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社会关注-正文
3个“最”,捍卫舌尖上的安全
记者 周咏南 朱海兵 廖小清余勤 黄宏 翁浩浩 沈吟//www.workercn.cn2014-03-07来源:浙江日报
分享到:更多

  

  【代表委员名片】

  戴天荣:全国人大代表、祐康集团董事长

  张天任:全国人大代表、天能集团董事长

  蔡秀军:全国政协委员、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院长

  成岳冲:全国政协委员、民盟省委会主委

  建立从生产加工到流通消费的全程监管机制、社会共治制度和可追溯体系,健全从中央到地方直至基层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严守法规和标准,用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坚决治理餐桌上的污染,切实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记者 周咏南 朱海兵 廖小清

  余勤 黄宏 翁浩浩 沈吟

  本报北京3月6日电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吃动物怕含激素、吃植物怕有毒素、喝饮料怕掺色素……近年来在一些地方,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使人们对是否吃得放心充满担忧。

  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连用3个“最”,表明国家治理餐桌上污染的坚强决心,这也成为我省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最严格的监管——

  无缝衔接除盲点

  【百姓提问】

  杭州市望江街道居民张秀丽想知道,与食品安全相关的部门很多,整治行动也不少,为什么食品安全问题还是频频发生?

  【代表委员解答】

  戴天荣代表坦言:“以往,涉及食品安全的部门有10多个,职能交叉盲点多,使得监管乏力。”如今,统一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已成立,结束了长期以来食品安全领域多段监管的局面,但食品行业产业链条长,从农田到餐桌,涵盖了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储存流通、餐饮服务和进出口等多个环节,“整个监管过程如何有序衔接、高效运转,仍是一个大问题。”

  那么,食品安全监管如何改变总是慢一拍的被动局面?

  “应该尽快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信息化全程实时监管模式,支持各地充分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实现检测运行、风险监测、应急管理、执法监管、舆情研判、标准信息应用和技术培训的全面信息化,切实提高食品安全监管的快速反应能力。”戴天荣代表说。

  成岳冲委员任宁波市副市长时,曾分管食品安全工作。他也赞同运用信息化手段实行全程实时监管,“食品安全必须严把每一道关口,构建从生产到消费、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监管体系。同时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实现政府与公众良性互动。”

  最严厉的处罚——

  下足猛药治沉疴

  【百姓提问】

  令金华网友“我能吃什么”不满的是,一些不良商贩被处罚后过一段时间再做老本行;此地被取缔,就换一个地方又来。“这样没完没了,食品安全何时才有盼头?”

  【代表委员解答】

  对网友提到的这一现象,很多代表、委员深有同感。

  “正是因为违法成本太低,不良商贩才敢为所欲为。”张天任代表说,应尽快修订、完善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依法严惩食品制假售假行为,危害严重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提高其违法成本,使其倾家荡产,以震慑犯罪分子。

  目前,我国有1000多万家食品生产经营主体,但行业自律约束机制不够健全。很多代表、委员认为,下足猛药,才能根治沉疴。只有用重典、出重拳,加大依法查处和曝光力度,才能让不良商贩无机可乘,也不让他们存有侥幸心理。

  针对当前食品生产经营存在主体数量多、类别杂、过程复杂、隐患不易发现等情况,代表、委员们建议,应该设立黑名单制度,一旦列入,就永久性地驱逐出这个行业。

  最严肃的问责——

  责任到人保安全

  【百姓提问】

  杭州网友“西湖绿柳”很关注食品安全问题,但她发现,除了不良商贩,极少有人被问责。

  【代表委员解答】

  食品安全既是“产”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

  “应该按照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建立食品安全可追溯制度。”张天任代表建议,对农产品应从源头抓起,建立完善农产品产地公示、市场准入制度,纳入基层公共安全监管中心建设,推进监管重心和力量配置下移。对食品生产,应全面实行原辅料采购使用、生产过程控制、产品检验、出厂销售等“全过程”记录制度,督促形成上下游食品质量安全可查询、可控制、可追究的追溯体系和责任机制,真正把质量安全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员。

  蔡秀军委员建议,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尤其要强化县、镇基层农业综合执法机构,下移监管重心,严厉打击违法违规使用高毒禁限用农药、禁用兽药及“瘦肉精”等非法添加物的行为。同时,在行政村设立村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协管员,构建基层农产品质量监管的社会共治格局。

  食品安全监管,需要建立科学、统一、权威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戴天荣代表建议,对于农兽药残留等食品安全标准,建立“标准无规定即不得检出”的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即对没有批准允许使用的农药、兽药及其他化合物制定统一的限量标准,一旦检测发现超出,即可判定为不合格产品,从而确保生产者不滥用、乱用、超范围使用,避免出现监管漏洞。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