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实践与思考-正文
适应新常态 实现新跨越
陆立军//www.workercn.cn2014-08-08来源:浙江日报
分享到:更多

  

  当前,面对国内外风云变幻的复杂宏观形势和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我们必须正确认识浙江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适应进入增速换挡、结构调整、改革攻坚的新常态发展阶段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围绕中央提出的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要求,主动作为,勇闯难关,大力提升和发挥浙江的内生创新动力,推动浙江发展加快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着力打造浙江经济“升级版”、建设“两美”新浙江。

  新常态阶段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特点

  在国内外竞争日趋加剧、资源要素成本不断上升、生态环境制约日益严重的情况下,2001年尤其是2003年以来,浙江的若干重要经济指标增速在全国的位次持续下滑。但也正是在上述“倒逼机制”的推动下,浙江率先进入了增速换挡、结构调整、改革攻坚的新常态发展阶段,一个显著标志是经济增速的下降换来了发展质量的提高。中国科学院自2009年以来连续5年发布的《中国科学发展报告》显示,浙江科学发展总水平均居全国各省(市、区)前5位,2013年GDP质量指数仅次于北京居全国第2位;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发布的《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评价指数》显示,2012年浙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水平居全国各省区第2位。可见,就总体和长期而言,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是健康、稳定、可持续的。

  在进入新常态发展阶段之后,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如下新特点:

  以四大国家战略举措为核心引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获批列入国家战略,舟山群岛新区获批为国家级新区,使浙江不再受限于陆域资源瓶颈,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创新提升注入强大动力;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使浙江在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上获得了先行先试权,引领全国探索现代流通新方式和线上线下有机融合互动的新型专业市场、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开拓国际市场、加快“走出去”步伐、有效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和壁垒;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设立为浙江加快金融改革创新和经济转型升级带来了历史性机遇,具有引领全国金融改革创新的重要探索意义。

  以市场化为导向引领科技成果的转化创新。近年来,浙江着力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大力开展“三位一体”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综合试点,积极探索差别错位发展高新区的新体制、新机制,大力推动技术市场的培育和发展,全面构建科技、产业、人才等有机联动的协同机制和省市县联动的协作机制,使科技体制改革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创新走在了全国前列。2013年全社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较上年增长13.7%,相当于地区生产总值的3.46%。

  以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引领全国商业模式创新。近年来,浙江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促进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的运用和跨境电商、移动电商等新业态的壮大,积极探索线上线下市场相融合的新模式。2013年全省电子商务交易总额约占中国大陆的六分之一,网络销售额约占中国大陆的五分之一,第三方网络零售平台网店数约占中国大陆的七分之一;全国约有85%的网络零售、70%的跨境电商交易和60%的企业间电商交易是依托浙江的电商平台完成的;全省有5个城市入选“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数量列全国首位;在2013年“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百佳县”中占了49个、“十佳县”中占了6个,2013年“中国网络购物百强县”中占了36个、“十强县”中占了5个,均遥居全国首位。

  以新视野、新理念引领全国新兴经济发展。在“新浙商”的创新促动下,近年来浙江的新闻出版、影视服务、会展旅游、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迅猛发展,逐步确立了在全国的领先地位,诞生了中国“电影第一股”华谊兄弟、“电视剧第一股”华策影视、“旅游文化演艺第一股”宋城集团等,目前全国约六分之一的原创动画出自浙江。“新浙商”还在全球范围进行资源优化整合,大胆开展国际并购。

  新常态阶段浙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经济运行正面临着一些困难,特别是出现了一些可能引发经济下行和风险增大的边际变化。为此,我们必须审时度势,深刻认识、全面把握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新特征,适应经济温和增长的新常态、发展方式转型的新常态、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常态、定向宏观调控的新常态。尤其是既要正确看待经济增长速度,发展必须保持一定速度;同时必须确保发展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是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

  浙江经济发展走的主要是内生性民间推动的自发成长型道路,它充分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自主创业的积极性,有效发挥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形成了举世瞩目的“浙江模式”。然而,现今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已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浙江在这方面的先发优势已基本不复存在。当前,浙江经济发展中一个明显的瓶颈是:由于资源和市场“两头在外”、“大进大出”,许多企业精于中间加工环节,产能大而又缺乏相应的核心竞争力,应对上游原材料价格变动和下游自建营销网络的能力较弱,因而利润微薄,有的甚至增产不增效,进退两难。在科技创新方面效果还不十分明显,经济发展仍以要素驱动、投资驱动为基础,表现为主要以规模和空间扩展为特征的外延式增长方式和属于较低层次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仍占重要地位;高新技术产业无论是增加值的增速还是比重均低于上海、山东、江苏。

  应该说,浙江的发展既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也处于增速换挡期、转型阵痛期和改革攻坚期,因此尤须正视发展中的新挑战、新难题、新任务、新要求。对于全国而言,7%以上的经济增长和3%以下的通胀率是底线。对于浙江而言,也应有自己的底线思维和目标。既要理性、客观认识经济增速的放缓,也要全面、辩证看待发展中遇到的难题,迈好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这个“坎”。

  为此,必须按照中央要求,准确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平衡点,准确把握近期目标和长期发展的平衡点,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的结合点,加快深化改革开放,着力推动结构调整,妥善防范化解风险,不断改善民生工作,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尤其要深刻认识全球经济发展呈现出的产业融合化、经济低碳化、增长知识化、内外市场平衡化、发达国家再工业化等趋势,顺应“浙江模式”转型提升的内在规律,从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资本链整合提升的高度,着力推动发展方式转变——

  在制度创新层面,要加快从需求性诱致型制度创新向供给性自觉型制度创新转变,由以地缘、血缘、亲缘为纽带的人格化交易方式为特征的初级市场经济向法制健全、统一市场、公平公正、国内外一体、非人格化交易的现代市场经济转型;在空间发展策略层面,要更加关注缩小城乡、区域差距,加快由非均衡发展向非均衡协同发展转变;在发展绩效评估层面,要更加关注经济发展质量,从关注GDP增速向全面评估GDP的构成和质量转变,并进一步完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评价指标体系。

  以内生创新动力引领浙江发展新跨越

  内生创新,即以市场为导向的,群众自发、内源性的创新创业活动和政府自觉、主动性的改革有机结合的创新活动。它非常符合经济现代化发展方向的要求,拥有更持久的增长动力。浙江实现新跨越,必须进一步提升和发挥内生创新动力,坚定不移地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之路,着力打造科技进步贡献率高、研发投入占比高、创新人才集聚度高、高新技术产业比重高、新产品产值率高、对内对外开放度高的“创新浙江”,为“两美”浙江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继续释放改革红利,引领全国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以进一步深入实施四大国家战略举措和全面实施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配套改革及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上努力实现新突破,营造更公平的竞争环境、更公开的市场信息、更规范的市场秩序、更良好的社会信用、更完善的政府服务等,对接和融入世界主流经济形态。进一步破除行业分割问题和阻碍产业链协作的各种因素,推进产业集群、专业市场与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会展经济等的联动协同发展,构建浙江现代经济、新兴产业发展新优势。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推进扩权强县、扩权强镇、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等。

  突出科技创新的关键、核心作用,优化市场导向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目前,浙江在高端科技创新资源尤其是国际知名科技领军人才、国际知名科研院所、国家重点实验室等方面与经济强省的地位还不相适应,存在规模小、实力弱、条件落后等问题。为此,必须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的关键地位、核心作用,加快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创新载体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并以此引领和推进产品创新、品牌创新、产业组织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

  强化创新的“人才为先”理念,打造全国一流的创新人才队伍。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少、高端人才资源短缺仍是当前浙江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的最大制约。为此,必须在全社会进一步确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资源是第一战略资源”的理念。依托青山湖科技城、未来科技城等重大科技创新基地,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科技优先发展领域,重点培养、引进一批掌握核心技术的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科技创新拔尖人才、科技创新创业团队,以及具有战略眼光的高素质管理人才和企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

  提升开放包容的活力和动力,大力推进开放创新。提升和发挥浙江内生创新动力,更加需要大开放的心态、意识、理念和举措,而不能自娱自乐、闭门造车。为此,必须进一步提升对内对外开放水平,使各种科学思想、理念、方案、项目摩擦碰撞,促进国内外高端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自由流动、相互交融,激发全社会的创新热情,以开放促创新。

  【作者为省特级专家、省委党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