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文史纵横-正文
运河之畔的丰碑
//www.workercn.cn2013-11-14来源:中国文化报
分享到:更多

  

李清照

民族娃娃

八仙过海

姑苏女

李 逵

《八仙》之铁拐李、张果老、何仙姑、吕洞宾

  柳成荫

  地处中国大运河之畔的无锡惠山泥人,相传已有400年的历史。明末散文家张岱在《陶庵梦忆》卷七愚公谷中,记有泥人在店铺中出售的情况。清乾隆南巡时,惠山名艺人王春林制作泥孩数盘进献,得到了乾隆皇帝的称赞(见《清稗类钞》)。由此可见,在清中期以前,惠山泥人已有相当高的技艺水平,并且名重一时。据说,惠山泥人全盛时期,大小作坊有40多家。著名艺人有王春林、周阿生、丁阿金、陈杏芳、王锡康等30多人。每年入秋以后,有六七百条货船、几千人次自苏北来惠山采购泥人,部分高档泥人则随着前来无锡经营蚕丝、米面的各地商贾作为礼品运往远方。惠山泥人由此远销江苏、浙江、山东等省广大农村乡镇,相当一部分流入上海、杭州、汉口等大城市。

  惠山泥人技艺的发展

  惠山泥人在制作上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模印泥人。艺人们创作出一件样品,俗称“捏仔子”。然后制成模型,进行批量生产。模印泥人造型古朴丰满,表现手法简捷洗练。《大阿福》、《一团和气》、《三胖子》是这类作品的代表作。模印泥人数百年来始终是惠山本地的主流产品。另一类是手捏泥人。它除了面部由模印制外,身段、手脚、衣冠都由手工制作,因为多以戏曲为表现题材,所以又称“手捏戏文”。它造型生动、活泼,衣纹流畅而富于装饰性。代表作有昆曲《挑廉裁衣》、《教歌》,京剧《贵妃醉酒》、《霸王别姬》等。手捏泥人是咸丰皇帝年间发展起来的,多数专家认为它从苏州传入,100多年来经过历代艺人们的辛勤努力、创新和发展,最后取代苏州虎丘泥人而在国内独树一帜,成为惠山泥人中的一朵奇葩。

  上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国内军阀混战,日军侵华,惠山遭日寇狂轰滥炸,泥人作坊接二连三倒闭,80%的从业人员和艺人纷纷失业和流亡,市场几乎全部丧失。一部分身怀绝技的艺人在饥寒交迫下含恨而死。到解放前夕,惠山泥人濒临人亡艺绝的境地。

1 2 共2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