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文史纵横-正文
回望武英殿
//www.workercn.cn2014-04-04来源:中国教育报
分享到:更多

  

  祝勇,作家、学者,现供职于故宫博物院故宫学研究所。兼任深圳大学客座教授、硕士生导师。出版著作30余种,最新作品有《故宫的风花雪月》。主创纪录片多部,代表作《辛亥》,获中国电视星光奖、大众电视金鹰奖等多种奖项。

武英殿 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馆网站

  ■祝勇

  一

  李自成登基那一天,他没敢选择太和殿,那里气场太强大,让这个草莽英雄一下子就失了底气,于是选择了偏居西侧的武英殿。当天夜里,李自成就带着他的人马匆匆离开,带着登基时的窘迫与仓皇,再也没有回来。

  从1644到2014,整整370年了,李自成进入紫禁城的威风,依旧被人津津乐道。那一天是公元1644年农历甲申年三月十八。谷雨刚过,北京突然下起了雨夹雪。清冷的雨丝雪粒被寒风裹挟着,抽打着人们的脸庞。李自成的军师宋献策站在雪中,望得出了神,脸上露出喜色——老天爷给力,刚好验证了他此前的占卜:“十八大雨,十九辰时城破。”

  第二天辰时,李自成头戴毡笠,身穿缥衣,骑着乌驳马,一副英雄气概,在人群中格外显眼。他自德胜门入城,穿过大明门,一路杀到紫禁城前。仰头,“承天之门”四字赫然在目。李自成踌躇满志,扭头对丞相牛金星、军师宋献策、尚书宋企郊等人说:我射它一箭,如能射中四字中间,必为天下一主。他从牛皮箭筒中拔出一箭,砰地一声射出。细雨横斜中,那支蓄满势能的箭矢在克服了风的阻力之后,疾速奔向那块门匾,虽射中门匾,却不够精准,射在“天”字的下半部。李自成眉头微蹙,牛金星宽慰道:“中其中,当中分天下。”

  李自成淡然一笑,没有在意,纵马率先冲入紫禁城。马蹄在紫禁城内留下空旷的回声。偌大的紫禁城,死的死,逃的逃。崇祯皇帝在前一天下了第六道罪己诏,就回到乾清宫,在这座地动山摇的城池里,呆呆地坐定。伴随着李自成军队的马蹄声,他看到案上的酒杯都在轻微地颤抖。他举起酒杯,一饮而尽。没有了昔日的歌舞酒筵,这酒,格外苦涩。他一边饮,一边嘟嚷:“苦我满城百姓。”话音落时,两行泪水,已挂在他的脸颊上。

  出身草根的李自成或许很想跟出身龙种的天子照个面,这样的英雄事,连项羽都未曾做到。当年张献忠兵败降明,李自成在潼关被洪承畴、孙传庭打得落花流水,只剩下十八骑逃向商洛山中,苟延残喘之际,支撑他的,或许就是这样的痴心妄想。他没有想到崇祯不给他机会。他命令部下满紫禁城寻找,也没有找到他的尸体。他的龙体,此刻正在煤山顶上的瑟瑟寒风中飘来荡去。

  二

  阎崇年《大故宫》说:“李自成进驻紫禁城,以武英殿为处理军政要务之所。”这座宫殿始建于明初,位于外朝熙和门以西,与东边的文华殿相对称,一文一武,相得益彰。据说明成祖朱棣早年曾在这里召见大臣,他甚至把全国官员的名录贴在大殿的墙上,时时观看,以思考王朝的人事布局。崇祯八年(1635),崇祯皇帝突然做出一项决定,从乾清宫搬入武英殿居住,从此减少膳食,撤去音乐,除非典礼,平时只穿青衣,直到太平之日为止。他没有想到,他没能看到太平之日的到来,自己死后,最大的对头李自成成为紫禁城新的主人,偏偏选定了武英殿。

  清代于敏中等编纂的《日下旧闻考》描述:“武英殿五楹,殿前丹墀东西陛九级。乾隆四十年御题门额为武英。”东配殿叫凝道殿,西配殿叫焕章殿,后殿为敬思殿,东北角有一座恒寿斋,就是缮校《四库全书》诸臣的值房。西北为浴德堂,其名源自《礼记》中“浴德澡身”之语,有人说是清代词臣校书的值房,也有人说,由于清代武英殿成为皇家内府修书、印书的场所,也就是皇家出版社,浴德堂是为其蒸熏纸张的地方。

  武英殿现在是故宫博物院书画馆,但除了举办书画展览,平时本来并不开放,只能透过武英门,窥见它武英的一角。但是自2014年3月起,这座神秘的宫殿终于对游客开放了。武英门前有御河环绕,河上有一石桥,名叫断虹桥,桥上雕刻极精。周围是一片树木,有古槐十八棵,在宫墙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苍古。那一份清幽,在极少树木的紫禁城里显得格外珍贵。

  三

  刚刚住进武英殿,李自成就召“娼妇小唱梨园数十人入宫”。三月二十一日,李自成进入紫禁城的第三天,多达1300多名明朝官员向李自成朝贺,承天门不开,他们站在门外,被广场上的风吹了一天,双腿站得僵直,一整天没吃东西,居然连李自成的汗毛都没有见到。李自成正在武英殿饮酒作乐,在朝歌夜弦中飘飘欲仙。

  李自成确曾是个正经人,尽管张岱说他“性狡黠”,尽管《明史》说他“性猜忍,日杀人剒足剖心为戏”,但是,性情狡黠与足智多谋、杀人如麻与勇冠三军都是“同义词”,就看谁在说,或者在说谁。但有一点似乎是肯定的:“自成不好酒色,脱粟粗粝,与其下共甘苦。”至少在生活作风问题上,他始终保持着纯洁的革命本色,证明姚雪垠所言不虚。

  然而,自从李自成进入紫禁城那一刻开始,他就变成了另一个人,一个只能用欲望、自私和野蛮来形容的人。紫禁城是一个充满规矩的地方,什么人走什么路,什么人住什么屋,都有严格规定,僭越者杀头。而这所有的规矩,都是为了保证皇帝可以不守任何规矩——所有的禁忌,只为凸显皇帝的特权。宫殿就是这样一个矛盾体,它一方面代表着礼仪秩序的最高典范,另一方面却又是野蛮的氏族公社,无论多么纯洁的女人,都注定是权力祭坛上的祭品。

  与曾经征战的荒山大漠不同,当李自成策马扬鞭、姿态豪迈地进入紫禁城,他的革命生涯就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这个连横槊赋诗的曹孟德、鞠躬尽瘁的诸葛亮都望尘莫及的天下,就这样像一个熟透了的果子,落在他李自成的掌心里了。厉兵秣马的岁月结束了,船靠码头车到站,除了征服女人,天下再没有什么需要他来征服了。而人性一旦堕落,就立刻深不见底。同甘共苦与酒池肉林,其实只隔着一张纸。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李自成突然的变化里,包含着一种强烈的报复心理。这也是一种复仇——凭什么“和尚摸得,我摸不得?”秀才娘子的宁式床,他当然要睡;娘娘宫娥的玉体,他当然要摸。但这并不仅仅是在向崇祯示威、向崇祯寻仇,因为自打那具曾经风流俊雅的龙体变成一堆溃烂的死肉,李自成就无须再惦记他了。

  他是在向不平等复仇。对于这个在荒凉贫脊、饿殍遍野的土地上揭竿而起的农民领袖来说,没有什么比紫禁城更能凸显这种不平等。紫禁城是金银的窖、玉石的窝,是人间仙境、神仙洞窟。当百姓易子而食、流离失所,皇帝却温香软玉、醉卧花荫。武英殿里,李自成左拥右抱,仿佛在探寻着他内心的真理。他爱眼前的一切,又对它恨之入骨。紫禁城,就是这样一个既让人爱,又让人恨的地方。

  四

  四月二十一日,长城脚下,九门口“一片石”之战,是决定历史的一战。吴三桂与清军联合作战,将李自成打得屁滚尿流。

  落花流水春去也。再度回到北京,已是二十六日,春天已经过去,京城里的树木都已绿色饱满,肥硕的枝条在微风中温柔地轻扭。辽阔的苍穹下,紫禁城坚硬的线条孤独地挺立。马蹄落在凹凸不平的石板路上,十分沉闷滞重,早已不似一个多月前的轻盈欢畅。他知道辉煌的紫禁城不再属于自己,他心里想的只有一件事——赶快登基。

  二十九日,登基大典在紫禁城武英殿举行。历史上没有一个皇帝,像李自成这样心情复杂地坐在龙椅上,也没有一次登基大典如此潦潦草草。三拜九叩的威仪背后,是一盘不堪面对的残局。这是一场为了告别的聚会,没有人知道,自己还有没有明天。

  这一次,李自成真是要将打下的江山,拱手送人了。

  但李自成还不甘心做这样的好人。夜幕降临的时候,士兵们点燃了早已堆满紫禁城的柴草,冲天的烈焰立刻把紫禁城的琼楼玉宇、雕梁画栋化作一片片纷飞的黑雾,仿佛一个黑色的怪兽,盘旋在宫殿的上空。此时,京城九门也被点燃了,只有大明门(已被改名为大顺门)、正阳门、东西江米巷一带没有火势。这座辉煌的都城,变成一座浴火的城市。“哭号之声,闻数十里”,弥漫京城的大火,为李自成的登基大典提供了一个无比壮丽的背景。

  天亮时分,李自成在一片耀眼的火光中,骑着他的乌驳马,从齐化门黯然出城,走向自己的末路穷途。二十六日,李自成杀了吴三桂一家大小34口,仇恨已经把吴三桂的内心彻底吞没,把他变成一个复仇机器。他心硬如铁,一路追杀,追过黄河,追向湖北,像一条发疯的狼狗,紧紧咬住李自成。那不是战争,是屠杀。

  五月初二,也就是李自成的身影从北京城消失仅仅两天后,多尔衮、皇太极的遗孀孝庄皇太后带着七岁的顺治,乘辇进入紫禁城。他们站立在三大殿前,昔日辉煌的宫殿已经变成一片焦糊的废墟。

  李自成在北京城放出的最后一句狠话是:“皇居壮丽,焉肯弃掷他人!不如付之一炬,以作咸阳故事。”他模仿项羽,但他终不是项羽。他与项羽的区别是——项羽毁灭了他得到的,而李自成毁灭了他失去的。

  不到两个月,已有两个王朝在这里灭亡。望着从废墟中蒸发的两个王朝,没有人知道,多尔衮想了些什么。

  他下令安抚百姓,将士夜宿城头,禁止进入民宅。违者,斩。

  多尔衮开始了长达七年的摄政王生涯。他要办的第一件事,就是为刚刚定鼎北京的新王朝,确定一个用于理政的宫殿。

  他选择了武英殿。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