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科教天地-正文
海南农校,何以破题发展
练玉春//www.workercn.cn2014-02-25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到:更多

  

  在我国职业教育史上,中职的发展曾经一度辉煌,也曾人才辈出。一度,中职学校又陷入困顿,尤其农业类中职,招生滑坡,办学萎缩。“是不是我们不再需要农业中专人才?面对人才与产业市场,农校如何施教?农业学校怎样才能大有作为?”海南省农业学校遭遇了同类学校同样面临的问题。他们如何走出困境?也许,本文,对此能做出一些回答,也能对我们面临相似困境的地区和学校有所启发。

  坐落于海口市城西路41号的海南省农业学校,自2008年以来,在海南省委、省政府及相关部门支持下,加大改革力度,用5年时间,从一所仅能招来120名农口专业学生的学校,一跃成为在校生万人的农职名校,开设种植技术、养殖技术、农村经济、观光农业、生物技术及信息工程等六大类16个专业,学校教职员工246人,外聘专家81人。在这个过程中,海南农校破解了一道道难题。

  题:农村不需要中职人才了吗?

  破:加大资助,优惠政策落实到位,吸引更多农村青年进农校学习

  农村不需要中职人才吗?农村青年都不愿学农吗?

  答案都是否定的。

  就海南省而言:海南现代热带农业人口日益向集约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农业企业数量多、规模大,技术人才需求大。海南农校绝对不缺发展的土壤。

  破局的关键出现在2008年。

  时任省长罗保铭在审阅省教育厅、财政厅的调研报告后批示:给海南省农校500名种养专业指标,免除学费,所需经费由政府财政买单。

  这一惠民政策旋即得到海南百姓称赞。特别是对那些想学农业技术但家庭困难的农村学生来说,无疑雪中送炭。

  学校当年秋季招收758名种养技术学生,较之上年农业类招生120名,一下增长了6倍!尽管都是往届毕业生,年龄差距悬殊,最大的39岁,最小的15岁,但他们学习目标明确,教师评价很高。

  为了让涉农专业学生没有生活上的压力,安心学习,学校做出了积极努力。一是落实国家和省政府的助学金按时足额发放;二是利用寒暑假期间组织16岁以上的学生做短期工,每月净收入1500元以上;三是学校提供部分助学岗位;四是给予校服和床上用品补贴;五是在物价上涨起始阶段,提供免费午餐米饭。

  2009年,海南省政府对所有涉农专业中职生免除学费,农校当年招生1300多名,2010年再招2245人。此后,学校在校生就稳定在1万人左右。校园沸腾了。学校的老教师、老专家都赞叹:拥有近70年办学历史的海南农校,第一次出现这种招生火爆场面!这是政策好啊!

  题:农校学生,如何施教?

  破:坚信农校的学生能够成才的,强化教育教学改革。

  海南农校始终坚信:农校学生绝大多数能够成才,关键是如何教!

  一是加强重点专业建设,向学生传授实用技术。学校争取到了国家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全省共享型实训基地也在本校落户,五年投入省财政专项资金2200多万元加强重点专业的实验室、实训中心的建设。目前,种植类专业有园艺大棚、作物育种育苗及测土配方实训中心;养殖类专业有种猪、种鹅繁育基地以及水生生物等实训中心;农村经济专业有农产品营销、企业会计、观光农业综合实训中心;信息工程专业的校园网、企业网、平面设计等实训室也建成使用。

  二是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由于办学规模迅速扩大,新引进的年轻教师已经占了很大比例。为此,学校让新老教师结对子,开展一帮一带教活动,效果很好。学校还鼓励青年教师提高学历层次,派教师赴外培训学习,去企业调查和跟班操作,青年教师教学水平大有提高。

  三是狠抓技能培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学校按教学计划,足量开出实验实训课,让学生增加感性认识,练成规范操作,完成工作任务;组织二、三年级参加人劳部门的考工考证,为就业做准备;培养优秀选手参加全省、全国中职学生技能大赛,创造人人练技术的学习环境,培养个个争当技术能手的高昂热情。

  四是强化德育教育,培养自信、自觉、自强的校风。学校按照中职生特点,引导学生树立自信,一方面用学生操行量化评定和班级管理量化评比,约束和规范每个学生的基本行为习惯;另一方面用活动作载体和平台,张扬青春个性,让同学们自觉充实自己、打造自己,并在不断的自觉努力中走向自强。

  五是争取行业支持,携手企业合作,实现学生优质就业。学校是海南农业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单位,集团内有300多家大中型农业企业。集团内部互用教育资源,实现共赢。现在,学生实习、就业火爆,农业类学生本岛就业“一个萝卜三个坑”。2008年以来学生当年就业率连续五年在98%以上。

  题:农业学校怎样才能大有作为?

  破:服务本地经济建设,培养社会主义新农村双带头人

  2008年,时任省长罗保铭来校调研时指出,农业学校要积极为本地经济建设培养人才,要服务“三农”,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教育厅等政府部门指导下,通过调研,海南农校进一步确定“面向农业,走进农村,服务农民”的发展思路,选准了突破口——与市县组织部门、乡镇政府联合开办“村官班”,建立联合办学基地,招收具有初中学历、45岁以下的农村基层两委干部、党员、科技示范户、农业专业户、退伍军人、农村就业创业有志青年,进行为期二、三年的涉农专业中职学历教育,使他们成为新农村发展中的双带头人——农村基层组织带头人、农村脱贫致富带头人。

  “村官班”开设种植技术(植物保护)、养殖技术(畜牧兽医)和农村经济管理专业,围绕文化基础、政策法规、实用技术、经营管理及就业创业五大技能模块开设课程。村官班上课主要采用教师面授,周末、农闲时,农校专职教师自带手提电脑、投影仪到联合办学基地为学生集中上课,一些课堂直接就近在菜地、果园或养殖场现场举办。

  2008年以来,学校培养出了2008级两年制和2009级三年制共两届村官班毕业学生5620人。尚有在读的2010、2011及2012级等三个年级共5090名学生。

  学校在屯昌县办的2008级村官班99人,学习期间和毕业后有12人入党,34人进村级领导班子,还有2人考取了镇级公务员。

  大家普遍反映,“村官班”的学生读书的多了,打牌赌博的少了;提拔重用的多了,碌碌无为的少了;发家致富的多了,贫穷落后的少了。学校把有志青年培养成实用人才,把实用人才培养成致富人才,把致富人才培养成了带头人。

  发展农业职教,地方政府大有可为

  方 言

  海南省农业学校从困境中走出,走上规模发展、品质发展的道路,在国内中职学校中,是令人欣慰的,估计也是令很多中职学校尤其是农业职教学校羡慕的。

  从只能招来120名农口专业学生,到在校生一跃到万人,这是破解了国内很多农业职校普遍面临的招生难题、规模难题。培养青年教师队伍,联合社会企业,打造农业职教集团,这破解了农业职教发展的品质难题。而拓展施教对象,开办“村官班”,培养致力新农村建设的农村基层组织带头人、农村致富带头人,则为国内农业职教学校破解了如何大有作为的难题。

  而反观海南农校这些成绩的取得,而且是在短短5年里取得这样飞跃式的、脱胎换骨般的成绩,与海南省委、省政府和各级政府部门的大有作为,是密不可分的。更准确地说,海南农校能有今天令人欣慰羡慕的局面,海南地方政府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2008年,海南对500名种养专业学生实行学费免费,经费由海南地方财政负担;2009年开始对所有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补生活费;2012年开始更明确每位涉农中职生享受免学费、书本费、住宿费,还享有每年人均1500元补贴。农业职教所必需的实训基地、实验室的建设、农校环境的改造,海南省都给予了主动积极的支持。所以说,没有海南省的决心,就没有海南农校的发展。

  那么,海南省收获了什么?已经收获了万余名海南农业发展、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所需要的自信的有技能的年轻人才,已经收获了5600多名有文化素养、技术能力、经营思路的村官,而且,这个收获还在继续,还肯定会规模壮大、品质提升。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需要阳光雨露的产业。农业职教也同样需要阳光雨露的滋润,这就是各个地方政府针对性的政策扶持、政策落实、政策持续。有人说:农业职教是给点阳光就灿烂的教育。那么,在它的发展灿烂过程中,地方政府真的大有可为。地方的发展也必然与之共同灿烂。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