  (二)加大宣传力度,不断凝聚社会共识。通过各种形式大力宣传集体协商对于规范劳动关系双方行为、化解劳动关系矛盾、实现互利共赢的积极作用,宣传集体协商对于推动产业转型、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作用,广泛宣传区域、行业、企业集体协商典型的引领示范作用,积极传递正能量,推动形成党政高度重视、企业普遍认同、职工积极参与、社会舆论大力支持的集体协商良好氛围。

  (三)突出问题导向,全面聚焦提质增效。抓好“五年规划”和“提质增效意见”的贯彻落实,把集体协商工作重心真正转移到提质增效上来,更好发挥集体协商调整劳动关系的基础性作用。对地方贯彻落实“五年规划”和“提质增效意见”的情况进行督导检查,组织地方工会开展互检互查,总结交流、学习借鉴地方经验,指出存在的不足,督促限期改进。对工作率先推进并取得成效的地方工会、产业工会、行业工会、企业工会进行通报表扬。

  (四)抓好行业协商,有效破解现实难题。行业集体协商在协商层次、覆盖范围、整合资源、人力配备、减少社会成本、提升合同质量等方面有独特优势,具有调整劳动关系的层次更高、力度更大、范围更广的优点。要深入研究、逐步破解阻碍行业集体协商深化发展的一系列问题,包括双方协商主体的建立及代表性问题,内容不具体、效力不完整等问题。要善于总结行业集体协商已有的成果并加以推广,发挥产业工会优势和作用,更好地参与、指导行业集体协商。

  (五)抓好分类指导,提高协商针对性。对于生产经营正常和效益较好的企业,重点就工资水平、奖金分配、补贴和福利等进行协商;对于盈利较少、仅能维持正常生产经营的企业,协商的重点在于努力保障职工实际收入水平不降低;对于生产任务暂时不足的企业,应主要以“保工资、保岗位”为目标,就职工在岗或待岗培训、轮班休息及培训、休息期间工资和福利待遇等事项进行协商;对于生产经营比较困难、或者是在化解过剩产能中拟实行关停的企业,要重点就职工安置方案、工资支付办法、离岗职工生活费等进行协商,维护好下岗转岗职工的合法权益。

  (六)努力建设一支懂法律、能代表、会维护、善协商的工会集体协商工作队伍。组织专家学者研究集体协商有关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深入开展集体协商提供智力支持。加强专职集体协商指导员队伍建设,按照“五年规划”要求配齐专职集体协商指导员。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升集体协商工作人员的水平能力。

  (七)借助“互联网+”,建立集体协商信息资源共享和评估体系。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的先进理念,建立集体协商网络工作平台,全面提升集体协商日常工作管理水平,加强对基层工会的服务和指导。在网上全面推介和展示集体协商取得的成果。加强集体协商评估体系研究,建立评价地方工会推进集体协商工作绩效评价体系和企业(行业)开展集体协商效果评价体系。实施集体协商职工满意度测评工作,为评价集体协商质量效果提供科学依据。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