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实践与思考-正文
像焦裕禄那样到户走访
//www.workercn.cn2014-04-23来源:河北日报
分享到:更多

  

  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焦裕禄来到一对孤寡老人的家中,询问他们的生活情况。当老人问“你是谁”的时候,焦裕禄脱口而出:“我是您的儿子。”这是电影《焦裕禄》的一个镜头。每当看到这里,广大观众都为焦裕禄对人民的深厚感情所深深打动。时光穿越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全党同志向焦裕禄学习,要求把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作为一条红线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始终,做到深学、细照、笃行。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推动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广大党员干部都要像焦裕禄那样深入基层,到户走访,了解民生民意。

  到户走访,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行之有效的好方式好方法。革命时期,正是众多党员干部深入贫苦工农家庭,讲清受剥削受压迫的原因,指出革命才是脱离苦海、获得幸福的出路,让广大工农群众懂得了革命的道理,自觉成为革命的主力军,中国革命才最终取得胜利。新中国成立后,正是众多党员干部深入基层,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依靠人民的支持才取得了建设和改革的巨大成就。不必讳言的是,这些年来,到户走访的好传统在一些干部身上渐渐丢失了,下乡调研走马观花、蜻蜓点水,满足车上看、会上谈,拿上材料就回城,很少入户体察群众生活,很少直接听取群众心声。这样的调研难以了解群众最真实的情况,难以知道群众最迫切的愿望,难以从群众中汲取最宝贵的智慧。如何才能了解群众的疾苦,知晓群众意愿,把握群众需求?深入基层,到户走访,像亲人一样和群众促膝谈心,是最有效的方式方法。

  到户走访要取得实际效果,态度问题至关重要。走进群众家中与群众交流,是居高临下的姿态,还是谦逊和蔼的姿态;是真诚的态度,还是虚伪的做派,实际效果截然不同。如果是前者,群众就会将你视为官老爷,真话实话肯定难以出口,这样的走访只能流于形式。如果像焦裕禄那样将群众视为亲人,群众也会将你视为家人,你就会听到群众的真心话,了解到群众的所思所盼,知道群众的真实愿望、真实诉求、真实意见,走访就会收到预想的效果;像焦裕禄那样秉持“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就会进一步拉近与群众的感情距离,发现自身的缺点不足,找到促进发展的对策,实现教育实践活动的预期目标。

  到户走访本身不是目的,而是解决“四风”问题、改善党群干群关系的一个有效途径。走访过后,如果一切悄无声息,那么走访时的效果再好,最终结果也会让群众失望。因此,我们既要重视走访的过程,也要重视走访后的结果。也就是说,要在走访后认真梳理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提出的意见建议,认真反省自身、反省工作,抓紧解决存在的问题。要以焦裕禄为标杆进行深刻的对照检查,认真查摆自己在党性修养、群众立场、群众感情、宗旨意识、奋斗精神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和问题,以此触及自己的灵魂,真正使自己“红红脸”、“出出汗”、“洗洗澡”、“治治病”。更为重要的是,要针对发现的问题,立行立改。要通过建章立制,规范党员干部的言行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权力行为,增强为民务实清廉的行动自觉;通过构建三级服务平台建设等举措,解决“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这个“老大难”问题,让群众办事真正顺畅快捷;通过办好“六件惠民实事”,使民生状况明显改善,让群众生活更加舒适;通过基层组织建设,让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群众的“主心骨”,党员干部成为改革发展的“领头羊”。唯有如此,到户走访才有好的效果,教育实践活动才会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