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社会关注-正文
向潜规则叫板
彭劲松//www.workercn.cn2014-11-02来源:求是
分享到:更多

  

  潜规则是当今社会存在的一种不良社会现象,是不成文的、见不得光的、为某一些人心照不宣地遵行的所谓暗规矩。尽管潜规则是不成文的、见不得光的、约定俗成的,但在党内和社会上有着广泛的市场。对于一些人来说,喜欢自觉不自觉地置程序和规范于不顾,习惯于用各种隐性规则、曲线思维来思考问题、铺开工作。优先采用潜规则办事,俨然成为某些人心目中再自然不过的所谓“工作艺术”、“工作手段”,实质上却是与党的思想路线、工作方法大相径庭的。潜规则是一种不良的社会现象,是党内的歪风邪气,必须让那些看起来无影无踪的潜规则在党内以及社会上失去土壤、失去通道、失去市场。

  潜规则压过明规则,存在着深层次的文化和社会土壤。有些干部思想里还信奉权力本位下的思想和工作模式,造成用长官意志和个人独断替代科学民主决策。这种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一旦形成,就会内化成为无所不在的潜在意志,不经过自觉的彻底的改造难以根除。而当它在社会上弥漫开来时,就会使一些人奉潜规则为圭臬,凡事不顾制度只虑情面,不计大局老看关系,不讲原则而求圆滑。

  潜规则有时候能够大行其道,与监督不力有很大关系。强调权力的集中而不注重制约,使决策和执行很容易变形,有责任避之不及,有问题掩之大吉。许多地方和部门监督体系看起来好,但实际监督力量、监督手段难以到位,出现群众监督太少、社会监督太乱、下级监督太软、同级监督太虚、上级监督太慢的现象。久而久之,人们对于潜规则只能习以为常,甚至到了不愿意监督的地步。

  潜规则与明规则针锋相对,其危害绝不可小觑。各种“潜”现象背后是规则的扭曲、公道的迷失,少数人的利益侵占了社会利益,个人意志代替人民意志,阳光照不到的地方成为私下交易的场所,损害了社会公平正义。“潜”思维偏离了党的宗旨,在个人得失的计较中伤害了群众感情,在为民服务方面缺思路少动作,影响党群干群关系。“潜”行为人为增加社会运行成本,造成社会资源配置失衡不公,降低社会效率。形形色色的潜规则在社会上蔓延、飘荡,败坏社会风气,腐蚀公民道德,让好人学坏,坏人更坏。

  让潜规则失去土壤、通道、市场,需要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把它作为一项长期关注的系统工程来抓紧抓好。强化教育是前提,树立正确导向,引导人们充分认识潜规则的危害和实质,从思想深处清除其影响,多了解明规则、常运用明规则,形成讲正气、求公道的社会氛围。建构防线是基础,对可能产生潜规则的领域,要进行预研预判,靠前防范,拿出有效措施革除隐患,出现苗头及时处理,逐步建立和实施常规化的风险防范体系,从预警到处置全程都有完整的防备措施。主动监督是关键,发挥各种监督力量的作用,让监督更有效一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完善制度是根本,通过深化改革,从体制机制层面进一步破题,形成作风建设的长效化保障。“没有规矩难成方圆”。要在建章立制上下一些狠功夫,杜绝可能出现的漏洞,让潜规则无处可藏,真正树立明规则的权威。(作者单位:中央党校研究室)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