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文史纵横-正文
当代、二百年和两千年的文明对话
敬天林//www.workercn.cn2014-06-23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到:更多

  

  中医药科学的唯物主义基础,在《黄帝内经》中,进一步系统化了,理论化了。

  首先是书名,《素问》,如全元起所说:“素者,本也。问者,黄帝问岐伯也。方陈性情之源,五行之本。”《灵枢》则如马莳所说:“以枢为门户,闔辟所系,灵乃至圣至元之称。”都是真实的概括,准确的表达。

  全书的内容,历经各代医家注释、分析、归纳,形成了基本一致的认识。就是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病机、病症、诊法、论治、养生共八类。为便于记忆,有这样十句话、也可称为十个方面作参考:

  天人合一、以人为本的整体观念

  至大无外、至小无内的本原思想

  阴阳五行、生生不息的哲学基础

  司外揣内、功能为要的藏象学说

  无形有象、煦濡生命的气血津液

  贯通全身、以决生死的经络腧穴

  察源循理、整体辨证的病因、病机

  四诊八纲、注重分析的辨证论治

  顺应自然、抱朴守真的养生原则

  躬行大道、“三治”同理的杰出功能

  在这些内容中,鲜明地贯穿着一条主线,就是对《内经》之前,中医药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就是中医药学对自然规律、对人体自身生命规律的客观认识。

  如:《素问·五脏别论》明述:“凡治病必察其上下,适其脉侯,观其志意与其病能。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在《素问·宝命全形论》强调:“若夫法天则地,随应而动,和之者若想,随之者若影,道无鬼神,独来独往。”

  以上我们是从认识论的角度,看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医药科学的相通相应。我们再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来看。

  首先是中医药科学的阴阳五行说。这是传统文化的基本理论。阴阳概念发端于太阳月亮、白天黑夜、生长收藏等大自然的基本存在。同时,随着大自然的运动,阴阳的内涵和相互关系不断变化,大至至大,小至至小。《黄帝内经》的《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从生命科学的角度,对阴阳作了这样的论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在这里,既说明了阴阳的重要地位,又说明了阴阳与人体健康的密切关系。

  五行,则发端于人们对一年四季和长夏的认识。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在人们头脑中产生了相对应的木、火、土、金、水五行。中医药科学通过对这些思想的阐述,进一步从人的脏腑功能出发,运用阴阳五行学说,揭示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体脏腑之间的关系。

  再是中医药科学的特点。从《黄帝内经》至今两千多年来,人们对中医药科学的特点形成了两点共识:一是整体观念,一是辨证论治。在李经纬教授主编的《中医大辞典》中,对这两个特点作了精辟介绍。

  中医学的这两个特点,与唯物辩证法的相通相应是显而易见的。

  第一,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一切事物有其共同的发展规律,客观世界的发展规律决定主观世界的发展规律;显然,这是与中医药科学“把人体内脏和体表各部组织、器官之间看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把人的健康或疾病与四时气候、地土方宜、环境等因素的变化相联系是完全一致的。可以说,中医药科学把唯物辩证法“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观点,表达得淋漓尽致。

  第二,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的发展、运动、变化,都是对立统一的,都有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而中医诊断、中医病因病机学说中的四诊八纲、辨证辨病,都是在认识人的生命状态、人的肉体组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对立统一关系;都是在认识影响人的生命状态、健康情况的内因和外因;都是通过具体病人、具体病症的内因外因,寻求人的肉体组织、人体自身与自然、与社会平衡和谐的方法。

  第三,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的发展、运动、变化,都体现出三个基本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中医的辨证论治,可以说是对唯物辩证法三大规律的最好说明。对立统一规律,我们已经谈到了,是随处存在的。量变质变规律,中医中的六经传变理论、病因病机学说,以及对疾病的治疗过程,哪一条都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否定之否定规律,最直接的说明就是,疾病是对健康的否定,治愈和恢复健康,又是对疾病的否定。总之,在唯物主义基础上,任何一个人的健康状况,任何一个病人的治疗过程,都不会脱离这三大规律。

  第四,毛主席在《矛盾论》中,把共性与个性、普遍与特殊的关系,称为唯物辩证法的精髓。明确指出:脱离了它,就等于脱离了唯物辩证法。在中医药科学中,构成自然界统一体的万事万物,各有特性。千千万万的医疗对象,情况各不相同。个性化诊断治疗,是中医临床、中医诊断治疗的重要特征。在课堂上,老师们既教授我们基本理论,又不断引导我们与具体病症、诊断、用药、选穴相结合。在临床实践中,老师们随时做的,都是在力求正确认识和处理共性与个性、普遍与特殊、一般与个别的关系;都是在把普遍原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

  以上说明,中医药科学与马克思主义的相通相应,内容很丰富,特点很鲜明。马克思主义为中医药科学提供了现代的理论依据,中医药科学为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历史的生动说明。这个道理,是客观的包含在中医药科学体系之中的。

  在这里,有这样一个问题: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医药科学形成,相差了1800多年。《黄帝内经》产生时,远远没有马克思,也没有资料说明马克思读过《黄帝内经》。那么,为什么两者的哲学基础、两者的生命观如此相通呢?这就是两者都具有习近平总书记所揭示的,“超越时空、跨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

  依据这种思想,我们看到,不仅马克思主义与中医药科学有许多相通之处,其他许多科学理论也与中医药科学相通相应。例如,创立“黑洞理论”的“宇宙之父”霍金,他的讲演录标题为《黑洞、婴儿、宇宙及其他》,黑洞为宇宙原始,婴儿为人生之初,黑洞与婴儿的原始本真,形成了看似无关,却又相通的联系。而在《黄帝内经》中,首篇就讲人生命的全过程,冠名为“上古天真论”,文中最推崇的即是“上古真人”:“提携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蔽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其中前四句最直接的说明就是承接天、地、父、母之精气初来人世的婴儿。《黄帝内经》在两千年前,与当代的“宇宙之父”一样,生动表达了对人生命原始本真的认识与推崇。

  改革开放以来,西方当代的复杂性科学,先后引入我国。主要是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即“老三论”;耗散结构理论、协同论、突变论,即“新三论”;还有超循环理论、混沌理论、模糊数学等。学者们在研究中惊奇地发现,这些西方的现代理论,与中医的整体观念、阴阳五行、气一元论、脏腑关系、气血津液和经络学说等,有许多相通之处。

  以混沌理论为例:混沌学是一种关于过程、关于演化的科学。越混乱、越无规则、越复杂的领域,混沌理论越能显示它的有效性。混沌理论认为,事物内部各部分之间及事物与环境之间,具有相互依存的关系。这种依存关系往往是非线性的,构成了非平衡的宏观的有序结构。中医在宏观层面,“人与天地相参相应”,在微观层面,人体的阴阳盛衰、五脏六腑的五行相生相克等,包含的正是这个思想;而且,中医学对具体个体又表示出了质的规定性。这一点,比混沌理论还深入一步。

  依据习近平总书记“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的思想,我们还可以看到,在中华文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不仅仅是中医药科学,其他许多优秀成果、杰出贡献,也与马克思主义有相通相应之处。比如,文字、书法、社会科学的许多理论等等。以文字为例,汉字与西方拼音文字不同,但汉字产生于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是人的语言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这是历史的真实,这又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以上,我们在认识中医药与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的科学思想、与中华文明的其他成果相通相应的基础上,再进一步领会总书记关于文明的讲话要点:

  第一,总书记就文明“超越时空、跨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的论述,深刻揭示了人类先进文明的特征和本质。

  第二,总书记关于“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的论述,生动说明了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地位、客观规律。

  第三,总书记提出的推动文明进步、交流应有的正确态度和三条原则,即“文明是多彩的”,“文明是平等的”,“文明是包容的”,对正确认识和推动人类文明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总书记说,“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这是对积极挖掘中华文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明确目的和要求。

  第五,总书记系统介绍了中华文明的丰富内涵、悠久历史,阐述了对欧洲和访问国家文明的认识,揭示了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客观基础。为我们主动、积极、有效地对世界说明中国,树立了榜样。

  第六,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列举了“民为邦本”“天人合一”“以德治国”“以文化人”等近20条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和理念,又一次强调“像这样的思想和理念,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都有其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明确提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明的两条重要标准;说明了历史悠久的中华传统文明,在当代所具有的时代价值。

  第七,学校是传承文明、培养人才、培养青年的一个主要阵地。总书记说,我们要朝着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坚定不移地前进,“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有中国特色”,“世界上不会有第二个哈佛、牛津……但会有第一个北大、清华……”。总书记的这一段话,为我们指出了明确的目标。

  第八,总书记说“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机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这是总书记对青年在文明文化传承、弘扬、创造历程中肩负的历史责任,寄予殷切期望。

  总之,总书记关于人类文明、中华文明的讲话,深入浅出,思想很深刻,内涵很丰富,仅以上这八条,就足以说明总书记的讲话,根植于博大精深、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传承历史、立足时代、面向未来,是国家、民族和人类文明进步的至理名言、博大胸怀、远见卓识,充满责任和智慧,是我们党关于文明、关于文化,关于治党治国,在思想理论上的重大创新和解放。

  我们深入领会总书记的讲话要点,进一步感受到中医药科学所具有的丰厚文化精神,——“超越时空、跨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

  今天,党和政府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都重视中医药,党的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报告,都列有中医药的内容。中医药事业在各方面的发展成就,许多都是历史上所没有过的。中医药事业正处在历史发展的大好时期。

  (敬天林 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现为北京中医药大学访问学者、国学院荣誉教授。曾任西藏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长,本报总编辑。其丰富的宣传文化工作阅历,使之具有宽阔的视野和理论修养。)

1 2 3 共3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