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时政撷英-正文
将全会精神转化为不断推进改革开放的自觉行动
——西安市社科理论界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座谈会发言摘要
//www.workercn.cn2013-12-02来源:西安日报
分享到:更多

  

  嘉宾档案

  王晓锋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王作权 (市社科院党组书记、院长)

  袁祖社 (陕西师范大学教授)

  宦 洁 (省委党校副校长)

  刘进田 (西北政法大学教授)

  刘发奎 (市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程建设 (西安日报副总编辑)

  李清芳 (市委党校党建教研部主任)

  程丽辉 (市社科院经济所所长)

  编者按

  为更好地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明确我市改革开放的新方向,11月29日,市委宣传部、市社科院和本报联合召开“西安市社科理论界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座谈会”。来自西安高校、党校、社科机构和市委相关部门的近十位专家学者参加了座谈,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畅谈学习体会。本版特整理此次座谈会上的发言精要以飨读者,并期望借此将我市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引向深入。

  多渠道多手段积极宣讲全会精神

  王作权: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刚结束不久,作为社科理论工作者,我们应该认真学习,仔细研读全会的相关文件,真正学深学透,领会精神实质,掌握核心要义,带头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全会精神。

  三中全会召开以来,为更好地宣传贯彻全会精神,市社科院作为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阵地,迅速组织学习,结合正在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及早行动,认真谋划,通过各种宣传手段和渠道积极向广大干部群众宣传解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首先,通过大众媒体向广大市民进行宣传解读。我们先后安排专家接受西安市广播电视台综合新闻频道的系列采访,同时还与西安广播电视台联合录制了《改革再出发》5集系列特别节目,组织我院的10位专家学者,从5个方面分别就改革的总体目标、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建设的新举措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地解读,帮助市民全面系统地了解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此外,我们还组织专家撰写解读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理论文章在《西安日报》等主流媒体刊发。

  其次,通过“市民大讲堂”这一载体,采取实地宣讲的形式,组织专家学者向广大干部群众宣传解读全会的精神,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热烈响应。大家一致认为,专家学者结合了西安的实际情况,生动形象完整地解读了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第三,我们还将利用市社科基金这个平台,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要求和西安市的实际情况,设立课题指南,让全市社科理论工作者公开竞争、参与研究,从而进一步为社科理论界深入学习解读和贯彻全会精神提供研究平台。

  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集结号,社科理论工作者重任在肩、责无旁贷。我们要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结合“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发展契机和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历史使命,加强对重大理论问题和西安现实问题的研究阐释,组织力量集中攻关,联合各局委办和区县开展研究,为西安推动深化改革发展提供解决方案,为市委、市政府作出科学决策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和科学参考。

  开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征程

  袁祖社: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一系列深化改革的新举措,加深了人们对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必要性、紧迫性的认识,从根本上明确了当前及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开启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征程。认真研读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我有以下3点体会。

  其一,深化改革的难点、重点,在于审时度势,以新的执政理念和政治智慧,找到深化改革的真正切入点和新的抓手,明确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作用。解决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继续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势头,迫切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决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一提法为我们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

  其二,深化改革的意义,在于坚持“国家”、“政府”和“社会”之间的边界划分,努力致力于三者之间有机制衡、良性互动的新型关系的形成,其集中体现,就是“社会”本位的国家治理理念的提出。《决定》指出,“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坚持系统治理,加强党委领导,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所有这些表达,是当今中国政府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探索实践中的历史性的、革命性的突破,反映了党对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高度自觉。

  其三,深化改革的意义,还在于进一步凸显社会公平正义的观念,以卓越的胆识和实践谋略,实质性地破解改革的多重难题。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社会已进入“黄金发展时期”与“矛盾凸显时期”并存的阶段。《决定》指出,“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推进社会领域制度创新,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形成科学有效地社会治理体制,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突出强调了人民主体地位,彰显了执政党的人民本色。

  《决定》在经济领域的新突破和新提法

  程丽辉:全会《决定》在经济领域的重点突破有:一是首次明确指出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说明了我们党和国家对市场作用的认识在逐步深化,对市场经济内在规律的把握也愈加深刻,真正抓住了当前经济发展问题的根本,也找准了改革的突破口。二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特别指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表明了国家下一步将把财税体制作为改革的重点。备受外界关注的中央和地方的财权与事权关系问题,也会在进一步建立了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下,变得更加明晰。三是在基本经济制度的阐述中,指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这一“两个都是”的新表述,十分鲜明地表明公有制和非公有制没有高低之分,都应得到公平地认识和对待,也预示着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和民营企业有了更高的定位,民营企业在未来或将得到更多地政策支持,而国有企业改革也将掀起新一轮的高潮。四是对于土地制度改革方面,一场看似悄无声息地重大历史性变革,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着,从十七届三中全会中提出的“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用地市场”,到现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坚定的指出要“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这一转变必将给农村经济带来巨大的活力;此外,对于金融体制的改革也是一个重大突破。这次三中全会将土地改革、金融改革、国企改革这三大改革同时破题,推动了中国改革进入新的时期。

  加快构建我市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刘发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的主要目标是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这对于我们西安加快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三年行动计划”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第一,积极有效拓宽农民增收途径,进一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从西安来看,近年来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远快于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逐步缩小,但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下滑趋势明显。造成我市农民收入增速变慢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长期以来,农民收入渠道比较单一,主要依靠家庭经营收入和打工收入来支撑,财产性收入占比严重偏低。《决定》提出“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选择若干试点,慎重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探索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渠道。”对此,我有几点建议,一是我市尽快建立农村产权交易所,积极开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耕地、林地、宅基地及房产等资产的确权、估价、颁证、抵押、担保、租赁、转让等工作,让农村的资产向资本和都市型现代农业生产要素华丽转身,在严格用途管制的前提下,使之在城乡、市场主体之间流动起来,通过参与市场经营活动,迅速增加农民收入。二是引导农民居住向城镇集中,鼓励农民以宅基地和房屋置换城镇、社区住房,促进房产增值。在开发潜力巨大的区域,引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盘活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并规划建设一定数量的经营性用房,按股份公司统一经营管理,农民入股分红。

  第二,加快户籍制度改革,不断提高我市城镇化水平。城镇化的核心是人口市民化。建议在我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积极总结推广高陵一元化户籍制度改革试点经验,取消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由当地公安部门统一注册区域居民户口。转户农民在依法承担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义务的前提下,其拥有的承包经营权可以保留,并按照就高不就低的原则,自愿选择城市或农村的医保、低保、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

  第三,加强新型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一体化是城乡一体化的重要物质基础。《决定》提出要“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社区建设”,为此建议:一是我市尽快编制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规划,并选择部分区县先行先试。试点区县要按照城市标准加快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的道路、交通、供水、供电、供气、供暖、学校、幼儿园、医院、商业、警务等基础设施建设,切实解决农民出行难、看病难、上学难和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二是大胆探索,做好融资工作。加强新型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是关键。可考虑以统筹城乡专项资金为资本金,探索设立市城乡社区建设集团公司、市及区县两级农村产权流转担保股份有限公司,加强市、区县投融资平台建设,鼓励民间社会资本参与新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三是积极开展城市优质教育、医疗、文化单位结对帮扶农村学校、医院、文艺活动站,不断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1 2 共2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