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实践与思考-正文
拓展渠道加快我省外向型经济发展
//www.workercn.cn2014-03-25来源:黑龙江日报
分享到:更多

  

  □刘瑞华

  20年前,以1992年国务院批准黑河等14个城市为沿边开放城市为标志,开启了我国沿边开放的探索之旅。20年后,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富含激情的阐述:“扩展内陆沿边开放,让广袤大地成为对外开放的热土”,“开创高水平对外开放新局面”,透视出中央对我国内陆开发开放路径选择的坚定信念,标志着我国沿边开发开放踏上新的征程。《黑龙江和内蒙古东部地区沿边开发开放规划》的实施正是国家沿边开放的战略布局,必将对我省加快外向型经济发展带来重要深远的影响。

  一、坚定秉承以互利共赢为前提的开放合作理念

  我国陆路边境省份9个,边境线2.2万多公里,接壤国家14个。

  1.边境邻国经济发展水平普遍较低。沿边省份,均拥有长度不等的边境线,拥有民族各异、宗教各异、发展水平各异的邻国,对我国市场均有较大的依赖和需求,黑龙江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以及云南省等边境省份占周边国家贸易额比重普遍较高,2013年中国成为俄罗斯的最大贸易伙伴国。

  2.沿边开放对边境省份有独特利好。截止目前,我国经国务院批准的边境经济合作区已经达到15个。经验表明,实施沿边开放,内陆腹地的边远省份可以变区位劣势为区位优势,转而成为开放的前沿阵地,可以很好的利用我国边境省份产业结构和产品比较优势,与邻国优势互补,实现双赢或多赢。

  3.先行开放的省份要树立大局意识。2013年国务院批准《黑龙江和内蒙古东北部地区沿边开发开放规划》,突出了黑龙江和蒙东地区在国家沿边开放格局中的地位,丰富与拓展了黑龙江省承担的战略使命,为我省的开发开放创造了又一次重要的机遇。

  4.构建沿边开发开放多元目标体系。对内,打造全国沿边开放新高地,打造全国面向俄罗斯及东北亚开放的重要枢纽站,打造全国沿边重要经济增长区域,打造东北地区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对外,实现区域互利共赢、共同繁荣发展目标,实现新时期睦邻、富邻、安邻的外交目标,实现与周边邻国共筑人类文明、和谐社会的目标。

  二、加快实现以互通互联为基础的枢纽通道建设

  经济发展,交通先行,对于跨境合作而言,通道的建设尤为重要。

  1.枢纽通道建设为实现跨境互通互联创造条件。与国内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同,边境线上建通道必须达成双方意愿,意愿的达成不仅有经济发展水平实力的问题,更有双方民间交往、政治交往及领导人的邻国政策取向等诸多限制因素。同江大桥的建设就是例证。2014年2月26日中俄同江至下列宁斯阔耶铁路界河桥工程正式开工奠基,大桥从立项谈判到正式开工历时10年。

  2.巨大市场潜力为互通互联人流物流提供支撑。改革开放使我国的经济发展在周边国家中脱颖而出,旅游市场、投资市场增量迅速,睦邻友好关系的维系让开放有了比较好的基础。2013年黑龙江对俄进出口实现了223.6亿美元,占同期中国对俄进出口总值的四分之一。

  3.交通节点畅通为互通互联通道建设提供保障。《黑龙江和内蒙古东北部地区沿边开发开放规划》中,明确提出以跨境通道和口岸建设为重点,打通陆海联运、江海联运通道,形成对接俄罗斯、辐射东北亚、内联国内腹地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功能配套、衔接紧密、快速便捷的国际大通道。黑龙江已获准对外开放的25个一类口岸中,边境口岸有15个。在口岸布局上,水运、公路、航空、铁路种类齐备。口岸建设重点是优化布局,建设现代化口岸,形成功能互补、分工合理、功能完善的口岸群。在完善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方面,构筑以哈尔滨为枢纽,绥芬河-满洲里铁路为主要通道,连接边境地区的扇形放射铁路网;以哈尔滨为轴心,连接边境口岸高速公路为主骨架,沿边高等级公路为弧线的扇形公路网;以哈尔滨国际机场为中心,区域中心城市和口岸城市为骨干,通勤机场和通用机场为补充的航空运输布局体系,构筑内外联系顺畅、功能完善、便捷高效的现代化国际大通道。

  三、大力扶持以跨境合作为投资重点的园区建设

  招商引资是发展地方经济的有效路径,相比较而言,沿海地区吸引外资比内地有优势,沿边地区吸引内资更有优势。

  1.合理设计园区招商引资平台。沿边省份建设功能齐备、条件优良的产业园区有利于吸引发达地区的资金流动到沿边省份,以项目形式进入园区落地,以专业招商和产业招商实现产业集聚,完善产业链条。要把握当前国际贸易活动中出现的产品加工制造所在地、货物通关港口所在地和进出口交易行为所在地三地分离的新特点搞投资平台建设。通过重点招商和引资,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认真总结边境省份在中朝、中土、中俄、中哈等合作开发的经验,尤其是以矿产等资源为重点的各方合作经验。

  2.有效利用园区实现要素重组。设立跨境产业园区,方便企业跨境合作,通过跨境产业链,进行要素重组,调整两国国内经济结构,整合国际国内两种资源,规避企业国际投资风险。合作开发国际市场。以黑龙江省为例,黑龙江与俄罗斯远东地区隔江相望,边境线近3000公里,该地区资源丰富,但投资能力不够,市场回旋空间不大,双方通过要素重组,互办合资企业,在形成工业产业链上开展跨境合作,园区内加工、国内市场销售、出口俄罗斯并经俄罗斯出口国际市场。

  3.建立中俄现代产业示范园区。整合2008年组建的中俄科技信息产业园前期的发展成果,设立中俄产业示范园区,仍然为“一区两地三园“的模式,中国境内哈尔滨园区和牡丹江园区设为保税区和保税配套区。开辟中俄两种语言界面示范园区互联网网页,实现网络交流、交易平台功能、招商功能、宣传功能。在模块设计上,组织机构、招商项目、入园企业、政策导航、新闻中心、园区服务、投诉举报、在线调查等将为企业服务、社会监督、项目招商提供便利。

  四、紧紧围绕以促进产业升级为目标的项目建设

  项目是发展的基础和载体,也是发展的动力和潜力,更是地区发展的经验和共识。

  1.承接好国家政策落地的项目。解放思想、整治环境、项目招商、园区建设,全面承接产业大转移。有的地方推出对国家审批项目“陪着办”,对省里审批“帮着办”,对市县办理的“包着办”,千方百计为项目落地提供“保姆式”服务,为项目落地打造一流的投资环境,值得借鉴和学习。把优惠政策转化为实在的发展成果,我省应围绕实施国家战略规划,谋划生成一批高质量的产业项目。

  2.招商严把入园企业进口关。按照延长产业链的总体设想,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优质项目,与产业政策匹配,与地方优势资源匹配,发挥老字号、原字号、边字号优势,调整存量、提高增量。项目投资要倾斜到重点产业建设中。2013年,全省新批85个外资项目中,涉及“十大重点产业”项目75项。“十大重点产业”实际利用外资32.10亿美元。全省引进的3953个省外投资项目中,涉及“十大重点产业”项目的2320项。项目建设要坚持经贸与文化合作并重,产业与市场衔接,境内外园区互动,口岸通道建设与边境城镇发展一体,人才与科技合作助推,全方位推进对外开放,建成一批区域性出口加工基地。

  五、积极探索以自由贸易区为新载体的模式建设

  伴随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自由贸易区被多国作为一种成熟模式加以采用。

  1.国际社会自由贸易区实践中的有效性。从北美自由贸易区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都对成员国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2013年,上海自贸区作为我国首个“试验田”获批,随即,全国涌现出申报自贸区的热潮,广东、山东、天津、重庆、四川等发达省份纷纷行动,连甘肃、宁夏等欠发达省份也在积极申报各具特色的自贸区。这种情况下,国家就有个统筹和引导的问题。要注意的是自由贸易区与自由贸易园区是性质各异的两种模式,前者为国际社会多方参与规则制定,后者为国家自行制定规则,上海自贸区属于后者。因为自由贸易试验区是一项国家推进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性举措,而非仅为地方性的发展战略。

  2.上海自贸区模式的可复制性。探索上海自贸区模式的可复制性不仅是中央也是地方政府的工作内容。上海自贸区不是新区不是特区,更多的是着眼于制度创新而非仅仅是政策优惠。上海自贸区承担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的“试验”重任,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负面清单管理方式是自贸区首次尝试,实际上“负面清单”管理方式与政府正在推进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方向是一致的。相信,在众多省份参与下,对外商投资试点“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会很快推广到全国范围内的所有内外资企业。

  3.探索黑龙江建中俄自贸区的可行性。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扩大内陆沿边开放。”这一表述为沿边省份申请自贸区提供了依据。黑龙江是中俄贸易第一大省,在全国具有无可替代的比较优势,近期又刚刚被国家批准沿边开发开放,上升为国家级战略,是申请自贸区的有利时机。主打俄罗斯,辐射东北亚,带动北美和欧盟,形成开创沿边开放战略的新高地。为国家提供内陆版的改革“试验区”也在情理中。因而,要增强紧迫感和主动性,充分做好准备,积极主动申办。应自觉的推动外商直接投资项目由核准制向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模式转变,为自贸区建设做好准备。

  (作者单位: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