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文史纵横-正文
雨叶风枝自萧飒
——孙家正《艺术的真谛》谈片
//www.workercn.cn2014-04-10来源:中国文化报
分享到:更多

  

卜 键

  去年岁杪,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朋友送来家正先生新著《艺术的真谛》。趁着春节长假,我细细阅读了全书,有些诗文一读再读,触动良多,情不能已。与他以往专论文化的著作不同,这是一部文学作品集,收录有诗歌、散文、随笔、序跋,还有短篇小说,诸品兼陈,皆臻妙境;而贯穿书中全部文字的,仍是作者历来所推重的人文情怀,是他对世情物象的深沉思索,是一种正气充盈的文化精神。有鉴于此,本文的品题谨就心得所及,不求整饬,因称谈片。

  一、但写真情

  抒写真性情,在我国文学史上亦是沉沉一脉。所有的优秀文学作品,不管是什么文学样式,不管产生于哪个时代,必然都会出于真情实感。家正先生的写作既不追求数量,所作亦不追求长篇巨制,皆是有感而发,意尽即止。其《文化价值及文人风骨》一文,提出应冷静看待持续升温的“文化热”,认为情感淡薄、道德沦丧是最值得忧患的事。在此,他拈用了明朝都穆的诗句,“但写真情与实境,任它埋没与流传”,称:这才是文化人的气节与风骨。

  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参与者和见证人,作者深心敬重邓小平。本书收入一首作者怀念邓小平的诗,共8句40字,却经历了整整10年。前节四句写于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中央电视台向全世界直播那场历史性的交接仪式,时任广电部部长的孙家正现场值班,是夜,大雨滂沱,仿佛要把中华民族的百年耻辱洗涤净尽,他抚今忆昔,感慨万千,挥笔写下:

  常恨金瓯缺 终见香港归

  欲向九霄祭 我自泪纷飞

  写毕心潮澎湃,久久难平。岁月匆匆,转眼到了2007年,香港各界拟隆重纪念回归祖国十周年,晚会策划者索歌,家正先生不由得想起改革开放的领路人邓小平,这年也是他逝世十周年,想起邓小平在谈判收回香港时的坚毅决绝,想起他“到香港这块自己的土地上走一走”的宏愿,作者意绪纷披,诗情再次被点燃,旧作读罢,赓续四句,喷涌而出:

  伟人已远去 大地沐春晖

  香江明月夜 思念如潮水

  这首《春的思念》,成为那场晚会上最动人的作品之一。作者附记:“董建华先生后来告诉我,当时,听到后一节时,全场掌声骤起,他本人更是热泪盈眶。”

  有大爱,才有真情。汶川大地震,家正先生为不幸死难的同胞哀伤,亦为全国人民的无私救援和震区百姓的屹然自救振奋。他以自己的方式向震区表达心意,每天都在关注汶川的消息。读了一位母亲以死抵住坍塌的墙壁,保护婴儿存活的报道,家正先生极为感动,写下长诗《请不要叫我孤儿》,拟一个地震遗孤的口吻,讴歌伟大的母爱。该诗饱蘸深情,长歌当哭,悲怆而不低沉,副题为“谨献给汶川地震中所有为救护孩子而死难的母亲、父亲、老师和亲人们”,传递的正是作者之衷曲。

  短篇小说《春雪》的主旨,也是言情:笼罩城市的雾霾,驱散雾霾的春雪,雪中走来祖孙二人,一老一少,看到雪地上乞讨的男孩,就其是真是假,帮还是不帮,进行了一番欲断还续的对话,以及一场内心较量。故事虽然简单,主题却是童心和良知。明思想家李贽曾作《童心说》,曰:“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读这篇小说,你会发现,作者映照的是童心之美,呼唤的是真纯人性。小说中有这样一段:

  “文革”中的一年春天,他们那个地区出现了大批的乞讨农民,首长要求各地立即查明情况。老人永远都不会忘记,当他把汇总的简报交给首长时的情景。各地的汇报不约而同,几乎一致说,当前,本地形势一片大好,人民安居乐业,乞讨乃是邻省某地流入的农民。还说,春季外出乞讨是那个地区的传统,许多农民已习惯以乞讨为职业。首长看了汇报,脸色铁青,“刷”的一声,将简报甩在地上,骂道:“胡说八道!乞讨为业?还传统!老子让这帮饱汉不知饿汉饥的兔崽子统统转业,改行讨饭去!”

  一个忠诚耿介老将军的形象,跃然纸上。一位老军人读后说,《春雪》中部队老首长的形象,令他感动不已,不禁想起许世友将军。我曾就此询问,家正先生说自己在江苏工作时很敬重许世友的品格,也听说了许多关于他的故事,所写人物,正是受这位少年寒苦的国家勋将的启发。小说中老首长临终“俺当兵打仗,东奔西跑一辈子,死了告个假,回家看看穷乡亲,陪陪俺那苦命的娘”这句话,深深打动了无数读者。

  亲情,当是文艺作品的永恒主题,作者写亲情,有着较多独特记忆和独到感受。他的父亲是一个抗战时参军,牺牲在全国解放前夕的烈士。书中有一首诗《父亲》:

  我出生的时候

  你正在烽火的前沿

  背负着多难的民族

  艰难地前行

  那时候 你很年轻

  早春的午夜

  你仆倒在冰凉的路上

  双手捧给我的

  却是一个温暖的黎明

  那时候 你很年轻

  时光如流水不舍昼夜

  二十六岁成了你生命的永恒

  我一直不敢擅自地老去

  因为你哟 父亲

  永远是那么年轻

  没有渲染和夸张,没有修饰与矫情,但觉平静理性的字里行间,对父亲的挚爱在流淌奔涌。作者还有一首献给母亲的诗《背后,那深情注视的目光》,追述童年蒙受的母爱和自己的懵懂无知,更是一咏三叹,一往情深。

1 2 共2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