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思想者-正文
莫志宏:市场的伦理效应
//www.workercn.cn2014-11-04来源:深圳特区报
分享到:更多

  

  人虽然是利益的动物,但人之为人的地方还在于,在物质利益之外,他还会在乎自己的社会评价。

  市场中的个体同时有生产者和消费者两个角色。作为生产者,他必须承受竞争的压力,接受竞争筛选的结果,作为消费者,他因此可以享受到在没有竞争的情况下甚至都无法想象到的价格性能比越来越好的产品或服务。虽然个体不一定能够很平衡地看待自己同时既是生产者和消费者这个事实,但是,随着人们对于市场游戏的习以为常,逐渐地人们会更加理性地看待竞争对于自己行为的约束。就市场竞争会使得其中的个体减少行为的主观任性而更懂得接受一定的行为约束的必要性而言,它是有伦理效应的。

  市场竞争的伦理效应有很多表现。首先,人们对于什么是获取财富的正当手段会有更合理的理解。古语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在过去这似乎是需要专门的教育熏陶才能让人明白的道理,而在市场制度条件下,普通的个体(那些特权制度下的寄生者除外)都会认识到,只有通过提供他人所需要的服务才是长久的谋生、致富之道。当然,个体对于如何谋生、致富的理解,是个体所在的社会环境的产物;如果个体不是在市场游戏这样的正和游戏之下,而是在蛋糕总量基本给定的零和游戏之中,个体也不可能有这样的思想和行为。

  其次,个体会越来越表现得不仅仅在乎自己获取财富的手段是否合法,还在乎是否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一定的社会尊重。例如,淘宝网的小企业主,看似是纯粹为了利润最大化在做生意,但是在这个追求利润的过程中很多人其实也会在乎别人的社会评价。当消费者购买了他的东西由衷地对他的服务表示赞赏或感激时,他也会感到高兴、并由此体会到自己作为社会一分子的存在感,而这些东西是超越纯粹财富的维度的。

  通常,我们说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对此,一般的解释是,信用是人际间能够合作、交易的基础,高度发生的市场活动需要高度发达的信用体系(包括制度和人的心理的)。这是一种基于功能主义视角对于信用为什么重要的理解。其实,从市场活动是由人驱动的角度讲,我们也还可以这样理解“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即:人虽然是利益的动物,但人之为人的地方还在于,在物质利益之外,他还会在乎自己的社会评价。没有人会认为只要两份工作得到的物质利益是相同的,即便社会评价很不相同,两者是一样的,除非他是社会认知能力有缺陷者。

  市场是嵌入在社会之中的。市场活动是人的社会性活动的一个截面。人的社会生活是一个整体,而不是分割的。学科的分析聚焦和现实社会中人们的生活游戏是一个整体,这两者并不矛盾。在很小的范围内,为了某些特定的目的经济学将生产者、消费者活动当成是纯私的、而完全忽略其伦理维度忽视掉可能有其合理性,但是,对于经济学这门学科的主干而言,这样的做法可能也是值得怀疑的。生产者、消费者仅仅作为纯私的最大化者最多只能认为是对最初级阶段的市场条件下的市场主体的刻画。随着市场的深化,我们必须意识到,即便是个体的经济行为,其伦理维度也越来越凸显。

  从在乎财富,到在乎获取财富的手段是否正当,再到获取财富的手段不仅正当而且还能获得社会认可,这是一个连续谱系。陷入直观者,会以为市场就是关于财富的创造和分配,就是个体最大化的利益算计。这是不对的。我们需要超越直观,运用“理智之眼”去“看”、去体会市场是如何一点点地使伦理的维度、人之为人的价值感的维度产生出来的。这个,可能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什么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以及中国未来的改革应该如何进展这样的大问题。至少,是时候超越把改革开放的成就简单地理解为生产力的巨大释放这种粗鄙的思维了,因为,毕竟,人不仅仅是利益的动物。(作者系北京工业大学副教授)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