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实践与思考-正文
富民强省的路径选择
——“五大发展”的理论内涵和指导意义
//www.workercn.cn2014-03-26来源:吉林日报
分享到:更多

  

  侯增文

  创新发展、统筹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安全发展的提出,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具体实际行动;是从省情出发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各环节的重要举措;是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最根本、最首要的任务,毫不动摇地推动发展的路径选择。

  “五大发展”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和实践要求,体现了对发展目的、发展手段、发展结果以及发展模式的认识和再认识,对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实现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五大发展”集中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和实践要求

  认识发展问题离不开科学发展观。发展观,作为一个国家和地区对怎样发展的观念、看法,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地区发展的进程。

  马克思从资本主义社会的商品现象入手,发现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与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从而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寄希望于通过社会的变革,消灭资本主义社会畸形发展的根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资源等成为世界性问题,发展问题成为几乎所有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共同关注的课题。跨入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建设实践、时代特征相结合,针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创立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发展本质、目标、内涵及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省委十届三次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战略谋划、路径选择和实践创新。“五大发展”既是求数量的发展,也是求质量的发展;不仅是注重质量效益、环境保护的发展,而且是促进扩大就业、不断改善民生的发展;不仅是全面的发展,而且是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五大发展”的理论基础是科学发展观,是从省情出发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创新。

  1、“五大发展”的第一要务是发展。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也是经济相对落后地区最首要的任务。“五大发展”突出发展第一要务,强调了发展是硬道理,表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科学发展不动摇的坚强决心和道路自信。

  2、“五大发展”的内涵是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社会发展的显著特征。创新发展、统筹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安全发展,体现经济、社会、生态等多维系统运行的综合要求,不仅有经济增长、经济总量的扩大,而且还体现经济结构的优化、比例的协调、合理的分配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升;不仅有经济的增长和发展,而且还有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的共同发展、协调发展,并非只顾其一不及其余的孤立、片面的发展;不仅有物质财富的增加,还有经济与社会、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处,以及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和节约。“五大发展”着眼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等各个方面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既考虑眼前、又思虑未来,既满足当代发展需要,又兼顾子孙后代的发展需要,体现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

  3、“五大发展”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涵盖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政治发展、文化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多层次发展理念和价值选择,构成一个各子系统相互联系、完整的价值体系。在科学发展观的价值体系中,以人为本是核心的价值取向。“五大发展”所体现的本质,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让发展的成果惠及人民群众,让人民群众的生活越来越美好。

  实现“五大发展”是吉林振兴的关键。“五大发展”的战略谋划,为找准突出症结、统筹综合施策、精准发力破解,开阔了思路、指明了方向,体现了吉林全面深化改革、实现科学发展的实践要求。

  “五大发展”体现了对发展目的、发展手段、发展结果的认识和再认识

  纵观世界范围经济发展理论的演变过程可以发现,发展观作为一定时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人们思想观念层面的聚焦、折射和反应,作为对发展现象的诠释和指导,通常围绕发展的结果、目的和手段来展开。对发展的逻辑认识往往从观察发展的结果出发,反思发展的目的,进而重新认识和选择发展的手段。

  从发展的结果来看,传统发展观指导下的发展结果往往与人们的初衷并不相符。人们期待发展结果能满足社会对物质财富的追求,能给生活状况带来改善和提高,然而,传统发展观带来的发展结果却事与愿违。片面的经济增长、GDP扩张,经济增长受到资源环境的限制,社会公平、正义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经济结构没有得到优化,环境遭到破坏。由于分配差距的扩大而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不断滋生蔓延。“五大发展”对传统发展观指导下的发展结果进行深刻反思,是由传统发展观转变为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比如说,“五大发展观”十分强调创新发展,创新发展既解决发展的驱动力问题,又着眼于解决制约全省发展的经济转型、优化结构、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中的作用,以及科技创新的协调联动等深层次问题,是对传统发展成果进行的再认识。对传统发展观带来的发展结果弊端认识得越深刻,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就越接近,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步伐迈得就越坚定。

  从发展的目的来看,传统发展观带来的发展结果,引发人们对发展目的的深度探讨。对传统发展观进行反思,“发展的目的究竟是什么”的命题自然成为关注的焦点。发展目的的价值选择,决定发展的本质。传统发展观把发展简单等同于经济增长,出现了衡量发展结果方法和指标的片面和单一。科学发展观的创立,使发展目的这个规定发展本质的问题得以澄清,也使衡量、判定发展结果的方法和指标更加科学。比如说,“五大发展”中的绿色发展,既是吉林的最大特色,也是吉林的发展优势;既是实现“五大发展”的综合指标,也是衡量发展结果的尺度。从单纯的衡量GDP,到衡量绿色、安全的GDP;从把单纯的财富增加等同于社会进步,到从经济、社会、人文多维度综合考量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均被纳入到“五大发展”对发展目的的谋划设计中。正如省委十届三次全会所指出的那样:“我们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让人民群众的生活越来越美好。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落实到工作的每个环节。”这样的论断可以用来阐述“五大发展”的目的性规定,“五大发展”的目的就是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创造平等发展、公平发展、绿色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的社会环境,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从发展的手段来看,对发展结果的认识和再认识,引发对发展目的的追问,进而促进人们对发展手段的理性选择。经济增长等同于经济发展的理念,误导许多发展中国家陷入对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的极端追求。以GDP为唯一标志的经济增长,带来资源、环境的难以承受之重,而就业、分配、居住条件、劳动者素质、缩小贫富差距等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湮没在GDP总量的增长之中。由传统发展观转变到科学发展观,必然对那些曾经被认为是促进发展、推动发展的发展手段重新进行梳理和再认识,从而进行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整合和调整。比如说,“五大发展”中的安全发展,被以往的发展手段所忽略。“五大发展”针对吉林处于工业化进程中期,进入安全事故的易发期、多发期、凸显期的实际,深刻认识到安全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从发展手段角度看,安全发展是一个“大安全”理念,是实现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五大发展”的战略谋划,既是实现富民强省目标的路径选择,也是发展手段的具体选择。

  发展的结果、目的和手段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整体,贯穿在发展观的各个层面,指导发展的实践。发展目的决定发展手段的选择,发展目的、手段对发展结果产生直接影响,发展结果反过来又影响、制约发展目的的实现和发展手段的选择。“五大发展”体现了对发展目的、手段、结果的认识和再认识,是对吉林实现科学发展的目的、手段、结果的总体谋划,构成实现富民强省的总原则。

  “五大发展”路径选择的指导意义

  省委十届三次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是胸怀全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从省情出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谋划和总体要求。“五大发展”对吉林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一,“五大发展”是在深化科学发展观认识的基础上提出的总体谋划。科学发展观表明我们党和国家对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升华,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重大创新成果,是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五大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理论基础,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坚持把发展作为最根本、最首要的任务,体现了对吉林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科学发展的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

  第二,“五大发展”是全面总结吉林发展实践、准确把握全省发展阶段性特征基础上提出的战略举措。“五大发展”以吉林经济社会长期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为基础,冷静面对目前发展阶段性特征提出的新挑战,根据新时期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精心谋划全局,高起点、高站位,提出符合吉林人民愿望、符合吉林实际的战略举措。

  第三,“五大发展”是推动吉林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具体要求。“五大发展”既是总体战略,也是路径选择;既是宏观设计,也是具体要求。“五大发展”方向明确、路径清晰,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深刻领会“五大发展”的理论内涵,全面、准确把“五大发展”的总体部署、总体谋划,把“五大发展”作为吉林全面深化改革、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统领,贯穿到各领域、各环节的实际工作中,是实现富民强省宏伟目标的客观要求。

  (作者系吉林日报社副总编辑)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