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社会关注-正文
重拳打假还原新闻真实性
//www.workercn.cn2014-07-29来源:山西日报
分享到:更多

  

  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联合发出通知,部署至今年9月在全国组织开展打击假媒体、假记者站、假记者的“扫黄打非·秋风2014”专项行动。作为新闻工作者,必须对“三假”问题有深刻的认识,自觉抵制“三假”问题可能给自己工作带来的负面影响。

   假媒体、假记者站、假记者的存在,对新闻媒体的整体生态造成了破坏,媒体的公信力大幅下降

   当前,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各种矛盾凸显,在传媒领域亦发生着深刻的变革。随着新兴媒体的逐渐兴盛,面对其强势竞争,传统媒体在舆论引导和影响力等方面遭遇严峻的挑战。在新的传播格局下,新闻媒体的整体生态并不健康。而“三假”问题的存在,又严重干扰新闻单位的正常采访报道程序,让媒体生态走向更加恶化的趋势。

   在目前的社会形态下,一些公共事件往往是首先形成了网络爆料、传统媒体报道初步放大,然后网络进一步形成热议,传统媒体进一步跟进,并最终循环成焦点问题的模式。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假网站媒体、假记者首先参与其中,为了满足自身利益的需求,炮制假现象,发布假言论,而新闻媒体不辨真伪,一味追求轰动效应,将这些虚假报道和言论当成独家新闻进行传播,势必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眼下,一些新闻媒体注重 “眼球经济”,过度强调收视率和可读性,往往在不明事实真相的情况下,不去核实发现的问题,不去挖掘求证表面现象背后的事实真相,不去正确引导公众议题,势必会不自觉地给假网站、假记者留下可乘之机,充当起造谣诽谤者的 “扩音器”,将本来就是空穴来风的假新闻发表在真媒体上。这将直接导致新闻媒体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新闻媒体的社会公信力降低。

   所以,面对假媒体、假记者站、假记者等社会媒体领域的“毒瘤”,各级媒体的新闻工作者要坚持媒体负责理性的精神,对多元纷呈、真假难辨的网络传言,要以新闻专业精神,全面采集信息,仔细核实,准确叙述,为受众提供客观公正的报道。坚决不为网络诽谤和网络谣言提供传播阵地,不能为吸引受众眼球纵容假新闻泛滥,并以此树立公信力较高的媒体形象,在保障公众知情权和推动社会进步中发挥新闻媒体的重要作用。

   假媒体、假记者站、假记者的存在,严重损害了新闻工作者的形象,而一些真记者面对诱惑与假记者内外勾联谋取非法利益,更是造成了极坏影响

   新闻媒体必须始终以真实的新闻取信于民。无论是从业时间长的新闻工作者,还是刚刚进入新闻行业的年轻记者,都应明白向读者提供真实的值得传播的事实是新闻工作者的天职。不论社会发生怎样的变革,新兴媒体的冲击怎样巨大,新闻媒体的本质是不变的。那就是向受众传递更真实、更有价值、更具实用性、更能为他人提供帮助的信息,并帮助受众理解新闻信息隐藏的含义和价值,让读者获知新闻背后的新闻,尽可能多地靠近事实真相。

   而少数新闻工作者与假媒体假记者沆瀣一气敲诈勒索,或者成名心切,编造假新闻假报道以引起轰动效应,这都是违反新闻职业道德的。失实报道和虚假报道,都是有悖新闻真实性原则的。老一辈新闻工作者陆定一曾说过:“新闻工作搞来搞去还是个真实问题。新闻学千头万绪,根本性的还是这个问题,有了这一条,就有信用了,有信用,报纸就有人看了。”

   信息时代也是信息泛滥时代,假媒体假记者制造假新闻坑蒙拐骗,已经是令人痛恨之事了,如果真记者也参与其中,为假新闻“开绿灯”,新闻媒体还如何取信于民?作为党和人民喉舌的新闻工作者,无论如何应该始终恪守新闻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始终坚持求真务实的专业精神。新闻工作者必须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在思想上牢固树立新闻真实性原则。每一位新闻人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必须自觉抵制种种诱惑,更加理智地面对假媒体、假记者炮制的假新闻,不给虚假新闻留有传播的途径。努力维护新闻的真实性原则,树立新闻媒体纯净、真实的形象,当好党和人民沟通的桥梁和纽带。

   假媒体、假记者站、假记者的存在,对社会信用体系构成威胁。假媒体假记者以假身份办欺上瞒下之事,同时制造假新闻哗众取宠,社会影响极为恶劣

   文明的社会无不把真实诚信看作至高无上的人格品质。真实诚信不仅仅是伦理要求,有时还上升到法律规范。

   在我国,假媒体中的假记者利用新闻敲诈和假新闻骗钱的案例,媒体多有报道,令人深恶痛绝。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生活中,新闻工作者也可能受到各方面影响,在名利诱惑下,一心想沽名钓誉产生轰动效应,就可能会使新闻失实,出现造假行为,这是绝不允许的。面对这种状况,制定和完善严格的新闻把关规章制度,显得尤其重要。因此,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部署的“扫黄打非·秋风2014”专项行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出重拳打击“三假”,不仅仅还原新闻真实性,使一些新闻行业内部混乱的管理得到理顺,更重要的是让诚信至上的价值观得到大力弘扬,打击假记者,杀一儆百,让新闻敲诈没市场,让造假行为受到惩处,让失信于人的假媒体假记者“斩草除根”。同时,在这一过程中,社会的信用体系得到了一次很好的修复和建设,诚信光荣,失信可耻,深入人心。(作者单位:山西日报文化部 安奋伟)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