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时政撷英-正文
将全会精神转化为不断推进改革开放的自觉行动
——西安市社科理论界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座谈会发言摘要
//www.workercn.cn2013-12-02来源:西安日报
分享到:更多

  

  司法体制改革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关键

  宦洁: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明确了“法治中国”的概念,同时要求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改革司法管理体制、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完善人权司法制度,废止劳教制度,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等。《决定》在司法方面改革力度之大、范围之广超出了许多人的想象,充分体现了我们党敢于冲破思想观念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的政治智慧和政治勇气,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困扰司法公正和司法权威的沉疴痼疾。

  司法体制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法治中国的关键环节。针对当前司法体制中行政化的种种表现,《决定》作出了具有极强针对性的部署。

  首先,解决司法的地方化问题。目前,司法机关在人财物方面受地方的制约较大,司法干部的任免受同级党委领导,司法经费由同级政府保障。造成在某些地方,在案件受理、裁判等各个环节都会受到当地党政机关的影响和干预。司法裁决无法完全按照法律和事实作出,司法机关的独立性受到严重削弱。而《决定》要求推动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探索建立与行政区划适当分离的司法管辖制度,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司法受制于地方的现状。

  其次,加强司法人员专业化建设。目前,司法人员的管理与一般公务员没有太多差别,专业性得不到体现。《决定》要求“建立符合职业特点的司法人员管理制度,健全法官、检察官、人民警察统一招录、有序交流、逐级遴选机制,完善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制度,健全法官、检察官、人民警察职业保障制度”,有利于结束司法人员管理的行政化问题。

  再次,解决法院管理过度行政化问题。法院内部行政化表现,一是审判委员会对案件具有最终决定权。二是法院内部机构设置的等级化。审判权力由法官向各庭庭长、主管副院长、院长方向集中,办案需要层层请示汇报、研究讨论、审批把关,造成审权与判权的分离,不仅人为地拖延诉讼时间,还模糊了责任界限。一旦发生错案,责任追究的模糊化为司法权滥用提供机会,关系案、人情案屡禁不绝。有办案经验的人热衷于行政提拔,不再承办案件。三是不同审级法院之间的监督关系异化为领导关系。实践中存在下级法院不断地就具体案件的审理向上级法院请示、汇报,上级法院不断地向下级法院发布指示、命令的现象。这违反了审级制度的内在要求和直接审理的原则,影响了各级法院和法官在司法活动中的独立性,导致两审终审制形同虚设。针对上述问题,《决定》要求“改革审判委员会制度,完善主审法官、合议庭办案责任制,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明确各级法院职能定位,规范上下级法院审级监督关系”,每一句话都直指法院管理行政化缺陷的要害。

  坚持依法治国 建设法治中国

  刘进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高度重视法治建设,《决定》列专节论述和部署推进法治中国建设问题。建设法治中国,基本要求是三点:一是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就是说,依法治国必须体现在党依法执政和政府依法行政过程中,只有党依法执政,政府依法行政,才能促进和落实依法治国方针。二是必须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制社会一体建设。就是说法治国家要体现在法治政府和法制社会建设及其成果之中,法治政府和法制社会建立起来了,法制国家才能建立起来。三是必须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法治中国不仅要求党、政府、社会组织要依法运行,特别是司法机关要坚决落实法治精神和法治原则,坚决摒弃人治原则。

  推进法治中国建设,重点是在以下5个方面全面深化改革。一是坚持法治要求的法律至上性原则,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宪法法律的至上性和权威性体现为宪法法律高于权力、高于人、高于任何组织和个人、高于政策。《决定》要求“完善规范性文件、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这表明法律高于政策。强调法律的至上性、权威性,就是克服权力对法律的不正当干预,实现法律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换句话说就是要克服人治,实行法治。二是加强行政执法,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三中全会要求在行政执法主体、行政执法体制、行政执法程序等方面深化改革。针对行政执法权责交叉、多头执法问题,要整合执法主体,相对集中执法权,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行政执法体制。要规范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执法经费由财政保障,做到严格规范文明执法。三是坚持司法体制改革,确保司法独立,确保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司法独立是维护法律权威,建设法治国家的重要保障。为此三中全会要求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经费由省级财政统筹,中央财政保障部分经费。建立与行政区划适当分离的司法管辖制度。这样可以阻止行政权力和地方保护主义对司法活动的干预。四是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首先司法权力要有所划分,然后相互制约、相互配合。一度出现的公安、法院、检察院联合办案的情况有害公正司法。其次是要改革审委会制度,完善主审法官、合议庭办案责任制,解决审者不判、判者不审问题,让审理者裁判,让裁判者负责。再次,推进司法公开,司法文书要增强说理性,以理服人,以法服人。五是要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人权要靠完善的司法制度来保障。对涉案财物的查封、扣押、冻结、处理要有规范的司法程序,不能随意办事。要健全防止错案、纠正错案的机制,健全错案责任追究机制。严禁刑讯逼供、体罚虐待,严格实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回应人民关切 增进人民福祉

  程建设: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决定》第十二部分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5个方面,回应了改革开放35年来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对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进行了全面部署。方向明确,思路清晰,内涵丰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学习这部分内容,感触最深的有3点:

  一是对党的教育方针的重大回归。二十多年前,邓小平同志说过,中国最大的问题,出在教育上。这个问题至今依然没有解决好,根源是偏离了正确的教育方向。《决定》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改革的目标,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以德为先,树人为本,这是教育方针的重大回归,是培养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人才、优秀人才的必由之路。

  二是在社会事业改革创新上突出公平正义。《决定》强调,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要消除城乡、行业、身份、性别等一切影响平等就业的制度障碍和就业歧视,完善城乡均等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要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清理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要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推进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统筹发展。“促进公平”“消除歧视”“缩小差距”“统筹发展”,高频率出现成为热词、关键词,体现了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人民意识、民生情怀;体现了更加关注底层和弱势群体、追求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的执政理念。

  三是统筹谋划协同推进,改革措施具有很强操作性。深化改革不仅有宏观部署,更有具体安排,重点突出,任务明确,在一定层面上可以立行立改,取得成效。如在教育领域,指出要实行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不设重点学校重点班,破解择校难题,标本兼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在收入分配改革上,强调要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在社会保障改革方面,强调要健全多缴多得激励机制,确保参保人权益,改进住房公积金提取、使用、监管机制,加快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商业保险,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等等,无不贯穿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思想路线,无不昭示着全面深化改革惠及全体人民的美好前景。

  打造坚强领导核心是全面深化改革成功的关键

  李清芳:改革开放35年的实践表明,党的领导是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取得成功的根本所在,党自身的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基础和条件。三中全会《决定》把党的建设纳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布局,使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与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共同成为中共未来深化改革的六大方面,再次向世人展示了中国共产党自我改革的勇气和魄力,对于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必须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三中全会启动的新一轮改革范围之广、力度之大是空前的,完成全会确定的全面深化改革任务,比以往任何时期都要艰巨,面临的利益博弈会更加激烈,只有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的关系,正确对待利益格局调整,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坚决维护中央权威,才能保证政令畅通,坚定不移地实现改革决策部署。这就要求各级党委和党员领导干部发扬“钉钉子”精神,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确保《决定》所确立的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和政策得到有效落实,制度得到有效执行。

  第二,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必须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构建有效管用、简便易行的选人用人机制,建设一支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干部队伍。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重点任务之一。《决定》围绕“构建有效管用、简便易行的选人用人机制”,就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提出了许多新举措。把“党管干部”原则与用人民主有机统一,提出要“发挥党组织领导和把关作用,强化党委(党组)、分管领导和组织部门在干部选拔任用中的权重和干部考察识别的责任”。这赋予了分管领导更大的选人用人权力,是对过去选人用人实践中分管领导在选人用人中权利保障不足的一个纠正。

  第三, 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必须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根本保证。

  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掀起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热潮

  王晓锋:今天的座谈会上,大家都作了很精彩、极深刻的发言,从不同侧面、多个角度,座谈讨论对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见解及建议,必将对全市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就学习贯彻全会精神,我受领导委托代表宣传部讲3点意见:

  第一,认真贯彻市委要求,切实把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来抓。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刚结束,市委就下发了《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通知》,对全市学习贯彻三中全会精神作出统一部署,市委宣传部迅速制定了宣传方案,组织起了市委宣讲团赴全市开展宣讲。作为其中的一项内容,就是连续举办全市社科理论界、经济界、文化界3场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座谈会,以此引领全市的学习。今天的座谈会就是其中第一场。我们将在听取专家学者建议的基础上,按照市委的要求,切实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摆在突出位置,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扎实做好三中全会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工作,不断掀起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热潮。

  第二,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当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宣讲者、辅导员。驻西安高校、党校和社科机构的专家学者,是全市社科理论界的重要支撑和宝贵资源,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肩负着重大责任。全市社科理论界的专家学者要积极参加到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的工作中来,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理论优势,先学一步,认真钻研,加深认识和理解,真正吃透弄懂,做到融会贯通,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三中全会精神要求上来,准确领会全会的精神实质,形成正确的理论观点和深刻见解,争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宣讲者、辅导员,踊跃参加各级宣讲团,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深入进行宣讲解读,使全会精神在全市干部群众中入脑入心,转化为自我革新、付诸实践的自觉行动。

  第三,紧密结合西安实际,深入开展研究工作,为党委和政府建言献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描绘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蓝图、新愿景、新目标,明确了深化改革的主攻方向、工作机制、推进方式,汇集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这为我们社科理论界提出了全新的课题,也指明了研究的方向。社科理论界要紧紧围绕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未来方向,密切联系西安改革建设发展的实际,着眼于解决西安的现实问题,就我市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方面贯彻落实三中全会精神,深化各领域改革,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等重大问题,深入开展研究,拿出一批有深度、有分量的理论成果,为市委、市政府制定决策建言献计、提供智力支持。

  记者 李晓莉 实习生 邢文捷 采写整理

1 2 共2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