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实践与思考-正文
推进我省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www.workercn.cn2014-08-04来源:福建日报
分享到:更多

  

  杜强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海洋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乎海洋强省、海洋强国建设的长远大计。省委《关于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我省要“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发挥海洋区位优势、海洋生态优势、海洋资源优势,推进我省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推进我省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一是有利于深入实施生态省战略,加快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国务院今年3月出台了《关于支持福建省深入实施生态省战略,加快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福建要“打造山清水秀、碧海蓝天的美丽家园”的战略定位。对处于沿海地区的福建而言,生态省建设与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应包括陆域和海域两个部分。充分发挥福建的海洋区位优势、海洋生态优势和海洋资源优势,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对于深入实施生态省战略,加快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二是有利于福建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发展。福建海岸线3700多公里,居全国第二位,深水岸线居全国首位,海域面积为13.6万平方公里,超过陆域面积。2012年11月国务院批准《福建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发展规划》,为福建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以生态优先、开发与保护并举为原则,坚持规划用海、集约用海、生态用海、科技用海、依法用海,为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与可靠保障。三是有利于海洋资源、环境的可持续保护利用。我省海域海洋资源十分丰富,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共有大小港湾125个,有7个海湾可大规模开发建设5万吨级以上的深水泊位,其中多处可建设20万吨至30万吨级的超大型深水泊位。近海生物种类3000多种,可作业的渔场面积达12.5万平方公里。已发现海洋矿产资源种类60多种,其中有工业利用价值的20余种,油气蕴藏区域达1.6万平方公里。具有旅游开发价值的岛屿众多,滨海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巨大。沿海风能资源丰富,潮汐能蕴藏量居全国首位。通过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可以避免海洋粗放开发,使海洋资源、环境得到可持续保护利用。

  近年来,我省在海洋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注重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环境整治、海洋生态修复以及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国前列。福建近岸海域一、二类水质面积比例达62.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2013年,厦门市、晋江市、东山县被评为首批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区)。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我省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任务还很艰巨,面临的形势还比较严峻,突出表现在:陆源污染对近岸海域环境破坏较大;海洋生态系统污染、退化;沿江沿海城镇化迅速发展与临港重化工业大规模进驻,导致海洋环境累积风险上升;全社会海洋生态文明意识有待培育,海洋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有待完善。为此,我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海洋环境保护的法律制度,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在严肃执行国家制定的有关海洋环境保护的法律制度的同时,结合福建实际进一步完善《福建省海洋环境保护法》、《福建省海洋污染溯源追究管理办法》、《福建省海洋生态补偿和损害赔偿办法》、《福建省海域使用管理条例》,以及海洋倾废等方面的法律制度,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配套实施细则,确保海洋法律制度的可操作性。必须建立一系列海洋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主要包括:海洋生态环境污染破坏责任终身追究制度,陆源污染物排放溯源追究制度,海洋生态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制度,体现海洋生态文明要求的政绩考核办法和奖惩机制,领导干部海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海洋、海岸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流域治理目标责任制和市县界、河海交接断面水质考核制度。此外,要建立海洋生态红线制度,将我省海洋保护区、重要的河口和滨海湿地、特殊保护海岛、重要砂质岸线和沙源保护海域、自然景观与文化历史遗迹、重要生态旅游脆弱区等纳入海洋生态红线区范围,并分区分类制定严格的管控措施加以保护利用。

  牢固树立海洋生态文明意识。海洋生态文明的核心内容就是尊重海洋、爱护海洋,达到人与海洋和谐共生,在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中更好地可持续开发利用海洋。要完善全社会海洋生态文明意识教育和宣传体系,在中小学开设海洋生态环境知识讲座,在各级干部培训中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纳入学习科目,在社区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海洋生态环境知识竞赛等活动,在全社会树立正确的海洋生产观、消费观,自觉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着力转变海洋经济发展方式。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以海洋环境资源承载力为底线,以保持海洋生态平衡为基准,积极推行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推进我省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转变海洋经济发展方式。加强海洋环境科技的研发与应用,为海洋环境保护提供科技支撑。充分应用海洋科技成果,提高海洋资源利用效率,大力发展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业、海洋工程制造业、海洋精细化工产业、海洋生态旅游业等海洋新兴产业。坚持海洋资源深度开发利用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实现海洋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要加快厦门市、晋江市、东山县等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并争取越来越多的沿海县(区)加入到争创国家级、省级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的行列中来。

  海陆联动,协同治理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维持海洋生态平衡,既是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也是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难点。要从实施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大临港沿江、沿海工业污染防治力度,海陆统筹有效控制流域面源污染,严格海洋倾废、船舶排污监管,预防溢油和危险品污染事故,海洋养殖污染防范等综合治理措施着手,抓好落实,切实治理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提升海洋环境监督管理能力和海洋应急联动协调能力。省海洋与渔业厅和省环保厅要强化海陆联络机构,建立陆海统筹的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和污染防治区域联动机制,加强海洋环境监管队伍和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全省沿海、岛屿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要加强力量对近岸海域、重点港湾、重点养殖区、重点陆源排污口、主要入海河口、海洋自然保护区等海域进行定点定时监测,及时发现、预防和处理海洋生态环境问题。要提升海洋环境灾害风险的防范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构建我省海洋生态安全屏障。

  开展闽台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交流合作。推动建立闽台海洋生态科技交流与产业合作机制;协同开展养护海峡水生生物资源;加强在台湾海峡海洋环境监测,推动海洋环境及重大灾害监测数据资源互通共享;开展海洋环境灾害风险的防范和应急处置等领域的合作。(作者为福建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