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科教天地-正文
“雷锋知音”的信念之源
——记沈阳军区鞍山军分区干休所离休干部余新元
本报记者 刘建伟 特约记者 黄长刚 通讯员 王兵//www.workercn.cn2014-03-05来源:解放军报
分享到:更多

  

  45年戎马生涯,建功国家;32载离而不休,续写辉煌。

  昔日13岁的“红小鬼”,如今已是耄耋之年。但青春不老、浩气长存。91岁的沈阳军区鞍山军分区干休所离休干部余新元,从未停下宣扬雷锋精神的脚步,支撑这位“雷锋知音”鞠躬尽瘁的信念之源到底是什么?展读余新元跌宕起伏的人生画卷,那一腔爱党为民的炽热情怀,令人感慨万千、肃然起敬……

  一刻不忘思想改造

  看电视、听广播、读报刊,是余新元每天必做的3门功课。

  在他的客厅和卧室里,摆放着《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一堆报刊。在一些评论员文章、先进典型报道上,他特意用红笔画了很多道道,有的还写上了读后感。在他的书柜里,摆放着600多本理论书籍,很多书角都翻得卷了边。

  “思想改造,一刻也放松不得!”余新元告诉记者,自己成长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党的理论指引。

  78年前的那一幕幕,余新元觉得仿佛就在昨天。1936年,红军在甘肃静宁休整。还是放羊娃的余新元,天天挤在人群中聆听红军演讲。那些通俗易懂却又闻所未闻的道理,总能让他热血沸腾。余新元义无反顾参加了红军,下定决心跟党走。

  这就是思想的魅力、理论的力量。从那时开始,一天学没上过的余新元,不论在紧张的战斗间隙,还是在艰苦的行军途中,他都如饥似渴地学习文化和理论知识。

  信仰之光照亮了余新元前进的方向,激励着他一步步走向成熟:从目不识丁的文盲到理论讲解头头是道的“红军先生”,从普通战士到领导干部,从战场勇士到“雷锋知音”……

  如今,年纪大了,视力明显下降,余新元就拿着放大镜看书读报写笔记。在他的卧室里,新旧不一的读书笔记塞满了两个柜子,剪贴的资料本堆起来一人多高。

  2009年4月,余新元因患直肠癌在沈阳军区总医院做手术。住院120天,他竟然看了十几本新书,写下几万字的学习体会,还给医护人员和病友们宣讲党的创新理论和雷锋故事。

  一位前来探望的老战友看了他密密麻麻的笔记本,劝他:“身体不好就少读些书吧。”余新元呵呵一笑:“一天不学习,思想就跟不上趟,那才活得有愧呢!”

  思想常新,理想永存。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为掌握精神实质,余新元把十八大报告认真研读了十几遍。他结合宣讲体会撰写的《高举旗帜跟党走》,在辽宁省军区内部网上发表后,引起了热烈反响。

  一生兑现入党誓词

  1937年7月1日,是余新元铭刻于心的日子。

  那一天,余新元面对党旗高高举起右拳,激动而又郑重地宣誓:“严守秘密,服从纪律,牺牲个人……永不叛党!”

  放下拳头,余新元觉得有很多话要说,一时又不知如何表达。最后,千言万语汇成一条决心:“我这一辈子交给党了!”从此,余新元坚定地向着党指引的方向走,用一生兑现入党誓词。

  黄土岭战斗,他的左腿被日军机枪打中,是白求恩亲自主刀为他做的手术,可伤口还没彻底痊愈,他又冲锋在战斗最前沿。狼牙山反扫荡,子弹打穿了余新元的胸部,他昏迷许多天,醒来第一句话就问“部队在哪儿?”辽沈战役,他右脚失去了半个脚掌,至今仍靠假肢行走……

  战争年代浴血奋战九死不悔,和平时期无私奉献再立新功。走下战场,余新元同样经受住了严峻考验,始终对党忠心耿耿。

  1960年8月,辽阳市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太子河大坝随时都有溃堤的危险,几十万人危在旦夕。危急时刻余新元大手一挥,带领民兵迅速冲上了大坝,成功地控制了险情。

  十年浩劫中,被派到鞍钢并兼任鞍山市公安局副局长的余新元,在妻子被闹事工人打伤的情况下仍然坚守岗位,利用自己的声望和身份,成功保护了钢炉安全和钢铁生产。

  晚节灿烂,斗志愈坚。余新元用一只脚,在当年战斗过的白山黑水间讲理论作报告4200余场,听众达500万人次。

  一心为民不谋私利

  去年除夕,余新元卧病在床,却牵挂着一件事:给附近的采暖管修工人送饺子。

  熟悉余新元的人都知道,这饺子他已经送了30多年。在余新元家附近,住着鞍钢物业采暖管修班,负责附近老旧房屋供暖维护。由于要保持24小时在位,节假日他们也回不了家。

  “他们是万家温暖的‘守护神’,可不能忘了他们。”从1981年除夕开始,余新元年年都坚持给他们送饺子,和他们唠家常。妻子田儒文在世时常说:“老余的春节,前30年在部队陪官兵过,后30年在管修班陪工人过,就是不在家陪我。”

  为什么这么做?余新元有自己的想法:“没有老百姓,哪有我们的今天!”余新元忘不了:是党给了他新生活,是群众给了他新生命。就说那次狼牙山反扫荡中,他受伤昏迷,是根据地老妈妈的精心照料让他苏醒过来……

  大爱无垠,再生有恩。走到哪,余新元都忘不了党和人民的恩情。离休后,他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到了服务人民群众、弘扬雷锋精神上。不仅自筹资金办流动雷锋展览馆,还担任鞍山雷锋报告团名誉团长和抚顺、辽阳等地雷锋纪念馆顾问、研究员,给全国300多个单位当理论辅导员。

  十几年前,鞍山市一些学生受“下海捞金说”等观念影响,辍学经商、打工挣钱。余新元得知后充满忧患:青少年没文化,国家就没有美好未来。他四处奔走苦心相劝,终于使一批批学生重返课堂。

  余新元经常慷慨解囊扶助困难群众,自己却安守清贫,生活俭朴得令人难以置信。

  家里的家具大多是上个世纪购置的;破旧的沙发磨得裂了口子,有的地方用胶布粘着;他平时最爱穿的一件马裤呢旧军装,袖口领口磨破了也舍不得扔。

  “共产党员是特殊材料制成的,但不能享受特殊待遇,更不能成为特权阶层。”余新元在领导岗位上一干就是30多年,从不徇私情谋私利。

  小儿子余锦旗入伍后,部队艰苦的条件让他萌生了调走的念头。没想到,父亲不但不帮忙,还写了一封11页纸的长信,教育他作为红军的后代绝不能搞特殊。

  余锦旗退伍后,分在离鞍钢最远的一个选矿场干保卫,一干就是5年多。好不容易鞍山市公安局从企业招人,他见机会难得,就求父亲帮他进个好一点的分局。余新元曾在市公安局兼任副局长,那次负责招人的领导又是他的老部下,但他始终没开这个口。

  “不要想着沾光,要处处争光!”余锦旗牢记父亲的叮咛,从侦察员干起,一步步成长为“全国优秀警察”“辽宁省优秀青年卫士”。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