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实践与思考-正文
在基层,理论这样入脑入心
//www.workercn.cn2013-12-31来源:福建日报
分享到:更多

  

  本报记者 树红霞

  在改革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理论宣传如何才能入脑入心? 在去年成功推出《理论进基层》专栏的基础上,今年本报求是版继续深化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提出关键要按照理论宣传分众化、对象化、互动化的“三化”新理念,多一些现实关照,多一些百姓视角,把“讲给谁”“讲什么”“谁来讲”“怎么讲”统一起来,帮助人们剖析矛盾问题,找到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方法路径。

  7月起,求是版推出系列报道《关注理论宣传“三化”探索》,以生活化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报道建阳的理论文化广场、晋江的企业文化沙龙、永安的农村“流动夜校”、厦门部分社区理论宣传探索的典型做法,宣传基层干部群众的首创精神,为这些颇具启示意义的探索鼓与呼。

  ◆有了惠民“干货”,群众把理论当成宝

  创新理论宣传、教育、普及方式,关键要解决好宣讲对象分众化、问题设置分众化、宣讲主体分众化等问题。

  发展现代农业,农民最缺的是创业能力,最需要的是创业培训。然而,以往的一些培训,针对性不强,农民并不买账。为破解这一难题,永安市创新推出农村“流动夜校”,农民可以选题下单,培训机构按需而动,将技术要领、政策要点等惠民“干货”直接送到农户手中;在传授实用技术的同时,引导农民树立现代农业高效经营的理念,让他们对产业发展趋势心知肚明。农民的职业技能提升了,眼界、思路开阔了,把理论当成宝也就不难理解了。

  建阳市的理论文化广场之所以备受推崇,关键是找对了宣讲的人。

  考虑到一般市民的接受能力,理论文化广场活动有针对性、有步骤地开展,主办者请来了名家名角、田秀才、土专家,他们的宣讲既考虑到一般市民的普遍性需求,又兼顾不同群体的特殊性需求,市民坐得住、听得进,从而达到了接地气、聚人气的宣传效果。

  不难看出,理论宣传分众化这种做法,按照不同群体的思想特点、行为规律、愿望需求等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提供不同的宣传教育内容,是推进理论宣传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看人下菜”分类开展,众口不再难调

  开展对象化宣讲,既要求宣讲内容对象化,人们关注什么就讲什么,又要求宣讲语言对象化,讲百姓话贴心话。

  创新社会管理,重点在城市,切入点在社区。随着社区发展,服务对象越来越多样化,社区理论宣传面临新挑战。厦门市湖里区江头街道进行了探索,通过“看人下菜”,众口不再难调。金尚社区举办的时政理论学习班,老人学习后可以当社区管理的智囊;外来务工人员比较多,素质普遍有待提升,就采用“小手牵大手”的办法,与法庭合作办起“模拟法庭”,让孩子们扮演法庭中的角色,审理如社区高空抛物、养宠物不关门等“案件”,孩子和旁听的家长们都学到了法律知识和社会规范。

  建阳的理论文化广场活动,把理论宣传融入多样化的文化活动中,请来的“草根”宣讲员,把“讲道理”和“讲故事”结合起来,把“普通话”和“地方话”结合起来。理论宣传少了刻板僵硬,市民感到可亲近、可信任、可感知、可思考,理论在基层就进得去、驻得牢。

  ◆搭建互动平台,在共建共享中增进共识

  开展互动化宣讲,要有主客体互动,在交流中提高认识,前提是搭建好互动平台。

  近年来风生水起的晋江市企业文化沙龙,是为当地非公企业高管量身定做的理论宣传平台、文化交流平台。为了使沙龙更具吸引力,主办方在不断摸索。

  按照主办方最初的设想,沙龙不设主题,让大家自由交流,不少人提出这样像茶话会,效果会打折扣。于是,主办方围绕中心工作设置主题,邀请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在政企互动中传播相应的理论和政策。可有人感觉选题太大,往往很难深入沟通,企业收获有限。主办方就按照不同行业、不同类别进行划分,通过各种渠道和企业沟通,寻找中心工作与企业需求的契合点。这样一来,选题落点小了,互动性强了,企业家的疑惑解开了,“二次创业”的信心增强了。

  同样,从永安的“农民夜校”到建阳的理论文化广场、潭山市民讲坛,再到厦门的时政理论学习班、家庭论坛,这些都是各地在实践探索中搭建起来的理论宣传普及平台。有了这一平台,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小巷总理”、理论志愿者等都纷纷登场,围绕群众关切的热点难点问题,阐释国家的方针政策,阐述今后的着力重点,给人以思考和信心。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