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科教天地-正文
鼓励“校中企、企中校”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
//www.workercn.cn2014-07-30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更多

  

  “打造中国特色的‘双元制、双师型、双证书、双通道’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中职义务化、免费教育,高职大众化、普惠教育,本硕保基本、精英教育”应成为中国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思路,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

  “校中企、企中校”是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最佳模式。

  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本质特征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方式,培养的是技术技能型人才,没有企业参与的教育不是职业教育。只有产教深度融合、校企紧密合作,职业教育才有质量、才有生命力。现在校企形不成合作的主要原因是,学校“剃头挑子一头热”,企业缺乏积极性。因此构建一种利益共享、责任共担的有效机制,以“校中企、企中校”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促进“产教深度融合、校企紧密合作”,带动职业教育集团的建设与发展,将会有效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校中企、企中校”可以理解为三种形式:

  一是学校办企业。在农业种植、养殖及旅游服务等专业的中高职学校中有学校办企的典型案例,但建议不鼓励学校办企业,因为术业有专攻,校长、系主任是以育人为本,专心、专注、专业育好技能型人才,服务好企业、服务好社会和经济发展是本分,不提倡错位为企业家。

  二是企业办学校。因职业教育属于公益事业性质,现有部分大型企业集团监管的具有行业特色的职业院校和一些不以盈利为目的、由民营企业家投资主办的职业院校,这些应是鼓励的,但数量有限。另外有一些社会资本投资、股份制、混合所有制、按市场化运行的职业院校,由于我国职业教育的政策法规和体制机制的不完善而很难发展。

  三是以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建设为纽带的引校进企和引企进校的办学形式。创新了管理机制和投入模式,实现了资源共享、利益双赢的“校中企、企中校”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调动起了大中小企业积极主动参与到校企合作中来,实现了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密切合作的体制机制。这应成为校企合作的主流模式,值得政府鼓励支持。

  对“校中企、企中校”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几点建议。

  支持企业集团举办职业院校。对具有行业性质的国有企业集团办学应继续纳入教育主管部门的公办职业院校经费拨付管理和业务管理,国有企业应担负起行业管理和促进产教融合发展的职责。对于民办职业院校,应建立评价机制,政府可采取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其健康发展,保障企业利益和积极性,突出职业教育的公益性。职业本科以上学历教育和国际合作职业教育应适度市场化。

  鼓励以实训基地建设为纽带的“校中企、企中校”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公办职业院校的实训基地基本上是政府投资建设,存在着工艺设备落后、工艺流程不完善等问题,再加上合格的双师型教师的缺乏,很难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效率与效益。坚持政府投资为主,企业参与设计建设,并投入一定的资源,按照专业的生产工艺流程和要求建设实训基地,建立约束激励机制,实现校企资源共享。既充分调动了企业的积极性、发挥实训基地的更大价值,也可推进职业院校双元制、双师型、学徒制等机制的完善。

  以“校中企、企中校”的办学模式促进职业教育集团的建设。一所职业院校的不同专业可以与相关的多个企业通过政府投入共建实训基地的模式形成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一个企业的产业链条及不同产品线也可以实现与多所学校的密切合作关系,以此形成的利益共享、紧密合作的职业教育集团比相对松散型的集团更能发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作用。

  (作者系北京技术交流培训中心主任)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