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实践与思考-正文
加大改革力度推进向西开放
常文//www.workercn.cn2013-11-29来源:甘肃日报
分享到:更多

  

  今年年初,李克强总理在上海调研时,三问上海市领导,“到底是要改革还是要政策?”近年来,甘肃一直在争取优惠政策上做文章,即使是政策机遇叠加,没有改革的思想,也很难有突破。甘肃要加快发展,要从解放思想和加大改革的力度上下功夫,认真学习、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大力实施向西开放战略。

  一是举办区域性国际博览会。广西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云南举办中国-南亚博览会,吉林举办中国-东北亚博览会,中国逐步形成了向南、向北、向东的开放格局。宁夏通过举办中阿博览会,已经抢占先机,成为国家向西开放的先行者。

  甘肃应抢抓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历史机遇,要积极争取建立类似上海经济合作组织的国际合作机构——丝绸之路经济合作组织,范围包括沿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国家和地区,形成国家层面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尽快在甘肃举办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经合博览会,架起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的交流平台和重要桥梁。

  二是开发穆斯林市场。甘肃、新疆、宁夏都处于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都具备“面向阿拉伯地区开放”的条件。但宁夏抢占先机,率先打通了与阿拉伯世界的合作通道。宁夏与甘肃一脉相连,宁夏穆斯林根源于甘肃。甘肃穆斯林人数约200万,清真食品产业独具特色且产品丰富,兰州牛肉拉面、三泡台享誉国内外,清真牛羊肉出口俄罗斯、中东、南亚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甘肃可以与宁夏对接,共同参与中阿贸易经济合作,充分利用民族地域、产业集群、产品认证、交通便利等优势,发展集研发、生产、外销为一体的清真食品产业链,建立民族贸易和民族特需商品流通市场。

  世居甘肃的少数民族有回、藏、东乡、土、裕固、保安等16个少数民族。甘肃境内回、东乡、保安等伊斯兰民族群众自古与中亚、西亚等伊斯兰国家交往频繁。开发穆斯林市场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促进民族地区之间融合发展。

  三是建设西进的旱码头和货物集散地。 “古丝绸之路”为古代东西方之间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甘肃在1000多年前的几个世纪里,当属我国开放的最前沿,商贸活跃、文化交流频繁、经济社会发达,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存。

  甘肃“座中四联”,区位地缘优势明显,丝绸之路经济带几乎跨越甘肃全境,省会兰州是全国的几何中心和全国12个主干交通枢纽。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旱码头和货物集散地——兰州新区国际保税物流中心,具有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

  四是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甘肃自由贸易试验区。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放宽投资准入,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扩大内陆沿边开放。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尽管甘肃至今未建立保税区,但要借助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东风,认准方向,大胆探索、大胆试验、大胆突破,抢先一步向国家申请建立内陆第一个自贸区——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甘肃自由贸易试验区,选址甘肃河西中心区域——张掖,范围涵盖张掖、金昌、武威、酒泉、嘉峪关,充分发挥甘肃“丝绸之路经济带”商品集散中心地位,吸引金融、加工制造、物流仓储、现代服务业等行业入驻,比上海自贸区规模更大、更加开放。

  甘肃建立内陆第一个自贸区,是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充分发挥甘肃地缘优势,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旱码头和货物集散地的必然要求,是甘肃到底要政策还是要改革的一次检验。

  (作者系省人社厅人力资源市场处处长)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