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时政撷英-正文
夯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个体基础
粟国康 王永友//www.workercn.cn2014-08-01来源:重庆日报
分享到:更多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的核心价值观具有不同的价值内容、内在特点、培育要求和践行路径。从个体层面出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基础。夯实这个基础,有助于维护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秩序,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目标。

  正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体基础的基本内涵

  爱国,是每个公民应遵守的政治准则。热爱祖国、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维护祖国的团结和统一,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政治美德,是每一个社会主义公民应尽的基本义务。爱国主义是我国民族精神的核心,是调节个人与国家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准则和法律规范。改革开放新时期,每个公民都应该遵守爱国的基本政治准则,不断激发自身的爱国热情,以自己的爱国行动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敬业,是每个公民应遵守的职业准则。爱岗敬业、尽职尽责、勤奋工作,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职业美德,是每一个社会主义公民实现自我价值的根本途径。改革开放新时期,每个公民都应该遵守敬业的基本职业准则,在本职岗位上辛勤劳动、创新进取、精益求精,积极奉献,既以自己的敬业行动实现自我价值,又以自己的敬业行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诚信,是每个公民应遵守的交往准则。诚实守信、恪守诺言、言行一致,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交往准则,是每一个社会主义公民协调人际关系的指导原则。改革开放新时期,每个公民应该遵守诚信的基本交往准则,内诚外信,讲信修睦,在人际交往中言必信、行必果,以自己的诚信行为体现社会主义公民的道德操守和人格力量。

  友善,是每个公民应遵守的为人准则。团结友善、关爱互助、礼让宽容,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为人准则,是每一个社会主义公民协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根本标准。改革开放新时期,每个公民应该遵守友善的基本为人准则,平等相待、友好相处,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以自己的友善举止为人处世,缓和社会冲突,促进社会和谐。

  夯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体基础的重要意义

  夯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个体基础,是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现实问题的必然要求。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面临许多复杂的现实问题,一是西方文化渗透和意识形态侵蚀加剧的问题,二是一些党员、干部和群众马克思主义信仰动摇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坚定的问题,三是个体思想价值观念偏离和行为失范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通过爱国的精神、敬业的行动、诚信的交往、友善的言行去引导人们正确看待、指引人们走出误区;需要通过夯实个体基础,提振集体意识、整合社会思想、解答群众困惑,进一步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念和信心。

  夯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个体基础,是实现核心价值观国家价值目标和社会价值取向的基本前提。个人是社会存在的基础,社会是国家建立的根基。坚持爱国的政治准则,可以使人们不致耽于享受而忘却国人之本,以爱国的行动维护社会秩序,推动国家发展。坚持敬业的职业准则,可以使人们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以劳动的成果为良好社会秩序和国家繁荣发展添砖加瓦。坚持诚信的交往准则,可以使人们以内在的诚实和行为上的守信,引导市场主体守信、守约、守时、守法,形成良好的市场秩序和社会秩序。坚持友善的为人准则,可以引导人们摆脱功利,以“善”为基础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营造融洽的人际关系、和谐的社会氛围、共生的生态模式。只有夯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个体基础,才能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正确的价值准则、强大的精神支柱,提升认同感,增强凝聚力,为形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良好社会秩序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发展目标奠定重要基石。

  夯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个体基础,是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的价值选择。只有坚持爱国的信念、饱含爱国的情感、践行爱国的行动,才能实现社会进步、国家富强的梦想;只有树立勤业的精神、坚持敬业的态度、保持乐业的情操,才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人民生活幸福、国家兴旺发达的梦想;只有坚守诚实的原则、信守诚实的操守、保守诚实的行动,才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繁荣富强;只有通过友好的举止、善意的言论、宽容的态度,才能形成良好的人际环境,保障社会价值取向和国家价值目标的实现。

  夯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体基础的基本要求

  站在国家角度,要加强制度建设和体制机制创新,用制度固化核心价值观。夯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个体基础,需要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融入制度设计和体制机制创新,使人们在照章办事的过程中自觉遵循个人价值准则,强化践行的潜隐性。一是以制度的刚性、法律的权威、体制机制的效应,使人们的正确行为得到鼓励、错误行为受到制约,从而彰显社会主流价值。二是体制机制的运行要客观反映个人价值准则的要求,使制度设计与个人践行相一致,用制度的强制性固化人们的认同感,引导鼓励人们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约束遏制背离核心价值观的思想与行为。

  站在社会角度,要加强思想教育和示范引领,用教育传播核心价值观。夯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的个体基础,需要从观念层面加强思想教育,从实践层面做出行为示范,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融入到国民教育全过程、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全方位、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各领域。一是要运用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单位教育、家庭教育、网络教育等多种教育形式,深化人们对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使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观家喻户晓、入脑入心;二是要运用主流媒体、网络媒体、文化产品等多种传播方式,充分发挥媒体传播的主渠道作用、网络传播的主阵地作用、文化产品传播的熏陶感染作用,引导人们在学习生活工作中,自觉坚持价值准则,主动践行价值要求。三是要充分发挥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的示范引领作用,促进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通过模仿习性和从众心理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和价值行动。

  站在个体角度,要强调自我涵养和自觉实践,用行动践行核心价值观。夯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个体基础,更需要每个个体的自我涵养和自觉实践,更加强调个人的涵养和实践。一是要认真学习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准确把握其科学内涵,深刻理解践行的重要意义,提高对这一价值准则的认知度和认同感。二是要自觉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时时处处自觉参与和实践,深化对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和理解,以实际的践行提升自我、实现价值。三是要处处体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做到自省、慎独,自觉检查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这一价值准则的要求,主动调整修正不符合价值准则的言行,使自己成为价值准则的践行者和引导者。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