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科教天地-正文
审时度势:转型优于守成
//www.workercn.cn2014-05-26来源:中国教育报
分享到:更多

  

  ■胡解旺

  近年来,由于一直重视应用技术实践和操作,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日益成为适销对路的香饽饽。其就业率已经成功超越了除985高校以外的所有普通高校。与此同时,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尤其是新建本科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度却是一年甚于一年。就业成为困扰和制约这类高校发展的瓶颈。

  2月26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其中特别强调“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

  笔者以为,一些地方普通本科高校(特别是工科专业较强的高校和新建地方普通本科高校)需要审时度势,及时抓住有利时机,力争尽早转型为应用技术大学。从未来的趋势看,国家将会逐步加大对职业技术教育的扶持力度,促进其向更高水平迈进。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一向被低看为“末等教育”的职业技术教育将会很快走出严冬,迎来阳光灿烂、百花争艳的春天。

  而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在普通高等教育领域处于全面下风。无论是办学水平、师资力量、教学和科研实力、招生就业还是知名度、吸引力、号召力等各个方面都远远低于985、211名校,强弱分野十分突出。而且这种“马太效应”将会愈来愈明显和放大。可以说,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如果依然在这一领域中谋求发展,所面临的困难非但不会减小,反而逐步增加。如果能够转型为职业技术教育,反而有可能取得更大的办学成果。

  一是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基础厚实。它们的办学历史长,许多地方普通本科高校的办学有数十年甚至上百年历史,有着长期的文化积淀和经验积累。丰富的经验、雄厚的文化积淀以及良好的区域性影响为转型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地方普通本科高校的师资力量为转型提供强力支撑。虽然处于普通本科教育之末端,但其“本科头衔”吸引了一批较高水平的师资。无论是资历较深的老教授、还是来自名校的年轻博士,基于其较高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转型后通过一段时期的专业实践,一定能够较快地成为“双师型”专业人才,成为应用技术大学所需要的“高级教练”。

  三是夹缝中的发展受到掣肘,转型优于守成。地方普通本科高校有较强的理论基础,这种优势中也潜伏着劣势。由于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自觉不自觉地进入了名校轨道,以北大、清华作为办学目标和追求,因此偏重理论,轻实践,造成专业实践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都普遍不足。学校的这种厚彼薄此自然大大影响了学生,导致学生专业实践处于无组织、无纪律、无目的的自发状态,“践而不实”的现象普遍存在。同时,企业也不太配合。如果能够转型为应用技术大学,在扎实的理论训练基础上,能够如职业技术院校一样,长期同企业紧密合作,与生产第一线无缝对接,学生的专业实践和动手能力将会大幅度提高。到那时,学生就业便不再是学校的老大难。

  四是尽早转型能获得更多的政策红利。长期以来,普通教育一直高高在上、独享尊荣,傲慢地俯瞰着“等而下之”的职业教育。因此,当下许多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并不愿意“降格”为应用技术大学。如果某些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能够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率先为国家或地方教育大政破冰,必将获得教育主管部门和政府大力支持,尤其是在资金投入和政策倾斜方面受益良多。

  地方普通本科高校与其在车流拥挤的高速公路上跟随名校这类宝马、奔驰悠悠慢行,不如另辟蹊径,走一条能够更好发挥自身办学专长的新路。如果等到一些职业技术院校也可以举办本科甚至重点本科,而且享受与普通本科高校并轨招生待遇时,地方普通本科高校仅有的招生优先权都将丧失。届时,更容易陷于“布里丹毛驴困境”。

  (作者系广东嘉应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