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科教天地-正文
简析人本主义课程理论
孙莉//www.workercn.cn2013-12-03来源:吉林日报
分享到:更多

  

  人本主义课程理论是由人本主义大师罗杰斯创立的,是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基础,在批判结构主义理论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此流派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对人采取积极乐观的看法,注重个人的内在价值和主观体验。人本主义的课程观主张,课程的主要目的就在于培养自我实现的个人。因此,人本主义课程观强调学生间情感的交互作用,允许学习者犯错误,鼓励学习者去实验,去表现自己,去发现自己。强调人的自身内部有理解自己并改造自我概念和指导自己行为的广阔能源;只要提供适宜的环境气氛,这些能源就能开发出来。这种适宜的气氛主要有三条:真诚、无条件关怀和移情的理解。

  人本主义在当代的表现形式如下:一是培养“完整的人”或“自我实现”的课程目标。人本主义提出的“完整的人”的基本特征是动态的、过程中的、有创造性的人,是“躯体、心智、情感、精神和心理力量融贯一体”。具体地说,完整的人是情意与认知、感情与知性、情绪与行为相统一的人,即知情意行统一的人;二是强调人的认知发展和情意发展的统一,并要求突出课程的情意基础。强调人的情意发展和认知发展的统一,进而强调情意教育和认知教育相统一,要求突出课程的情意基础,这是人本主义课程观的一个重要特色;三是强调课程的个人意义,强调意义学习。罗杰斯认为:知识对学生是否具有个人意义,是知识保持的决定性因素。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和手段,然而教育的意义并不是内在于课程之中。怎样呈现课程内容并不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关键是要让学生认识到课程的个人意义。因而人本主义教育强调学生的需要、愿望、兴趣与学习材料的关系,认为学习是一种有意义的学习,与一个人的生活、实践息息相关,学习的内容、材料是学生所关心的,能够打动学生的感情,推动学生去行动。它不但包括认识活动,也包括情意活动,它涉及整个个性的发展;四是设置并行和“统合”课程,着眼于整体人格的发展。为了实现认知教育与情意教育的统一,实现儿童人格的整体发展,人本主义者设立了并行课程。福谢依说:“学校必须设立并行课程,一方面接受系统的知识,另一方面探讨现实中直接提出来的社会的、人类的问题。”;五是“适切性”的课程内容和统合化的课程组织。从培养“完整的人”的需要出发,人本主义者注重课程的统合。所谓统合,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学习者心理发展与教材逻辑的吻合;二是认知领域与情意领域的整合;三是相关学科在经验指导下的统合。在人本主义者看来,任何健康的人都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因此,每个人都应该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对所有事物的整体做出反应;六是“非指导性教学”的课程实施。非指导性教学是由教师提供材料、创造情境,学生通过自我反省活动及情感体验,在融洽的心理气氛中,自由地表现自我、认识自我,进而改变自我、实现自我的一种教学方式。

  人本主义认为,传统的课程强调学科的逻辑结构,人本主义课程理论则强调活动本身就有价值,要求提供活动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他人,并发展自己独特的潜能。罗杰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论恰似一阵春风,给人们带来了新的思考和新的希望,极大地震撼着传统的教育模式。总之,人本主义课程观所主张的课程,反映了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其进步意义是明显的。由于人本主义课程重视教学中人的因素,提出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思想,它在很大程度上鼓励了学生的思考,促进了学生独立性、创造性的发展。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