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实践与思考-正文
创新发展:开拓吉林特色发展之路
佟钢//www.workercn.cn2014-03-26来源:吉林日报
分享到:更多

  

  我省目前还处在工业化中期阶段,仍处于振兴发展的爬坡期、结构调整的攻坚期、社会建设的转型期、积蓄后劲的关键期。作为全国经济社会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除了要同全国整体发展一样面临转型任务之外,还面临着要加快发展、迅速完成由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过渡的艰巨任务。同时应对两个挑战,理论上没有现成的“模板”,实践上也因各地情况的差异而无法“临摹”,要想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完成上述两个必须解决的历史性任务,只有创新,才能走出一条适合吉林实际的特色发展道路。

  只有创新,才能走出吉林省特色的新路径。先行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总有一个或几个产业(群)竞争力最强、发展最快、关联度最高,带动整个区域经济发展,实现产业结构升级。而且,随着制度创新和科技进步,这些产业(群)呈现出有规律性的更替或升级。正是这种有规律的更替或升级,推动着一个地区的经济结构不断地优化、高度化,带动着一个国家或地区不断地走向现代化。长期以来,汽车、石化、农产品加工是带动我省发展的支柱产业。但现在国内外的汽车、石化产能过剩,特别是国内过去几年依赖要素超量投入,积累的矛盾和问题也都日渐突显,依靠原有的支柱产业自发地生成新的支柱产业已经不太现实。那么如何适应国际国内需求结构调整和产业发展新趋势,抓住东北老工业基地新一轮振兴发展的新机遇,把握吉林发展阶段性新特征,构造吉林省发展的新增长点,选择一条最适合吉林省发展的道路,只有创新才能做到。

  只有创新,才能打造吉林发展的新动力、激发新活力。要保持我省快速健康持续的高效发展,就必须在坚持不断提高投资驱动效率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向结构调整要动力、向技术创新要动力、向制度创新要动力。民营经济是市场经济中最活跃的主体,2007年以来我省出台了各类政策,实施了两次民营经济腾飞计划,民营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占据了全省经济的半壁江山。但是,与发达省份相比,我省的民营经济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民营经济又迎来了新的发展黄金期。在这种新的政策条件下,如何再一次掀起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新高潮,又是考验我们的工作和创新。

  只有创新,才能不断取得改革的新红利。《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全面深化改革做出了新的战略部署和顶层设计,我省结合实际,以能改的先改、能试的先试和慎重稳妥、积极务实推动为原则,初步梳理出85个问题进行深化改革。这85个问题,有的是中央有明确部署、实践当中条件成熟,可以尽快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意见的;有的是需要在某些地方先行试点,积累经验后再逐步推广的;有的是虽然中央已明确提出方向、但没有提出具体意见或是需要争取国家层面支持推动的。完成上述任务,打开“红利”宝盒,无论哪类任务,都没有先例可循,都需要做前人没有做的事情。

  创新,将是我省未来发展的主旋律。没有创新,就不会奏出催人奋进的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型;没有创新,就不会奏出经济社会和谐的发展;没有创新,就更不可能奏出吉林特色的发展道路。只有将创新贯穿发展的全过程、各领域、各环节、各项任务,我们才会做到无愧于时代。

  如何创新?怎样创新?在哪里创新?省委十届三次全会结合省情做出了加快转型创新、加快产业创新、加快企业创新和加快科技创新全面的部署。可以说,创新的号角已经吹响,发展的蓝图已经绘就,成败的关键就是如何去落实。因此,我们一定要以创新的精神去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的创新工作,以大无畏敢于担当的勇气去开展前任未做的事业。

  一是要凝神聚力抓转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无论是存量调整还是增量调整,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增长还是民生改善、社会事业发展,都要继续实施投资拉动战略,但工作的重心要放在优化投资方向、提高投资质量效益,谋划实施一批能够调结构、转方式,形成新的增长点的大项目、好项目上;通过增量的结构优化,带动存量的结构优化,实现整体的结构优化,改变拉动我省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长期依赖投资的现状。要改变思维把握客观规律,充分认识我省在从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转化过程中,三产必然进入快速发展提档升级的巨大潜力和机遇,创新工作,捕捉机会,全力推动,尽快改变我省“一产、二产比重高,三产比重低,重化工业比重高,轻工业比重低,原料型、初级加工型产品多、终端产品少,高耗能行业占比大”的产业结构现状。要充分发挥我省开发区(工业集中区)经济总量已占全省的67.9%、财政收入占58.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88.2%、实际利用外资、内资分别占71.2%和84%,已经成为我省经济建设主力军的作用,想尽一切办法克服目前行政化倾向明显开发功能不强、投资强度弱土地产出率低、服务体系不健全缺乏配套功能、债务负担重发展困难等问题,加大改革力度,率先实现转型升级,进一步充实拉动全省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打造引领全省转型创新的示范榜样。

  二是要集中力量抓产业。首先,要进一步巩固发展现有三大支柱产业。汽车产业要以调整结构、创新发展为基本方向,大力发展高端、高附加值汽车,增加自主品牌汽车和专用车;进一步扩大产能,提高零部件配套比重,使汽车产业成为超万亿元的大产业,把我省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汽车整车研发和生产基地。农产品加工业要发挥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粮食加工、畜牧养殖和特色资源产品开发,努力建设成万亿元大产业。石化产业要全面提升发展实力,重点发展精细化工和化工新材料,促进与本地产业的融合发展,到2020年产值超过5000亿元。其次,要集中力量加快培育形成新的四大支柱产业。要抓住我国消费结构升级、医药健康产业市场需求快速增长有利时机,充分利用我省独特资源优势和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医药健康产业。要充分利用我省在光机电一体化、换热器、农机、矿山和石油机械等领域的良好基础,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要充分利用我省建筑业市场进入需求快速增长的阶段性机遇,大力发展建筑业。要充分利用我省极具资源禀赋的旅游资源,大力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旅游项目的谋划和开发。第三,要大力发展具有吉林特色和高技术特征的新兴产业。依托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和商贸流通业、物流业,积极发展生物产业、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新材料、光电信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形成各产业竞相发展的新优势、多业支撑的新格局。同时,要创新产业发展模式,注重产业间协作配套,着力推动产业集群发展。要通过产业创新,打造出吉林省发展的新增长点;要通过产业创新,开拓出吉林省发展的新路径。

  三是要满怀激情抓企业。要围绕着提升素质、扩大规模、增强竞争力创新服务企业方式。要推动优势企业实施低成本扩张,鼓励大型企业集团多元化发展。要引导中小微企业提升发展质量,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要建立企业主导的产品创新机制,推动产品由初级向精深转变、由中间向终端转变、由一般向品牌创建转变。要加强管理创新,通过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升企业持续发展能力。要搭建金融平台,搞好专业服务。要优化环境,建立问责机制,以硬措施治理软环境。

  四是要统筹协调抓技术创新。要继续大力实施科教兴省和人才强省战略,向科技创新要竞争力,向科技创新要低成本,向科技创新要发展的源动力,巩固、强化科教优势并将其转化为发展优势。要加强创新能力建设,综合推进创新主体能力、创新要素配置能力和创新活动组织能力建设,进一步明晰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中介组织的服务功能,健全科技供需、传递和对接的服务平台,搞好创业孵化基地建设。要健全市场导向机制,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科技成果激励分配机制,探索地方与科研单位共建转化中心新模式,让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真正实现产学研有效结合。要强化协调联动,把创新成果的研发、中试、转化、推广、应用等环节,通过“舟桥”机制有机衔接起来。要解决资金瓶颈制约,积极争取设立科技银行,积极支持风投基金、私募股权基金发展,加快企业在“新三板”挂牌上市。要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有效发挥政府财政投入的示范、调整和分担风险作用。要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努力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富有活力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