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谈股论经-正文
农村金融机构怎样促进普惠金融服务
刘建忠//www.workercn.cn2014-06-23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到:更多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金融机构创新活力进一步增强,特别是近年来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撑下,我国普惠金融服务呈现网络化、移动化趋势,第三方支付、P2P借贷平台、网络保险等新兴普惠金融业态蓬勃发展,普惠金融服务环境整体改善显著。但是,受制于城乡二元分割结构,我国普惠金融发展仍面临诸多考验,根据中国社科院金融所与《哈佛商业评论》杂志共同撰写的《2014中国普惠金融实践报告》显示,中国有一半以上的人群未被金融服务体系有效覆盖,金融普惠的程度还远远不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发展普惠金融,让金融改革的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所有地区、所有人群,这对于助推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农村金融机构促进普惠金融服务带来了新的机遇。

  普惠金融的理念及实践探索

  “普惠金融”,是联合国2005年宣传小额信贷年时率先使用的词汇。其基本理念是:全方位、可持续地为所有社会成员,尤其是为弱势群体、弱势地区和弱势行业,提供方便快捷、价格合理的基础金融服务,注重金融服务的包容性发展。

  普惠金融的内涵主要包括四个核心要素: 在服务对象上,主要针对弱势群体,包括农民和城市低收入群体;弱势行业,包括农业、小微企业等;弱势地区,包括交通不方便和不适宜人类生活的偏远地区。在服务产品上,至少应提供包括支付结算、代理保险、小额融资等在内的基础金融服务。在供求特征上,应力求方便快捷,包括完成交易的时间快、距离客户近等;价格合理,包括合理的存贷款利率、适当减免服务资费等;优质公平,包括保护消费者权益、无任何身份歧视等。在可持续性上,要建立起一整套普惠金融服务的制度体系,特别是要强化政策扶持,保障金融资源的持续投入,让金融机构能够安心从事普惠金融服务、主动履行社会责任。

  事实上,普惠金融并不是一个新生事物,许多欧美国家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为贫困群体扩展金融服务渠道,并于20世纪90年代在国际上掀起了一股向低收入客户提供全面金融服务的减贫热潮。近年来,我国也加大了对普惠金融的关注和支持力度,金融机构开始逐步探索普惠金融服务体系构建,并取得了一定成绩。

  普惠金融的困境分析

  近年来,我国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与实际需求相比,在金融服务的覆盖率、渗透率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普惠金融服务仍然是我国金融体系中最为薄弱的环节。主要问题有:

  农村金融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突出表现在金融网点覆盖率有限,当地居民的金融需求长期得不到有效满足,部分边远山区或贫困地区的居民甚至无法获得最基础的金融服务。缩小城乡金融服务差距,消除农村金融服务盲区的任务还十分艰巨。

  金融产品和服务需进一步丰富完善。随着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现代涉农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大量涌现,其金融需求也随之变化。传统的存、贷、汇业务和柜面服务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市场需要,亟须进一步加大金融创新,打造综合化、多元化产品体系,优化服务流程,不断提高服务便捷度。

  可持续发展的配套机制有待健全。由于我国普惠金融配套机制的欠缺,金融机构出于自身经营发展和风险控制的考虑,深度参与普惠金融服务的积极性相对有限,即使部分机构出于公益目的愿意提供普惠金融服务,也会因为缺乏必要的政策扶持,而在服务覆盖面、可获得性及资源投入的持续性等方面打折扣。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的配套机制有待健全。

  发展普惠金融的对策

  我国历来重视金融对“三农”、小微等经济社会薄弱环节的支持,这为促进普惠金融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下一步,应继续倡导包容性发展的价值理念,加大金融创新,推进城乡基础金融服务一体化,助推普惠金融纵深发展;同时,加快构建普惠金融配套扶持体系,提升金融资源配置与供给的公平性,让更多的社会成员平等地享受现代金融的高效便捷。

  注重普及化。加大营业网点、自助机具的布放力度,创新“农村便民金融自助服务点”“定时定点服务”等服务方式,提高服务便捷度,降低农民的交易和时间成本。创新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移动金融等互联网金融产品,作为物理网点覆盖率偏低的有力补充,延伸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创新“金融启蒙”运动,将金融惠民政策、金融安全知识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知识等带进村镇、社区、务工聚集地,让群众“学金融、懂金融、会金融”,维护农村地区金融稳定。

  注重差异化。以重庆农村商业银行为例,该行针对不同类别、不同发展阶段的金融主体的需求,量身打造专属化、差异化的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如,为减轻在外务工农民的负担,该行与重庆市慈善总会联合成立了“乡情慈善基金”,专门拿出1000万元,以补贴农民工通过“江渝乡情卡”进行异地汇款所产生的手续费。

  注重可持续化。为保障普惠金融服务的持续推进,建议尽快完善配套政策体系。出台专门政策法规,建立普惠金融长效机制,包括优化财税政策、利率政策、风险补贴政策、批发融资政策等。同时,建立对金融机构提供普惠金融服务情况的监测、评价和考核机制,引导和激发普惠金融的参与度。健全信用体系,逐步建立能够共享交易和信用信息的数据库系统,建立广泛覆盖的信用档案,实现信用管理,为发展普惠金融奠定良好的社会氛围和诚信基础。

  (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