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科教天地-正文
培养造就大批能担当强军重任的优秀军事人才
■军事科学院军队政治工作研究中心//www.workercn.cn2014-03-28来源:解放军报
分享到:更多

  

  成就强军事业要在得人。习主席深刻指出:加强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大规模培养新型军事人才,是实现强军目标的战略性要求。当前,在波澜壮阔的强军实践中,应全面贯彻落实习主席这一重大战略思想,适应履行军队职责使命要求,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加紧培养造就一支宏大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队伍。

  人才建设是强军兴军的必然要求

  实现强军目标必须实行人才强军战略。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翻开我军恢宏的历史画卷,可以发现正是由于我党我军在革命战争年代培养集聚一大批享誉中外的名将和各类人才,才赢得战争胜利、夺取了政权。在和平建设时期,我军适时据势进行数次战略性转变,每次成功实施都与人才息息相关,都以推出人才建设新举措为先导和支撑。当前,谋全局、抓大事的关键就是要把军事人才建设抓紧抓实抓好,瞄准强军兴军人才需求点、军队人才建设薄弱点、未来战争人才制高点,拓宽人才建设思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人力资源制度,强化各项人才工程落实,使军队人才建设整体水平有一个质的跃升。

  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是强军兴军的战略任务,最核心的问题是突破人才瓶颈。随着我军技术构成变化、知识密集程度提高,一体化联合作战将成为主要样式,我军武器装备、组织结构、运行机制、管理模式等都发生着重大变化,这对军事人才能力素质提出新的更高要求。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使命意识,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形成信息化建设与人才建设良性互动,促进优秀军事人才充分涌流、智慧竞相迸发。

  军事斗争准备是强军兴军的基本实践活动,最根本的准备是人才的准备。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固然有经费和装备上的问题,但没有钱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可以逐步增加投入,没有装备可以抓紧研制,但如果有了钱和装备,没有“勇敢的心和强有力的手”去扣扳机,还是不能形成作战能力。当前,我国面临的安全形势十分严峻,来自海上等各方面的威胁和压力与日俱增,战争的危险和气息咄咄逼人。在这种紧迫而危急的形势下,一旦有战事,必须有大批军中干才挺身而出、胸有成竹、决战决胜。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我们必须未闻鼙鼓先育将、先育才,在人才培养上投入更大精力,集中更多资源,保证我军在关键时刻能履行好神圣职能使命。

  把握培养造就优秀军事人才的时代特征

  不同的时代对军事人才有着不同的要求。培养造就大批优秀军事人才,必须按照党在新形势下强军目标根本要求,准确把握时代特征、契合时代呼唤、适应时代需要,形成人才建设的科学路径和大思路。

  坚持用清风正气凝聚人才。当今时代,是一个更加注重公开公平公正的时代,是一个急切呼唤以清风正气营造用人环境的时代。把优秀军事人才紧紧地凝聚在强军旗帜下,最关键的是在选人用人中坚持公开公平公正,以战斗力标准为导向凝聚人才。我军作为一支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没有自己特殊利益,也绝不允许在军中形成少数利益集团,更不允许任人唯亲,搞团团伙伙、人身依附。我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公道正派选人用人奠定了坚实政治基础和根本保证。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我们只要发挥政治优势,坚持和巩固作风建设成果,在选人用人上做到“两个坚持”、注重“三个导向”、做好“四个反对”,切实不让有真才实学的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的平庸人得利,军队就能够吸引人才、凝聚人才、激励人才,形成群才涌现、群贤而至的局面。

  突出信息时代人才建设重点。适应作战方式和作战力量的发展变化,习主席提出必须把联合作战指挥人才、新型作战力量人才培养作为重中之重。纵观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军人才建设历程,从“五支队伍”“四个方面”的人才,再到把联合作战指挥人才、新型作战力量人才培养作为重中之重,标志着我军对高素质优秀军事人才建设“瓶颈”认识的不断深化,人才建设重点越来越聚焦,越来越具有针对性。我们应树立重点人才优先发展的理念,坚持优先配置资源、优先开发、优先保障,确保重点人才建设适应战争变化的需要;必须采取超常措施推进,勇于打破人才建设常规,按照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思路,积极探求新方法,拿出新对策推动联合作战指挥人才、新型作战力量人才快速生成。

  深化军事人力资源政策制度改革。培养造就大批能够担当强军重任的优秀军事人才,离不开对军队人力资源政策制度的改革创新。当前,尽管我军人力资源政策制度调整改革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取得了显著成绩和丰硕成果,但也必须看到,有的制度带有半机械化时代的烙印,反映信息化条件下军事人才成长规律不够;有的制度体现军队高度集中统一的武装集团特点不够鲜明,需要进一步向军事专业核心能力要求聚焦;有的制度与部队建设对人才的实际需求贴得不够紧,体现注重作战部队和基层一线的导向不够充分,等等。要解决这些制约人才建设发展的问题,最根本的还是要深化人力资源政策制度改革。应围绕实现军官职业化、文职人员管理一体化、士官队伍专业化,着力改革军官士官服役、分类管理、任职资格制度,完善选培用退等机制,使军事人力资源管理使用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为更好集聚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提供有力的政策制度保障。

  以“三位一体”培养体系催生优秀军事人才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要健全军队院校教育、部队训练实践、军事职业教育“三位一体”的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造就大批能够担当强军重任的优秀军事人才,就是要在“三位一体”上使劲,在完善培养体系、激活军事人才资源上用力,为实现强军梦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坚持院校优先发展战略。军事院校是军事人才的摇篮,依靠军事院校主渠道培养军事人才,是军队人才建设的一条普遍规律。当前,无论是军校的教育思路、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还是学员的适应性创新性,都与强军目标要求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深化军队院校改革,推动军队院校在内涵式发展上有一个质的飞跃。在教育理念上,牢固树立面向战场的理念、面向部队实践的理念、开放办学的理念,以理念更新牵引教学改革;在教育体系上,建立以信息化为主导的联合作战等新的学科群,与世界军事理论发展前沿对接,突出联合作战、新型力量作战等课程比重;在方法手段上,广泛采用研究式、讨论式、案例式、实验式和网络化方法手段,走出一条有利于高端军事人才成长的新路子。

  努力在实战化训练中历练成才。部队训练实践是和平时期提高人才能力、检验人才水平的基本方式。要发挥岗位练兵育才功能,引导官兵把岗位作为强军实践的最好舞台,立足本职岗位,在运用新装备、研究新战法、解决新问题上下功夫、创新路,在解决难题、破解难题中求成才。要在急难险重任务中锤炼人才,积极创造条件,让一些干部在担当重任中成长,在应对难事、急事、大事、复杂的事情中提高;把一些有培养潜力的干部放到条件苦、困难大、矛盾多的地方锻炼,在军事斗争一线练本领、长才干,在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经风雨、见世面。要坚持多领域、多层次、多岗位磨砺人才,拓宽干部交流的路子,使部队、机关、院校干部良性流动,使干部综合素质和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大力加强军事职业教育。我军历来是一个大熔炉、大学校。面对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战争形态的深刻变化,我军必须进一步加强军事职业教育,建设学习型军营,通过开展全员学习、开放学习、终身学习,有效提升军事人才的职业特质、专业能力和创新素质。当前,作战理论和武器装备不断创新更新,官兵学习动力不足、职业素养不够、岗位适应力不强等问题十分突出。因而,必须加快推动人才培养平台由院校教育、部队训练向军事职业教育拓展,形成大规模群众性自主学习的良好局面。各级党委和领导必须强化“校长”意识,把推进军事职业教育作为党委工程、主官工程,切实摆上案头抓紧抓好;广大官兵必须结合岗位需求和实战需要,有针对性地确定自己的学习目的、学习标准、学习内容,把提高岗位适应能力作为军事职业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依托信息技术和军事信息网络,启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建设,聚合军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建设适应部队需要的在线课程;应积极营造浓厚的成才氛围,健全完善职业教育激励的制度机制,大力宣传先进典型,引导官兵为打赢而学、为成才而学,真正形成人人都能成才、人人竞相成才的浓厚氛围。

  (执笔:吴志忠、霍其成)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