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科教天地-正文
家长委员会如何走出困局?
//www.workercn.cn2014-01-23来源:中国教育报
分享到:更多

  

  ■本报记者 程墨 实习生 杨保华 汪亮亮

  近日,湖北十堰某小学外出打工的家长回家乡开家长委员会工作会议的消息在当地传得沸沸扬扬,没能及时履行家委会义务的家长不得不在放假后弥补。此事再度引起人们对家委会建设的思考。

  教育规划纲要第13章第41条“完善中小学学校管理制度”中明文提出“建立中小学家长委员会”,然而,伴随着家委会的不断普及和发展,社会对其质疑声也不断,摆设、傀儡、拼爹会、收钱会等诸多戏称先后与家委会沾上了边,更有人直指家委会“名存实亡”。

  呈现“两张皮”甚至形同虚设

  有些家委会扮演着“挡箭牌”的角色,为学校“减少了不少麻烦”,有些家长则利用这个平台跟老师拉关系、为自己的孩子谋利。

  目前,学校家委会的职责主要包括:促进家校互通信息;为制定教育计划提供建设性、参考性意见;协助学校班级开展课外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分工联系家长,对个别家庭教育失责或失当的家长进行说理和引导;促进教育改革,适当组织听课和参加教育活动;协调教师和有关家长做好个别“难教育类型”学生的思想转化工作,组织家庭之间的教育科学方法讨论、交流等。

  但根据记者调查,现实中的家委会普遍呈现“两张皮”现象。

  作为幼儿园家委会的负责人之一,家住武汉关山口的赵伟女士介绍说,他们平时的工作主要是积极响应园内亲子活动,当义工、募集班费。而她本人由于在文字和手绘方面有特长,主要是负责协助老师完成幼儿园需要的稿件和文献等。

  赵伟说她做过的“正事”其实非常少。“家委会表面是家长意见反馈的窗口,实质上只是去通知一些园方不便直接通知家长的事项。”她举例说,以家委会的旗号组织户外活动,这样园方就可以避免承担意外事故责任。

  近年来,关于学校以家委会名义组织违规补课、收取活动费等报道频频见诸报端。采访中有家长反映,家委会似乎扮演着学校“挡箭牌”的角色。“教育部门对学校收费等方面有着严格的规定,家委会就成了学校乱收费和推卸责任的傀儡。”

  通过与“妈妈在线”、“宝妈学堂”、天涯论坛等网友互动,记者发现多位家长承认自己或身边朋友遭遇过以上经历。多名校长表示“特殊时候会借用家委会的力量”。“教育局规定学校不得推荐资料,老师担心学生成绩上不去,只好通过家委会推荐资料给家长,这样不会有任何的强制性色彩。”

  几乎所有受访校长都承认,家委会为学校“减少了不少麻烦”。“以往家长的诉求得不到合理答复时,会直接上访,双方都会很不愉快。成立家委会后,这种事情明显少了。”

  让家委会披上“两张皮”的另一因素,是家委会成了一些家长跟老师拉关系、为自己的孩子谋利的平台。有家长告诉记者,家委会的成员都与学校走得比较近,他们的小孩也明显比班上其他孩子更被班主任喜欢。

  记者还了解到,部分家委会名存实亡,农村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尤甚。一些偏远地区学校的家委会流于形式,一年就开一次会,平时基本上没什么事情,学校有事也不会找家委会商量,家委会形同虚设。

  家委会缘何走了调

  产生的程序不透明不民主,缺乏群众基础;只有话语权却没有决定权,没有严格的章程、规范和纪律,职责分工不明确。

  武汉市教科院院长王池富关注家委会已经有较长时间,他认为学校管理决策不透明、家长参与热情不高、领导不重视等问题,是影响家委会高效运作的重要因素。 

  很多家委会披着“两张皮”,与家委会产生的程序不透明不民主有直接关系。王池富指出,目前的家委会成员一般是由班主任推荐,学校审核同意后产生。这就为班主任利用家长资源留下了余地,因此家委会在履职过程中,为家长代言、参与学校的管理、监督和评议的初衷就难免走调。

  一些家长反映,学校注重的是家长的职业背景,而不是参与管理的能力,许多家长资源被滥用,家委会变成了“拼爹会”。

  记者查阅了所有采访学校的校级家委会名单,上面全部注明了家长的工作单位和职务,一般10人左右规模的家委会里,公务员、经理、老板占了4位以上。采访后,多位学校负责人都专门叮嘱记者要对资料保密。“都是内部资料,我们平时不会外发,怕影响不好。”

  王池富认为,这种神秘化直接影响了家长的主动性和热情,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家委会工作难以开展的恶性循环。曾琼女士是武汉市某小学家委会家长培训部部长,她感觉“很多家长根本就不知道家委会的成员是如何产生出来的,平时也不怎么参与到学校工作中来,自然对活动没有积极性”。曾琼也认为,缺乏群众基础是制约家委会发展的一大短板,还会带来其他不良影响。

  王池富还指出,家长工作忙时间紧,很多留守儿童的家长不在子女身边,也是导致家委会缺乏参与度的主要因素。据他观察,在农村学校,这一现象表现得尤为明显,很多学校的家委会是由村干部、社区领导、退休人员临时拼凑的。“家长人都不在,办起事情来,显然是不能够表达民意的。”

  武汉市教科院副院长朱长华则认为,家委会走了调与当下家委会只有话语权却没有决定权直接相关。“虽然有家委会成员会共同参与讨论与学生、家长相关的重要决策,学校也会充分考虑家委会的意见和建议,但决策权还是在学校。”这一说法在家长那里也得到了印证。曾琼告诉记者,家长们的商议及家委会的方案最终一定要老师审批通过才能执行。

  朱长华指出,很多家委会并没有严格的章程、规范和纪律,职责分工也不明确,家长所建的QQ群,很多演变成为八卦、聊天的场所,根本谈不上与校方互动。

  不应只在琐碎事务层面上打转

  建立家委会成员选拔制度,完善监督机制,赋予家长知情、参与、监督、评议的具体权利。

  目前各个学校的家委会都是家长或学校自己在摸索,相关主管部门很少有具体指导性的文件,家长、学校也只能根据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指导意见》做出自己的安排。那么,理想的家委会应该建成什么样的呢?

  朱长华认为,首先要建立一套制度,“如果有一套选拔制度,那么其他部门和个人的干预就会相应削弱。”他认为,家委会成员的选择标准不应以官职或学识高低为依据,而首先要考虑是否有时间,还要考核是否擅长教育孩子、是否对协助学校管理有热情、是否有一定的教育见解。

  朱长华很认可有些地方对家委会成员“考核上岗”的做法,根据每个家长的特长,量才而用。“考核并非歧视‘草根’家长,而是要筛查一下家长的文化知识背景,把家长合理分配到不同的位置,使分工更细化,职责更明确。”

  在王池富看来,切实发挥好家委会的作用,必须让家委会的工作公开、透明,这有赖于家委会的制度化。比如,从组成人员的产生,到家长对学校工作所提的意见是否得到接纳与落实的反馈,都必须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他还特别强调,家委会需要建立章程,完善监督机制,赋予家长知情、参与、监督、评议的具体权利。

1 2 共2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