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实践与思考-正文
整合资源,社区服务难也不难
江 琳//www.workercn.cn2014-02-25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对街道社区而言,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并不容易:一方面,党建工作似乎离居民日常生活很远,有时党组织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另一方面,随着社区事务日益繁杂,为数不多的社区工作者远远满足不了居民不同层面的需求。如何将党建优质资源与社区服务有效对接,辽宁沈阳市沈河区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编 者

       

  1盘活社区自管党员“存量”资源

  党支部也可以“特设”

  在人们的印象中,党支部一般以单位名称或数字排列,但记者在辽宁沈阳市沈河区采访时发现,这里有一批以典型人物、特色载体命名的“特设党支部”,如风雨坛街道永环社区的“爱心帮扶型党支部”、丰乐街道丰乐社区的“刘凤义医疗惠民党支部”等。

  问题意识,催生“特设党支部”的诞生。以大南街道红巾社区为例,社区自管党员有500多人,人数虽然多,但作用却不大。“党员原来都在社区统一设定的各支部内,数量多且分散,很难统一组织开展活动。”红巾社区党委书记陈建国说:“这也导致了社区自管党员缺乏施展才华的平台,居民参与党组织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参与率一直在5%左右徘徊。”

  为此,沈河区从党员年龄结构、文化层次、身体条件、特长爱好、居住情况等实际入手,调整社区党组织结构,在各社区内组建“特设党支部”。以“特设”解决社区建设中的“特定”问题、开展“特色”活动。

  2月17日上午9时26分,天气严寒,路上的积雪还未融化,在大南街道红巾社区内,有4位戴着“红袖章”的老人在巡逻,他们时而在车棚附近停留,看看是否有可疑人员,时而在单元楼门外驻足,看看是否存在意外情况……这4位老人是红巾社区“邻里和谐党支部”治安巡逻小分队的成员。“我们小区是开放社区,紧邻商贸批发市场,周边闲散人员多,之前小区里自行车丢失是常事,小广告张贴也非常普遍,治安是最大的问题。”居民赵大妈说,“但自从成立了治安巡逻队,每天上下午都有党员志愿者巡逻,从那以后,社区里就没丢过一辆自行车,小广告也基本没了。”

  截至目前,沈河区共建立“特设党支部”373个,平均每个社区创建3.5个“特设党支部”。这些“特设党支部”建立了各类党员责任区、责任岗4000余个,拥有党员志愿者17000余人……截至目前,各“特设党支部”累计捐献爱心物资价值100万余元,救助困难群众2200余人次,帮助2686人实现就业,解决邻里纠纷3459件,社区绿地维护、公共设施认养率达到100%,群众满意率达到98.3%。

  “通过设立‘特设党支部’,盘活了社区自管党员‘存量’资源,使得弃管小区物业管理、邻里纠纷化解、弱势困难群体帮扶、公共设施管理养护等一系列社区建设面临的现实问题得到解决。”沈河区委常委、组织部长张明强表示。

  2优化机关在职党员“增量”资源

  “四进四建”,在职党员不只是挂个名

  可运用于服务社区的资源除了社区自管党员外,还包含大量居住在社区内的机关在职党员。但在职党员服务社区存在着一个普遍问题——“浮在表面”:大多数在职党员虽能主动到社区报到,但有的在职党员只把进社区停留在“挂个名”,人进心未进;有的社区只把工作停留在“接收上”,没有为党员进社区服务创造条件。

  在职党员在社区内能做些什么,又如何长期坚持?是在职党员服务社区面临的困惑。这些困惑,沈河区也在思考如何破解。

  在滨河街道双路社区,一进居民楼,就能看到一块“你我身边的共产党员”展板,哪家哪户有党员,在展板中都有党旗标注。在职党员雷小欣至今记得,刚搬进社区,就有工作人员上门问她是不是党员,有哪些专长,能提供哪些服务。“问得特别细,我在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工作,就选了法律服务。”她说。

  近年来,沈河区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探索形成了“四进四建”模式:组织在职党员进社区,建立双向联动机制;组织在职党员进支部,建立双向管理机制;组织在职党员进楼道,建立双向监督机制;组织在职党员进责任区,建立双向服务机制。

  同时,各社区根据在职党员不同专长,设置了矛盾纠纷调解、治安维护协管、青少年教育、政策理论宣传、文化活动组织、环境卫生保持、物业管理监督等多种服务岗位,供在职党员认领。正是通过“党员亮身份、岗位亮职责、服务亮承诺、考评亮结果”等措施,沈河区让在职党员有为,使社区居民群众受益。

  “现在小孩放假了,不用担心没人看,社区里有名师给补课,不收费;遇上法律问题,社区里有高级律师提供免费解答;下雨下雪了,不用担心晾晒的衣服被子被淋湿,社区里总有人帮着收……”双路社区居民郝善伟心里暖洋洋的。

  在职党员来自不同单位,知识面广、点子多、经验丰富,将这些优质资源有效利用起来,社区就等于多了不少不拿工资的干部,服务力量明显提升。

  3将驻区单位也纳入“管理”

  从“求人办事”变为“尽责办事”

  五里河街道药大社区内,一块展板上标注着一系列名单:“派出所——杨全义、燃气——刘谦、水——曾庆斌、电——李东宇……”

  “我们小区是老旧小区,设施老化比较严重,水管爆裂,电路出故障是常事,以前要出什么大问题,居民找我们,我们找街道,街道再找到相应单位,耽搁的时间长,要是半夜出故障,还找不着人,非常麻烦。”五里河街道和药大社区党委书记吴亚玲说,“现在就不同了,无论是水、电还是燃气出故障,居民都能直接点对点联系到名单里的负责人,问题很快都能解决,省了好多事。”

  药大社区的变化,正是得益于沈河区开展的“1+X”区域共建工作。“1”是体系内现有的街道和社区党组织,“X”则为驻在区域内但与区域无隶属关系的各类单位和组织。过去,虽然许多单位驻在社区街道区域内,但与社区街道之间不存在隶属关系,一旦遇上问题,社区街道也只能拨打对方单位办公电话“求人办事”。沈河区通过“1+X”区域共建,将与区域本无隶属关系的各类单位组织纳入到区域党委中,成为党委兼职委员,协同关系就变成了“管理”关系,“求人办事”也就变成了“尽责办事”。

  沈河区委书记王健表示,“社区建设,其实并不缺少优质的服务资源,而是缺少整合优质资源的平台,通过搭建一系列平台,将社区自管党员‘存量’资源及机关在职党员‘增量’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另外还充分调动体系外资源,激活各方面党组织党员的力量,从而为社区居民提供组团式的服务。”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