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社会关注-正文
人口理念和用工策略有待修正
王晓华//www.workercn.cn2014-03-11来源:深圳特区报
分享到:更多

  

  随着老龄化时代的逼近,中国的人口红利正逐步递减,整个社会似乎面临着劳动力匮乏的危机。有些人提议适度改变计划生育政策,优化公民的年龄比例。

  此类呼声虽然汇聚成不可忽略的潮流,且不乏支持者,但同时也要想到:以增加人口的方法应对老龄化危机,又会带来新的社会问题——中国的人口已经接近14亿,基数不可谓不庞大:由此带来的生态压力和社会压力与日俱增,我们备受交通拥堵、环境恶化、资源枯竭等现实问题的困扰。在形势本已十分严峻的情况下,再增加人口压力显然是需要慎重地考虑。

  事实上,我们并非没有更好的选择。在人们已经提出的方案中,某些主张的建设性就令人欣喜。譬如,前段时间,有人大代表建议缩短学制,减少个体走向社会的准备期,缓解劳动力日益短缺的困局。尽管媒体选择性地突出提案中有关剩男剩女的部分,但它无疑让我们看到了新的地平线:现有学制设计蕴含着缓解就业压力的原初动机。现在,不少学生不愿完成12年的漫长学业,提前走向社会,表面上是一种短视行为,实则反映了社会的内在需求,属于民间自发性的修正行为。

  无论缩短学制的建议是否被采纳,它都敞开了一个值得重视的思路:不再仅仅追求数量的优势,而是发挥个体的潜能。相比之下,我们现有的劳动力管理策略并不合理:由于对劳动者的年龄过于挑剔(比如许多公司只聘用45岁以下者),大街小巷到处可见精力旺盛的有闲者:他们有的仅有四十多岁,却已经退休或者根本就没有工作的机会。其中的“中国大妈”构成了如此庞大的群体,以至于外媒都被震惊了。这些离开工作岗位的大妈精力充沛,身姿活跃,转战四方,演绎了无数神话。事实上,无论是聚堆跳广场舞,还是联手炒黄金,抑或是组团四处旅游,都不过是消耗过剩能量的方式。在有关她们的传奇故事中,我们不难将她们还原为富有工作力的群体。如果社会给她们继续工作的机会,她们本来可以扮演更积极的角色。她们的存在是意味深长的隐喻,解构着有关年龄的传统信念,暗示着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失衡。

  在人口平均年龄日益增加的情况下,对人的浪费已经是我们无法承担的奢侈。从这个意义上,修正已有的人口理念和用工策略,已非未雨绸缪,而是亡羊补牢。 (作者系深圳大学文学院教授)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