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嘉宾访谈-正文
李树英:一所民办高校“以生为本”的探索背后
——访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副校长李树英
//www.workercn.cn2014-06-11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更多

  

  2009年,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加入劳瑞德国际大学联盟,并相继引进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管理者,负责教学的副校长李树英便是其中之一,李树英在涉外推行“以生为本”的教学改革,走出了一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改革路径。人物简介:

  李树英,加拿大籍课程研究与教育学专家,长期从事国内外本、硕、博课程教学和科研工作,具有丰富的国内外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经验。2011年加盟湖南涉外经济学院,任副校长,分管教学和国际教育工作。

  教学质量是民办高校突破瓶颈的一剂良方

  教育周刊:您当初选择涉外的机缘是什么?

  李树英:2009年,湖南涉外经济学院(以下简称涉外)加盟劳瑞德国际大学联盟,他们希望寻找一个具有国际教育工作背景的教育学者负责教学营运,同时最好了解湖南当地文化。我是湖南人,具有二十多年国内外教育和管理工作经验,也非常认同劳瑞德的教育理念,同时希望了解国内的民办教育。2011年,我加盟涉外。

  教育周刊:此前您有多年在国内外从事教育工作的经历,从教育国际化视角,您如何审视中国高等教育?

  李树英:我认为当今中国高等教育挑战与机遇并存。中国的高等教育经历了高校资源匮乏下的精英教育,然后是经济浪潮中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然而,在高校规模扩张的同时相应的教育管理和教学手段并没有跟进,由此带来教育质量的急剧下降。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经济国际化的程度越来越高,但高等教育的国际化程度和管理水平却相当低,突出表现为:一是人才培养模式僵化,很多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中有90%以上的课程和模块是强制性的必修课,学生根据兴趣和职业发展选择课程的余地很小;二是实践教学薄弱,很多大学生在校期间没有机会接触到真正意义上的专业实习;三是教学模式僵化,基本上还是在教“书”,而不是教“学”。最后,高等教育管理理念和水平还比较传统和老套。要想改变这种状况,还需要整体教育体制上的改革,这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不是十年、二十年,可能会更长。

  教育周刊:这几年,涉外一直在进行内部改革,为什么改革?改革的核心是什么?

  李树英:涉外做过一项调研,今后几年,湖南省高考人数将下跌10多万人,2014年跌至谷底,2019年恢复到2011年的状态。此外,生源流失国外情况严重,但同时国际留学生来华留学的兴趣也越来越大。由此我们推断,未来3-5年内学校办学规模上升空间不是很大。我们认为,教学质量与国际化可能是突破瓶颈的一剂良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设“以生为本”、“高水平教学应用型本科院校”。

  同时有调查显示,现在的学生更加注重选专业,而不是选大学,而这个趋势未来将更加明显。所以专业对于一个高校至关重要,对于一个新建的本科院校尤其如此,可以这样说,专业是学校的主要产品,高等院校应该通过自己优质的、独具特色的品牌专业来为社会、为广大家长和学生服务。这是我们改革的核心。

  教育者自始至终都要“以生为本”

  教育周刊:为什么如此重视“以生为本”?

  李树英:我一直研究教育现象学,初来涉外时,我发现和很多大学一样,涉外的学校文化并没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教师站在讲台上一动不动地教“书”,玩手机、睡觉的学生随处可见;教室和行政办公楼没有清晰的指示牌和姓名;教室里都是固定桌椅和一块黑板,上面有很多的粉笔灰尘,墙上还有一台古老的电视。这与我在国外工作过的教室场景大相径庭。

  以学生为本,或者叫“以学生为中心”是劳瑞德的一个核心教育理念。它的精髓就是在办学过程中,教育者自始至终都要想到学生。这不仅仅是因为学生向学校交了学费,就应该得到优质服务,更因为高校是育人的地方。它不仅仅体现在办学理念上,还要体现在教学以及各项学生服务工作上。

  教育周刊:“以生为本”的核心精髓是什么?

  李树英:“以生为本”是办学的根本所在,尤其对于民办高校来说,这更加重要。

  涉外提出以生为本的校园环境和文化建设;开放型、一站式的学生服务体系;基于目标的课程大纲设计理念修订课程教学大纲;基于学生学习成效的课程评价体系。

  实际上,涉外在这方面已经做了很多工作,比如,很早就建立了学生服务大厅。各个服务科室变成一个个开放式柜台,为学生提供一站式服务。再比如,我们将固定桌椅换成可移动桌椅,增加了白板、空调和宽带网,这样方便老师进行活动式、探究式、参与式、案例式、讨论式的教学方式,让教师从讲台上走下来,由知识的传授者变成学习的促进者,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表达能力和批判能力,这就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具体落实。

  教育周刊:您曾提出教育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特别推崇生命课堂,对此您的理解是?

  李树英:每一堂课都是有生命的。学生不是容器,而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作为老师,一走进教室,就能感到这个教室的情调、气氛。我可以感觉到哪些学生是男女朋友关系、哪些学生心情不好,我走进来的时候,他们是带着一种抵触的情绪还是一种期待,这就是课堂的生命。优秀的老师会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在教学活动中有一种特有的敏感。

  现实的情况是我们许多教师连自己班上学生的名字都叫不出来,怎么谈得上去关注课堂里的生命,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实现生命课堂呢?基于此,我推动了三件事,一是推行“教少一点、学多一点”的现代教学理念和课堂教学改革,实现教师从“教书”到“教学”的转变,让课堂教学成为真正的应用型教学;二是运用基于教学职场的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即课堂学习研究模式,有效地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三是与国际接轨,建立教职员工的薪酬和激励的长效机制。这三件事件件与教师相关,是成功实现生命课堂的核心所在。

  教育周刊:您曾提出“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创业教育”三者的比例问题,涉外在这方面如何平衡?

  李树英:大学生毕业后工作难寻,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学非所用。简单说,就是高校在大学四年的专业学习计划里,安排的学术性教育课程(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理论知识型课程和研究性课程)太多,而职业教育课程(即实践性教学和实习、实训、实践的机会)太少,能力培养不够。

  通常来讲,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创业教育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学术教育指的是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职业教育指的是面向市场需求、职场需要开设的应用型课程;创业教育指的是教给学生一些创业的基本知识。这三个模块在当代的高校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应该适当地体现。

  对一个新建的地方本科院校而言,应该更加注重以能力为核心,以市场需求和职业需要为导向来构建人才培养体系,所以对准市场设专业,对准职场设课程显得尤为重要。职业教育应该是在这类学校当中,尤其是新建的民办高校中占很大的比例,而在一些通识教育课和课外实践课中要融入创业教育的内容。比如,举办一些创业教育的讲座,举行全校性商业计划大赛,学术教育的比例给予适当调低。

  大胆迈开改革的步子

  教育周刊:目前改革遇到的最大阻力是什么?

  李树英:民办高校的教学和管理很多都是模仿公办院校,特色不鲜明。改革的过程中阻力重重,其中最大的阻力来自于现有制度,但是我想只要坚持,找到改革突破口,一定能成功。

  教育周刊:涉外与国外教育机构劳瑞德合作办学给学校带来了哪些变化?

  李树英:劳瑞德在全球五大洲近30个国家有75所大学和教育机构,大都是应用技术型。劳瑞德入驻涉外,一是引进了国际先进的教学管理经验,规范了教学管理,提升了学校的管理水平和知名度;二是提高了教室和教学仪器设备的管理、维护、现代化和使用效率;三是在学校定位和招生策略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四是带来“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并开始付诸实践;五是大大加快了学校的国际化的步伐。

  教育周刊:学校给予了哪些支持?

  李树英:校长张放平曾在湖南省教育厅工作,我们进行过多次沟通,他从一开始就说,不能被现在的一些制度所束缚,要放开手脚,大胆改革。我们可以发挥民办高校体制机制的优势,深化人事分配制度的改革,解决老师能进能出的问题,启动教学、科研、后勤的全方位的改革,他鼓励各个部门根据自身实际,解放思想,大胆迈开改革的步子。

  现在被认为是老生常谈的教学质量问题,悄然之间成为涉外教职员工最关注的话题。

  教育周刊:对比公办高校,您认为民办学校最大的挑战来自哪里?如何应对?

  李树英:对于民办高校,一般人的理解是,最大的挑战来自办学经费的单一和不足,在我看来,这个挑战在办学之初确实是最大的。但在办学过程中,最大的挑战还是来自政府的支持力度和自身的管理水平。要应对这两大挑战,我觉得首先政府要给予民办高校与公办院校同等的政策支持和宽松的环境;其次要从民办高校自身做起,引进职业教育经理人,引入先进的教育管理经验、优秀的教师团队,建立以教学质量为中心的薪酬和激励机制,建立以能力提升为核心、以市场需求和职业需要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

  教学质量提升了,就不愁没有足够的生源和办学经费,政府支持和社会认可度也会随之提升。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