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科教天地-正文
你是受益者,也应该是建设者
——浙江省探索大国防教育之路
李雪红//www.workercn.cn2014-03-28来源: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更多

  

  一

  1月25日,浙江省军区政治部收到二炮部队某导弹旅旅长、政委联名写来的感谢信。这不是一封单位与单位之间例行公事的新年问候公函,而是该旅旅长、政委代表全旅83名浙江籍军人向省军区表示感谢。因为,这支“奉命执行东海维权执法行动任务,长期密闭待机,时刻保持‘箭在弦上、引而待发’的战备状态,有效发挥了‘先锋’和‘拳头’作用”的部队官兵无法回家陪父老过年,他们使命在身,歉疚在心。然而,新年前夕,83名浙江籍军人陆续接到老家亲人的来电,说“所在家乡驻地的军分区、人武部给家里送去了‘光荣之家’牌匾和慰问信、慰问金”,来信说浙江省军区“心系基层、情系官兵的实际行动,让我们全旅官兵备感亲切、深受鼓舞”。

  这封情感真挚的来信缘于浙江省军区实施的“让保卫国家的人有荣誉感,让保卫国家的人受到全社会的尊重”系列活动。

  杭州市西湖区人武部政委张荣贵告诉记者,过去逢“八一”或春节,人武部只对义务兵家庭进行走访慰问,义务兵改选士官或提干当军官后,慰问就没有了,立功受奖也不再敲锣打鼓送喜报进家门了,“更别说了解军人家庭是否有困难、是否需要帮助了”。“有的人当兵时间长了,左邻右舍都忘了这家有个军人了。”张政委说。

  去年,张政委接到通知,要求人武部摸清辖区内所有军人家庭情况,马年春节前夕,省军区、军分区、人武部三级组织要对全省军人家庭登门慰问。

  张政委说,在作战部队,师团营连排干部是中坚力量,逢年过节,他们大多不能回家,我们关心他们的家人,就是在稳定军心、激发斗志。记者在该人武部采访时,正值春节前夕,张政委也在忙着登门慰问军属。每到一家,那场面都令他“非常感动”。

  “将心比心”,这位有着31年军龄的军人说,我是福建人,老母亲在老家,过年过节,我因工作需要常常无法回老家看母亲。我是考军校参军的,没当过义务兵,所以这么多年,从没有任何人去慰问我母亲。如果过年时有组织派人去看望我的老母亲,我也会很激动、很安慰。

  张政委的愿望在马年春节实现了。浙江省军区把慰问的范围扩大了,所有在浙江省军区工作而老家在外省的军人,由省军区专门委托当地人武部代为走访慰问。

  马年春节前夕,浙江省军区军师团三级会同地方民政部门,对8400多名浙江籍现役军官和1900余名省军区非浙江籍现役军官家庭进行了慰问军属大走访活动。“千万不要把这仅仅当作一个形式,即使是形式,这也是一种向全社会释放正能量的形式。这不是一个临时举措,省军区已经把这项工作列入制度。”浙江省军区几位参与了这次大走访的干部在向记者描述他们跋山涉水、翻山越岭进入那些军属家门的亲身经历时,都会特别强调这一点。“谢谢你们!你们的到来,让我们重新找回了家有军人的自豪,重新找回了被社会认可、尊重的感觉。”“我觉得,受访军属的这句话既是感谢,更是一种拷问。”一位自始至终参与走访的干部对记者说。

  找到自豪感的还有杜峰峰。这位家住常山县东岸乡呈东村的90后2009年入伍,成为武警四川总队广元市支队的一名武警战士。2012年10月14日,在处置一起劫持人质事件中,他一枪击毙歹徒,人质成功获救,杜峰峰荣立一等功。采访中,杜峰峰的爸爸妈妈和姐姐把他的一等功奖状一遍遍向记者展示,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杜峰峰“立了大功”的消息名扬全村后就“慢慢平静了”,可去年8月1日,杜峰峰一下子名扬全省“甚至全国了”。这一天的《浙江日报》刊登了他的照片和事迹,这一天杭州地铁车厢里的视频系统和矗立在杭州市区主干道的大型LED电子屏上,都在滚动播放杜峰峰的照片和事迹,这一天,点开浙江省政府网站的“八一光荣榜”专题网页,也能看到杜峰峰。

  和杜峰峰一样自豪的还有另两名荣立一等功、23名荣立二等功、614名荣立三等功和25名受到军级单位以上表彰的共计665名浙江籍军人。2013年八一建军节前夕,浙江省军区作出决定,自2013年起,每年“八一”都要对在当年立功受奖的浙江籍军人在省市县三级主要媒体、政府网站、重要公共场所,张榜公布,“让他们在家乡光荣起来”。

  于是,这665名军人就成为第一批“光荣起来”的浙江兵。

  浙江省军区这一举措作战部队“特别欢迎”。在去年的全省双拥工作会上,一位集团军领导对此表示说,过去战士立功受奖,地方人武部都是敲锣打鼓送喜报进家门,军人和军属都备觉光荣。现在有的地方喜报不送了,取消退役士兵安置卡后,立功对退役安置不起作用,一些战士对立不立功也无所谓了,这种情况对军队建设是非常有害的。浙江省军区设立“八一光荣榜”,激发和强化了军人的荣誉感,而荣誉感是可以直接转化为战斗力的。

  浙江历来是富庶之地,浙商走遍天下,在长期的和平环境里,重商轻武越来越成为社会广泛接受的价值取向。一份来自省军区的调研报告显示,2012年,宁波市对7000名适龄青年进行调查,表示愿意参军的不足2%。

  这份调研报告对浙江省军区领导层的震撼“非常大”,拿破仑说:如果一个国家的军人还不如商人受人敬仰,那么,这个国家离亡国就不远了。“强大的国防离不开勇于牺牲的军人。对军人的敬重、关爱的社会氛围,能激发起军人更大的报国激情。建设强大的国防,需要这种良性循环的精神力量。”这成为省军区领导层的共识。

  精神的力量有时候“需要相当的时间积淀才能显现”,有时候也会“立竿见影”。浙江省“让保卫国家的人有荣誉感,让保卫国家的人受到全社会的尊重”系列活动在2013年的征兵工作中就“见了成效”。备受困扰的“当兵冷、征兵难”现象发生变化了,全省报名应征青年近23万人,同比提高了30%,参军入伍的大学生8207人,占新兵总数的37.8%。这一比例,除4个直辖市外,浙江省排了第一。一位长期从事征兵工作的人士认为“这在经济发达的富裕地区是非常不容易”。

  二

  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材料学院大四学生赵弘毅分别在初中、高中和大学参加过3次军训,“初中训了一周,就在校园内训,只走队列。高中军训在一个训练基地,也是一周,还是队列,加了些内务、会操的内容。大学军训了21天,内容有动员大会、军事技能、军事理论课、国防辩论赛、射击训练、合唱比赛等”。

  赵弘毅是2011年参加大学军训的,事过近3年了,他对记者讲起军训的情景来,不用回忆,脱口而出。他听说学校2013年的军训加入了“心肺复苏”等实用技能,还有海军指挥学院的教授来给参加军训的新生开设国家海权、钓鱼岛、防空识别区等讲座,很是感叹,“内容丰富多了,学生更长见识了”。

  浙江省有87所高校、995所高中段教育学校,计有93.23万名在校大学生和160.05万名高中段学校学生,按照有关规定,他们都应接受军训。可是怎么训、谁来训、在哪训,其中的“弹性很大”。于是就出现了一份调研报告所描述的现象:军训成了例行公事,一成不变的队列训练、内务整理替代了丰富生动的国防教育和军事实践。地方高校虽有军事理论教师,但大多由未经军事培训的体育老师兼任。国防教育在高校也记入学分,但从国家到省市都没有成系列的基本教材,在军训中应占重要地位的国防教育基本处于有什么教师讲什么课、知道啥讲啥的状态。更有了解情况的人士告诉记者,有的学校有资源,就能找个驻军单位帮助指导军训,没资源的学校就自己组织,“凑合着训”。

  青少年是国防教育的重要对象,学生军训是对青少年进行国防教育的重要渠道,“要让军训成为青少年成长中接受国防教育、树立国防观念的基础工程”,浙江省军区对这一工作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力求让“例行公事”变为“见到实效”。

1 2 3 共3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