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社会关注-正文
提高出版质量要有负责任的精神
钟轩初//www.workercn.cn2014-03-27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最近,在报上读到曾师斯介绍《中华大典 语言文字 训诂分典》主编李思维先生15年“安静”编大典的文章,令人感动,也令人感叹。当下一些出版物质量不高,其中一个原因,就在于缺少李思维这种视出版高过生命、耐得住寂寞、十几年如一日埋头苦干的精神。

  1998年,在华中师范大学退休后,李思维主动承担起《中华大典 语言文字 训诂分典》的主持编纂工作,到2013年交付校对稿,15年间,他克服身患脑部肿瘤病患的折磨,夜以继日、不辞辛苦,以巨大的耐心和毅力,查阅3000多种典籍,引用1990种,完成了800万字的编纂工作。是什么支撑他不求名利、不计得失,“十年磨一剑”埋头苦干?说到底,就是一种负责任的精神。

  负责任,源于崇高的文化使命感。出版是文化得以代代相传的重要载体,在传承文化、推动社会发展进步方面承担着十分重要的责任、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出版负责任,就是对人类文明发展负责,就是对民族负责、对国家负责、对人民负责。李思维能够淡名利、轻得失,因为他有理想、有目标、有追求。李思维主动接下“工作难度大、对个人发展效益低”的分典编纂任务,因为他认为这个项目有价值,值得干,要“发挥余热,为后人研究提供参考和极大便利,促进训诂学的研究发展”。在手术病床上,李思维放不下心,想的最多的也是害怕“会影响课题研究的进度”、不能完成这项有意义的项目。正是出于这种责任心、使命感,李思维“做项目不要命”,肿瘤手术后,他“别的事情都记不清,只有《中华大典》的事务他记得清清楚楚”,终于做成了这件“有益的事情”。在建设文化强国的道路上,需要更多像李思维这样具有崇高文化追求的学者和出版人。

  负责任,体现在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上。打造文化精品,特别是编纂像《中华大典》这样国家级的重大文化工程,必须要有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精神。李思维在编写训诂分典过程中,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不抄近道、不走捷径。为确保分典不遗漏任何有价值的史料,他辗转于北京、上海、武汉等地图书馆,寻找古籍孤本,探求稀见珍本,查看未公开出版的稿本,有时在图书馆“一坐就是一整天”,唯恐因为自己的一点疏忽,影响书稿内容的丰富与准确。

  负责任,需要有耐得住寂寞、甘坐冷板凳的职业操守。在15年的编写过程中,李思维大部分时间在没有空调、电脑的工作室度过,“手边除了用了十几年的红色陶瓷杯、从家中带来的小台灯、一个小烧水壶,就只有一摞一摞的编纂稿”,校对稿完成时,这个穿着厚棉衣、戴着保暖帽、身体瘦弱的老人,平淡地说起自己最大的优点:有耐心,能沉下心。出版既是创新性很强的行业,又是案头性很强的行业,特别是做编辑的,书稿总是要一页页地看,意见总是要耐心和作者谈。坐得住、沉得下才能想得深、钻得进、做得好。当下一些出版人心态浮躁,急于求成甚至急功近利,什么快抢什么,哪个火跟哪个,“心思都在诗外”。许多内容平庸、面目可憎、形同垃圾的出版物,就是这些人鼓捣出来的。与这些人相比,李思维用5400多个日夜的坚持,诠释了文化人的职业操守,他的事迹犹如清风,让人神清气爽。

  质量是出版物的生命。抓质量就是抓繁荣、抓发展。近年来,我国每年推出图书超过40万种。量多不是坏事,但有质量的多,整体质量高的多,才是我们这个社会和读者真正需要的。当前包括出版物在内的我国文化产品的供求矛盾,有数量不足的问题,但更主要的是质量不高的问题。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要把抓质量放在第一位。提高质量、打造精品,是每一个出版人义不容辞的使命和责任,需要整个创作界、出版界共同努力。让我们以李思维身上体现出的负责任精神为榜样,下力气抓出一批有质量的优秀作品来,为时代和人民奉献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