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文史纵横-正文
我的“旧邦新命”观
——兼谈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
葛剑雄//www.workercn.cn2014-03-03来源:北京日报
分享到:更多

  

  我们中国,是个旧邦。所谓旧,就是说她历史悠久。上溯到公元前二十一世纪,中国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尽管世界上有些国家的历史比我们长得多,如埃及、巴比伦。但是,我们从夏、商、周开始到现在,历史基本上是延续的。现在阿拉伯文化,从人到文化,到观念,完全都改变掉了。

  之所以叫新命,是因为文化本身是发展的,《诗经》里面讲的“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已经表达这个意思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发展到今天,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今天讲的孔子的思想,其实已经不是当初孔子原始的思想。儒家文化发展的过程中,无论是涉及到的物质文明还是精神文明,其实都是不断变化的。

  中国早期的文明是满天星斗,但是到了四千年、三千年这一阶段,大多数都聚集到黄河流域去了。因为从地理环境讲,当时的黄河流域,黄河中游、下游是最容易开发的。我们的先民就在开发的过程中成为华夏诸族,慢慢形成汉族。中国古代是一个农业国家,中国有一句话叫做“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农业最依靠节气,中国根据太阳,制定了二十四个节气。中国因为农业关系,天文学也非常发达。我们有着不少世界纪录,比如说中国是最早记录太阳黑子的,又比如说我们中国人测量日食、月食也是很早的。这都是因为最早的史官和巫师其实是合在一起的。天文官,也是史官,要记录天象。如果出现日食就表示皇帝或者国君被黑暗的势力遮住了,皇帝就是受了蒙蔽。这种天人感应,讲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到底真的假的,我们不可断言。据说汉光武帝刘秀一次碰到了没有当皇帝之前的老朋友严子陵,两个人谈得很投机,一起睡觉,谈到后来睡着了,严子陵就把腿搁到刘秀的肚子上了。据说第二天早上,天文官就报告昨天晚上星象有变,客星侵入紫薇座,紫薇座是皇帝的地方。总之,农业民族要维持这样的统治,需要采取种种措施,其中一点就是借助于自然的力量,这样慢慢就形成了儒家文化的传统核心。

  另外,儒家文化的核心是一种理性的等级制度,这种等级制度的维持不是依靠暴力,而是依靠一种人伦道德。诸如《大学》里面讲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因为农业生产,单独个人的生产有困难,就要集体进行生产。等到后来情况变了,生产力到一定的程度,单独的家庭对统治者更加有利。因为统治者征收赋税,是根据家庭为单位的。而且,一个孩子成年了以后,强制他分家,实际是迫使他提高生存的能力,所以小家庭就逐步成为时尚。这些东西都揭示了农业社会不同的发展阶段。

  再比如,中国很多伦理是建立在一个孝的基础上,孝是有特殊内容的。孝不仅仅是包括对父母、对长辈的尊敬,而且基本维持着一个家庭内部的等级制度。一直到清朝,有一个法律罪名,就是“忤逆罪”。如果子孙打父母,打祖父祖母,这就叫做大逆不道,非但要判死刑,甚至可以凌迟,也就是千刀万剐。匈奴人则不一样,匈奴靠打仗,年纪大的打不动了,就不再受到尊重。在匈奴那里,为了保持人口的绵延,就必须充分利用女性的生育能力。但是汉族因为人口众多,这些都是不允许的。但是也有例外,南北朝的时候,由于人口大减,皇帝却把寡妇都组织起来送到前线,去嫁给将士,稳定军心。中国开始正式大规模地讲究守节是在宋朝。欧阳修《五代史》上记载有个寡妇因为别人拉了一下她的手臂就把自己的手给砍掉了。到了明朝、清朝,这种贞操观念更厉害,这些是因为中国的人口在汉朝时候只有六千万,到北宋已经突破一亿。到明朝的话,人口已经有了两亿,到清朝鸦片战争的时候是四亿。这就是原因,文化因现实而变,因时代而变,是新命。

  我们的传统文化有很多是没有办法被后人所取代的,这是它的价值。但另一方面,我们的传统文化要不断地发展,就必须要吸收其他文化的精华。汉族有许多东西是外来的,比如凳子,孔子讲课时弟子都是席地而坐的,凳子是胡人发明的。韩国人、日本人固守着我们华夏的传统,到现在一部分人还习惯于席地而坐。再有就是以前男人下面穿的是裙子,不穿长裤,所以到了战国时候赵武灵王的一个著名的改革叫胡服骑射,学习骑马,学习穿胡人的衣服,有利于行动和打仗。到了近代,工业化、城市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是中国以前几千年来从来没碰到过的。工业化的生产下面,农业社会的许多观念都变化了。我们知道,实际上从明朝开始,传教士进来以后,中国传统观念就开始受到冲击。在变的过程中间,我们国家大多数知识分子开始不承认外来文明,认为外国人的地方是蛮夷之地。清朝有个湖南人叫郭嵩焘,当时派他去做驻英国大使,湖南人觉得这个人竟然到蛮夷的地方去,要开除他的省籍。后来去的人多了,特别是清朝派人考察回来,才逐渐改变了对外国的看法。发展到今天没有哪个人说不能学外国的文化,但是现在关键是怎么看待我们这个传统文化。根据马克思的观点,他说文化有不变的,有变的。

  文化的根源是人性,人性是不变的。所以,儒家传统文化,其基本的道德人伦,我认为是不变的,但是它的表达方式要变。这个变就是要适应现在,这个就是现代化的过程。我们中国到现在为止,还没有适应工业化或者后工业化的社会,因为时间很短,而我们社会真正进入工业化和后工业化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之前在中国的民间,作用最大的一种观念就是“因果报应”,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维持传统社会的基本就是依靠这种观念。但是今天,我们把这些观念叫做迷信,统统都破除了,那么我们拿什么来代替呢?

  今天我们讲传统的时候,我想提出一个问题:我们这个传统要不要创新?中国未来会不会产生宗教?我们未来如果仅仅靠传统的孔孟的言论,能不能使大家形成一个比较一致的信仰?这些都是值得我们考虑的。我有这样的信念,随着我们国家改革开放的加深,这个社会的变革必定会逐步产生与这个变革相适应的,与我们这个社会相适应的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那么在这个前提下,让我们充分地发挥传统文化的优势,来使我们这个民族内部更加和谐,对外更加亲和,在人类历史上发挥更大的作用。这就是我想讲的“旧邦新命”。

  (作者为复旦大学教授。本文根据作者演讲稿摘编,未经作者审阅)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