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科教天地-正文
学习“子罕辞玉”的廉洁精神
//www.workercn.cn2014-01-07来源:青海日报
分享到:更多

  

  “子罕辞玉”的故事,出自《左传》:“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这个故事是说,有个宋国人得到了一块玉石,将它献给子罕。子罕不肯接受。献玉石的人说:“我曾经把这块玉石拿给玉工鉴定过,他认为这是一块宝玉,我才敢献给您。”子罕说:“我把不贪图财物这种操守当作宝物,你把玉石当作宝物。如果你把宝玉送给了我,我们两人都丧失了宝物,还不如我们都保有各自的宝物。”从此,“子罕辞玉”的故事,被后世传为美谈,子罕也成了官吏廉洁的典范。

  “竹以直为美,人以正而尊,党以廉而强。”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政党,小到一个基层组织、一个领导干部,能不能真正做到清正廉洁,是无法回避的过关大考。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强调:“我们党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到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是深刻总结了古今中外的历史教训的。”回顾我们民族的历史,因为官僚腐化,上演了多少折戟沉沙、身败名裂的活剧?因为政权腐败,酿成了多少社会动荡、生灵涂炭的惨剧?

  然而,在当今社会,有极少数人忘记了“子罕辞玉”这种廉洁精神。有些党员干部,信奉“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不捞白不捞,白捞谁不捞”的论调,收受贿赂的金额从几万、十几万上升到几百万、几千万;收受贿赂的形式,从收钱收物发展为接受各种服务、出国旅游。这样的干部,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沉溺于物质享受,在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泥潭中难以自拔,不仅损害了党的形象,影响了干群关系,也断送了自己的前程,伤害了自己的亲人。

  保持廉洁本色,首先就应该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要清醒地认识到,领导干部的权力是人民群众赋予的,为民办事是领导干部的“本分”,因此,行使权力必须为人民服务,权力越大,责任越重,决不能把权力变成牟取个人私利的工具。要时刻牢记,权力是把双刃剑,如果一心为民、清廉干事,就会推动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反之,如果觊觎权力、私心太重,就会走向人民的对立面。

  保持廉洁本色,要有一颗淡泊之心。古人云:“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在这个物欲横流、人心浮躁的社会,党员干部更应该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保持一颗脚踏实地的平常心。这种平常心,在官场浮沉中,是“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上云卷云舒”的洒脱;在物欲诱惑面前,是“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的勇气。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耐得住清贫,守得住寂寞,管得住手脚。

  保持廉洁本色,就要自觉接受监督。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是否符合清廉的标准、是否符合“八项规定”、“二十一条”的要求,群众最有发言权。党员干部要自觉把自己置身于群众的监督之下,树立群众监督、制度约束没有例外的意识,在工作、生活和社会交往中自觉践行《廉政准则》,真正成为为民、务实、清廉的好干部。

  学习“子罕辞玉”这种廉洁精神,一言以蔽之,就是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鞭策,真正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之堤,认认真真做事,老老实实为官,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得好、用得正。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