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社会关注-正文
塑造区域绿色增长极
——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之“绿色新区创新发展论坛”发言摘登
王梦敏 吕慎 柳路//www.workercn.cn2014-07-20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到:更多

  

  五是深入开展区域间绿色发展交流与合作。绿色发展是国家级新区绿色发展联盟的宗旨和共同目标,尊重不同区域的差异性,找到切合点,寻求共赢、多赢是联盟的要义。构建新区之间的交流和协力机制,建立一个具有包容性、互助性、互惠性的协作体系。深化区域间绿色实践经验和绿色人才交流,广泛开展项目合作,引领更多绿色技术、管理方式和绿色产业的创新。

  同时,我们将协力加强与国际社会的沟通和交流,积极携手世界各地的地方政府、智囊、企业、国际机构,在新的形势下,凝聚最佳资源与智慧,共同重塑绿色发展新的增长极,实现天地人和谐共生、共荣的中国梦。

  我们相信,坚持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引、绿色经济增长为动力、分享绿色成果为目标,九大国家级新区在联盟的聚合下必将成为绿色发展的探索者和先行者,通过实践总结出中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绿色发展的经验和规律,为区域经济快速、协调、可持续发展,步入绿色新时代作出贡献。

  我们期待更多志同道合的机构和组织加入我们的联盟。

  倡议共同发起人:

  上海浦东新区区政府

  天津滨海新区区政府

  重庆两江新区管委会

  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管委会

  甘肃兰州新区管委会

  广东南沙新区区政府

  陕西西咸新区管委会

  贵州贵安新区管委会

  山东青岛西海岸新区管委会

  2014年7月10日 贵阳

  九大新区议绿色发展

  走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

  贵安新区在生态方面具有比较优势。为了在这张白纸上画出最新最美的图画,贵安新区全面采用低冲击开发模式最新理念和最新技术,构建最可靠的生态屏障,建立最安全的生态制度,严格保护自然山水环境和开放绿色空间。坚持走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构建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城市空间,努力打造世界生态文明样板城市。立足生态优先,贵安新区在产业的选择上小心慎重,盯住环境友好型产业,以信息化引领“四化”提质提速发展,打造产城融合示范区;重点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服务业和现代农业,打造现代产业聚集区;全面发展健康产业,打造“科技绿谷”。(贵州贵安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马长青)

  坚持高标准规划

  浦东从20多年前一片农田发展到现代化的新城,有以下方面的体会:

  第一,要掌握经济和生态发展的平衡。在很多招商项目中,外商最关心生态。对一个新城区的经济发展来说,生态环境是至关重要的。浦东新区从开始就坚持了高标准的规划,努力把生态和经济发展平衡好。第二,要努力使产业与功能的布局科学合理。浦东新区有陆家嘴金融区、外高桥的航运区、金桥的现代制造业园区和张江的高科技区,这四大开发区功能相对集中,招商和项目的引进也围绕着这些功能展开。一定不能让区域之间的产业招商无序竞争,破坏原来的布局。第三,坚持超前和与时俱进并举。在不同的年代浦东新区的城市建设相对来说比较超前。十几年前就有集中功能园区开发理念,在一些区域已经实现了集中功能以及集中排放处理。由于采用了先进的环保技术,很多企业做到了零排放、零污染。与时俱进则体现在产业的转型,新区现在想把一些对人口压力大的产业做一个梯度转移。(上海浦东新区副区长 丁 磊)

  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共赢

  滨海新区成立以来,创新力度大,亮点不断。我们实施了行政审批改革,还有多项社会管理体制创新都得到了广泛认可。同时我们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初步实现了保护生态和经济发展的和谐共生。

  未来3到5年新区会有几个重点突破。第一,综合发展。对传统的产业转型提升,目前优势的产业不断拓展,新型的产业争取做大做强。第二,创新发展。继续坚持创新为主,特别是加强在产业以及社会管理方面的创新。大飞机、大火箭以及云计算的中国超算中心,还有生物医药等一些产业,为新区的发展提供了后劲。第三,绿色发展。任何发展都要处理好环境、资源与人、土地方面的关系,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共赢。(天津滨海新区商务委员会副主任 张志辰)

  培育绿色经济产业体系

  兰州新区在建设过程中,主要追求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发展目标。

  第一,坚持以规划为引领,把生态修复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配置同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产业的发展,城市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第二,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当中,坚持把循环经济作为突破口,把握项目的准入关、环境保护关,在产业园区中形成产业和产业之间的关联,企业和企业之间的关联,园区和园区之间的关联,尽量减少污染排放,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第三,坚持以开放开发为主,着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打造向西开放的战略平台。兰州新区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着力打造外向型经济,从多个层面加强与中亚、西亚国家交流合作。第四,坚持以科技为本,突出高新技术的引领和支撑,培育多层次绿色经济产业体系。第五,以文化引领发展绿色环保的文化旅游产业,培育和打造城市人文精神。发挥黄河文化、丝路文化等多元文化的独特资源优势,把文化元素和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发展旅游等文化产业,为城市注入活力和灵魂。(甘肃兰州新区管委会主任 李 睿)

  树立“自然智能”开发理念

  两江新区成立于2010年。四年来,按照“快字当头、好在其中”的原则,新区在生态文明发展方面有两个注重,一是注重先天的保护,二是注重后天的导入。先天保护方面,两江新区因长江、嘉陵江而得名。同时,它又处于一个非常特殊的地理位置上,是长江的上游,三峡库区的腹心地,自身保护不好,就会殃及长江下游以及库区。怎样走出一条生态文明循环经济发展之路,对两江新区来说,是一个很重的任务。这里有两条江,四座山脉,中间有三个朝谷地带。所以我们要保护好先天的资源,要做到“不要大挖开山,不要毁林,不要污水”。后天的导入就是产业的发展、空间的布局以及规划编制的一些方案和方案的审查。

  两江新区成立以后,我们明确了16字发展目标,要把两江新区建设成为功能现代、产业高端、总部集聚、生态宜居的新区,明确了智能加自然的开发理念。所谓自然,就是要充分顺应遵循自然规律,保护好自然环境,尤其要体现好重庆作为江城、山城的自身特色。智能,就是要尽可能采用低碳、环保、高效节能等技术和产品进行城市建设。我们明确了先谋划后规划、先规划后开发、先环境后建筑、先地下后地上、先公建后住宅、先保障后投产的开发顺序。(重庆两江新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 汤宗伟)

  构建蓝色生态屏障

  作为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新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浙江舟山群岛的新名片和最大的优势。把舟山群岛新区建设成为一个美丽的海岛生态新区也是我们工作的主线。

  我们主要秉承三点原则。第一,规划引领,划好生态红线,严格产业的准入门槛。海洋经济刚刚起步,如何将符合海洋经济的产业引入舟山新区,这是首要考虑的问题。第二,严格监管,倒逼转型升级。舟山市也有一些传统的产业,比如水产品加工等等,通过严格的监管测定,执行国家环保模式城市的标准,倒逼现有的产业实现转型升级,减少环境的压力。第三,实现海陆统筹,构建蓝色生态屏障。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使舟山始终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一个生态优美的国家级新区。

  舟山新区和贵安新区资源各有特色,一个侧重海洋生态文明的保护,一个侧重陆域生态文明的保护,双方完全可以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形成良性互补,唱好“山海经”。(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党工委副书记、舟山市市长 周江勇)

  保护好既有自然生态是发展的基础

  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西海岸新区认真思考如何摆脱传统的发展路径依赖,摆脱通过拼资源、土地等损耗环境的方式,解决经济发展的困境。

  突破传统的发展路径,下一步不仅要通过对传统产业园区改造升级来提升老区域的发展,而且还要在新的开发区域规划循环经济示范区。我们正在建设的“中德生态园”力争成为国际一流的工业园区,有40项生态指标。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以历史为基点,海陆统筹来规划。西海岸新区的地形地貌跟欧洲国家相似,是黄金海岸,拥有50多公里的沙滩,有很好的生态优势。保护好这样的这样的既有自然生态是发展的基础。(山东青岛西海岸新区管委会主任 万建忠)

  努力与周边地区开展区域性合作

  南沙的区域很特殊,是在珠江入海口,珠三角的核心地区。周边的产业非常发达,我们的优势在哪里?就在于生态。南沙新区803平方公里的地域中,水系发达,生态成为新区后发赶超的优势。

  第一,坚决贯彻生态优先发展理念,把生态保护作为核心内容融入新区的土地利用规划和产业规划,并在编制生态、林地、水系保护方面都制定一系列的指导性的文件和政策。第二,坚守产业和环保并存,注重南沙开发与湿地保护的关系,明确不开发建设用地,围绕节能环保关键词发展循环经济。第三,跟周边发达城市建立合作关系,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不是本地区的,应该加强区域性合作。由南沙牵头,我们做了一个关于南沙新区周边环境对南沙新区环境影响的评估报告,已经向省政府提交。同时对周边高端产业也要提出限制。因为大气和水系是大家的,是不可分割的体系。为了处理好环境保护的内部和外部关系,我们已经启动了环境风险的预警体系建设试点,先把自己“预警”起来,然后努力尝试通过与周边地区开展区域性的合作,共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广东南沙新区管委会副主任 陆 原)

  “田园城市”引领发展

  西咸新区在诞生之初就提出了“现代田园城市”理念,在发展方面非常侧重于田园、农业。在城市格局上,我们提出了“核心板块”之说,快捷交通联系,从我们所处的历史文脉、山水格局和现代规划理念方面来考虑界定城市的一些边缘边界,避免造成城市的摊大饼式发展。

  社会文明进步也是生态文明的一种体现,我们尝试把城市资本引入农村,在发展田园农业的时候,让农民带着土地和劳动力资本进城,将来形成的农业化也是生态化的一个方面。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的核心,周秦汉文化的重大遗址地处西咸新区,打造大遗址保护特区也成为西咸新区的一个特色。我们需要抓住转型的机会,在选择新兴产业方向的同时,与其他新区形成错位发展,实现互补。我们现在定位的方向就是紧抓现代物流和信息服务业、大数据产业,同时抓好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这也是我们承载丝绸之路起点的一个重要支撑。(陕西省西咸新区管委会副总规划师 张 琳)

  (本版内容由本报记者王梦敏、吕慎、柳路整理)

1 2 共2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