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时政撷英-正文
喜看南疆新跨越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南疆发展五大变化
本报记者 陈小菁 孙兴维 特约记者 毛德海//www.workercn.cn2014-06-19来源:解放军报
分享到:更多

  

  出行更顺了

  道路四通八达,交通方式多样

  南疆军区某步兵团政委田兴峰告诉记者,该团哈萨克族干部巴合提,家在较为偏远的玛纳斯县塔西河哈萨克乡。过去每次回家探亲,乘汽车、转火车、再步行,路上要折腾几天。近几年南疆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道路四通八达,交通方式多样,官兵们回家方便多了。

  2010年,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后,自治区投入178亿元,累计建设农村公路3.13万公里,改善了167个乡镇2574个建制村的通行条件,受益农牧民逾475万人。而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地域辽阔的新疆仅有简易公路3361公里,且分布于经济相对发达的乌鲁木齐市周围。今昔对比,已不能同日而语。

  新疆交通厅负责人说,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推进,“十二五”期间,新疆规划交通建设投资规模1200亿元至1700亿元。到2015年底,新疆高速公路将达到5000公里。

  说到铁路建设,变化就更多了。2011年6月,承载着南疆农牧民希望的和田-喀什铁路开通客运列车,彻底结束了和田地区没有铁路的历史;今年4月,随着电力机车笛声长鸣,兰新线新疆段开始全面启动动车联调联试。穿越大漠戈壁的高铁,必将拉近新疆和内地的距离。

  天堑变通途,只是南疆地区追求发展效率、加大开放力度的缩影。采访中,南疆军区某炮兵团战士李云告诉记者,自己曾有个心愿:企盼着边防官兵能乘坐飞机回家探亲,让回家的路不再遥远。

  小李没想到,这个梦想竟然很快实现了。截至今年5月底,喀什机场已开通了包括对口援建四省市直航在内的9条航线;乌鲁木齐机场还开通了除拉萨、香港、澳门、台湾以外全国所有省会城市的直达航班,新疆的空中航线成为中国西部的航空枢纽。

  南疆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稳步提升,也深刻影响着南疆驻军官兵的工作和生活。地处叶城县的新疆军区某装甲团政治处主任刘晓晗告诉记者,叶城是驻守在昆仑山、阿里高原边防一线部队保障的大后方,2013年一条贯通叶城与阿里边防一线的国道——219国道全线贯通,得知这一消息的驻疆官兵欢呼雀跃。该路修通后,从叶城到阿里狮泉河的时间将减少一半还多。

  有专家指出,未来10年内,新疆将建设现代化交通运输业,实现公路、铁路、航空相互补充的立体运输网络,为部队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家园更绿了

  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这句话,对今天的南疆而言,尤其如此。

  进入夏天,毗连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的柯柯牙三北防风治沙造林绿化工程,一片绿意盎然。走进这片戈壁滩上的绿洲,仿佛置身流水潺潺、瓜果飘香的人间仙境。

  随行的柯柯牙三北防风治沙管委会工作人员黄莹,手指着照片上的红色沙丘说:“28年前,这里不仅是沙包、盐碱地,还是阿克苏沙尘暴的策源地。经过植树造林,如今柯柯牙的绿地覆盖率已达77%,有效地控制了沙漠前移,净增治沙面积3.8万亩,显现出巨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饱尝过风沙肆虐之苦,当地政府干部职工和部队官兵深知生态建设的重要性,总结出不少绿化治沙经验。“在南疆种树,春季不如秋季,春天风太大,树苗成活率低。”阿克苏军分区政治部主任潘全华说起种树来头头是道。

  为抵御风沙对农田和居民区的侵袭,南疆军民同心协力,围绕沙漠边沿和边境一线,不断推进“三北”防护林体系、天然林保护、防风治沙、退耕还林和退牧还草等工程。仅2013年,驻阿克苏部队就完成人工造林近20万亩。

  记者在阿克苏地区采访时看到,当地80%以上的农田都得到林网的保护,当地的荒漠化趋势有所遏制,已经形成了防风基干林、农田林网和居民点绿化相结合的综合防护林生态体系。

  在南疆,像柯柯牙这样的人工防护林区,还有不少。去年年底,皮山农场在东面沙漠上又建起一片新区,新区外围环绕着一道道由青杨、胡杨、红柳构成的防护林,景色怡人。

  在皮山农场开了一家喷绘店的维吾尔族大学生努尔·买买提说,这里的发展变化让人们对未来充满希望,这也是他选择回乡创业的重要原因。

  观念更新了

  引进技术,形成富有当地特色的产业链

  刚满30岁的热汗古丽·依米尔,是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陶县阿玛西村一名农家女孩,近两年,她成了南疆地区的新闻人物。

  2007年,她跟随第一批政府劳务输出队到浙江慈溪的一家纺织厂打工。踏实肯干、聪明好学的她,不仅成为企业的岗位能手,这几年还带领很多家乡姐妹外出务工,成为当地脱贫致富的领路人。

  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7年来她先后动员组织5千余名青年到浙江务工,创出了新疆品牌。去年,她圆了大学梦。现在,她正在刻苦学习汉语翻译。热汗古丽·依米尔说,毕业后准备在家乡创建一座图书馆,让更多的姐妹靠知识改变命运。

  “只有努力,才能改变;只要努力,就能改变!”这个最朴素的观念,已植入南疆各族群众的心中。

  采访中,不少干部群众谈到,现在内地十个省市对口支援南疆,让各族群众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要增强主体意识,发挥主体作用,不辜负全国人民的关心厚爱。”乌恰县县委书记范保军发自肺腑地说。

  马别克·阿合木是乌恰县最早开展特色种植养殖业的农牧民之一。回忆起创业之初,他告诉记者:“头一年,种植的蔬菜、菌类的产量都不太好,我曾经几次想打退堂鼓。”

  “后来,乌恰县政府特地请来农业技术人员帮助我们。”马别克·阿合木说,在专家的指导下,现在他每年能挣9万多元,是以前放牧收入的3倍多。如今,乌恰县已形成了具有戈壁特色的种植养殖产业链。

  在历史性的机遇面前,南疆人思想上的嬗变弥足珍贵,新的人间奇迹在戈壁滩上不断涌现。

  勤劳勇敢的南疆人,正信心满怀,阔步前行!

  (感谢孟祥国、冯圣合、李海涛、杨军、李玉贵、解智豪、向小东、张城龙、宋威、李蕾、刘凯提供采访支持)

1 2 共2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