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嘉宾访谈-正文
刘悦伦:创新驱动,“制造之都”佛山靠什么?
——访全国人大代表、佛山市市长刘悦伦
左朝胜 中国科技报道 肖 平//www.workercn.cn2014-03-10来源:科技日报
分享到:更多

  

  近两年,我们不断吸引到越来越多国内外高端科研机构、科研人才团队,得以联手国内外优质创新资源,在传统产业转型提升、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在产业链“建链”“补链”“强链”的各个环节、领域,持续“深耕细作”,使佛山“世界工厂”朝着变身创新沃土的梦想,越来越近。

  ——刘悦伦

  周维海摄

  ■创新驱动看广东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中,珠三角制造业重镇佛山的很多改革创新经验和模式,在全国独具特色。

  2013年中国两岸四地293个城市中,佛山“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紧随香港、上海、台北、北京等城市之后,排名全国第八位。近两年,佛山扛起打造国家创新型城市大旗,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全面推进创机制、筑环境、建平台、引团队、强企业、聚产业等一系列改革举措,成效广受瞩目。

  全国两会期间,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佛山市市长刘悦伦。

  记者:佛山作为珠江三角洲的工业重镇,在这个转型时期,全面推进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动意何在?

  刘悦伦:佛山被誉为“制造之都”, 人均GDP已接近15000美元。有一个测算,这里平均每秒就有2个电饭锅下线,每分钟能生产100台微波炉,每小时生产273台洗衣机……

  但是随着土地告急、资源短缺、人口超负、环境透支等问题相继出现,在全球经济版图上仍处于产业链低端的珠三角“世界工厂”模式,很难再续辉煌。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际上,在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发达国家如美国等一贯奉行开放低端市场,将中国经济引导到低水平扩张轨道上;同时严格限制具有竞争力的技术向中国转移。在这样的态势下,人均GDP早已跨越4000—7000美元中等收入阶段,面临低成本竞争优势不再、增长乏力“高收入之墙”的佛山,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竞争中,只有咬定青山不放松,坚定不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才能永续发展。

  从这个意义上说,除了实施创新驱动,我们别无选择。

  佛山去年全面启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确立建设国家级创新城市的目标,经过一年的全面推进,可以说,现在我们已经在全社会树起了创新驱动发展的大旗。从2013年开始5年内,佛山政府将投入不少于100亿元,撬动社会资本1000亿元,全面构建支撑和引领佛山产业转型升级、城市转型升级的区域创新体系。

  记者:建设创新城市过程中,你们提出打造科技、金融“两翼”,同时还提出了“产城人”的概念,“产城人”融合的内涵是什么?

  刘悦伦:佛山发展的总体布局,概括起来就是两条线:一个是产城人融合,一个是科技金融产业融合。

  科技创新、金融创新,人才都是最根本的关键。之所以提出“产城人”融合,正是因为佛山城市建设水平相对经济发展较为滞后,在产业转型过程中,不少企业反映,一些环境不好的镇街、园区已很难留住人才。这个短板必须补齐。佛山实施“产城人融合”的核心,就是要通过打造产业社区聚才,通过提升服务留才。

  2013年佛山地区生产总值已达到7010.17亿元。作为制造业大市,实体经济是佛山的支柱。佛山同时还是广东首个存款余额破万亿地级市,2013年全市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602.58亿元,在全国地级市排名前列。但是,佛山也同全国很多地方一样,遭遇中小企业需求多但融资难,民间资金多但投资难,银行存款多但存贷比低等瓶颈制约。

  要做强做大实体经济,就必须切实破解这些难题。为了充分促进科技金融融合,我们依托佛山强盛的产业需求、充裕的民间资金基础,重点推动发展产业金融、科技金融和民间金融,力求在融资总量、科技金融产业“三融合”发展、金融平台建设、民间金融发展、金融创新五个方面实现新突破。

  目前,我们通过建设佛山民间金融街,吸引金融、中介机构进驻;继广州、深圳之后,建起广东省第三家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不仅可为企业筹集大量资金,也可为风险投资提供退出通道;还成立了深交所企业上市路演中心,方便企业练兵出征。

  此外,市政府还设立了产业金融引导基金,吸引国内外优质股权投资资本、项目、技术、人才向佛山聚集。我们的南海区刚刚获批成为广东金融科技产业融合创新综合试验区,也计划成立一只30亿元的金融·科技·产业融合创新基金,预计撬动500亿元社会资本投入金融科技产业创新项目。在30亿母基金的撬动下,经济实力雄厚的南海各镇街,也都有意向成立相关基金。

  记者:实施创新驱动,科技创新是核心、人才集聚是关键。如何“筑巢引凤”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命题。据说佛山斥资千亿元推进“城市升级行动计划”, 为创新创业营造好环境,收效如何?

  刘悦伦:实施创新驱动,创新型人才是引领者和开拓者。但是没有好的氛围、环境,吸引不来高端人才、高端载体。

  要打造高水平的产业,就一定要建设高水平的城市。所以佛山从2012年开始,花大力气、大投入,实施“城市升级三年行动计划” 以及与广州相连的轨道交通的建设规划,把构筑适宜各类创新活动生产和发展的土壤、环境,作为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重要保障,筑“靓巢”引“金凤”。

  城市升级不是“抹粉”,而是“强体”。我们的三年升级计划总共上百个项目,市、区、社会资金加在一起,总投资涉上千亿。社会环境方面,着重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社会文化,努力改善城市环境以及交通、医疗、卫生等各项事业,提升城市品位,吸引、留住人才;硬件上,着重加强各类科技园区的生活配套设施建设、加快人才公寓建设,营造适合创新创业的生活环境,破解“好山好水好寂寞”的困局。具体推进中,借市场之力,探索加快城市升级的多种路径与模式,实现了各方共赢。

  现在走进佛山你可以看到,一些中心区域、新城的环境建设,堪可媲美欧洲或者新加坡的水平。并且我们城市升级的战场已经延伸到了镇街、农村,实现了城乡一体化的整体提升。比如通过“一村一公园”项目,我们一个北滘镇就建设了20个社区公园,真正成为名不虚传的“魅力小镇”。不但培育了“千亿企业”美的这样的家电巨头,也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越来越多的各类人才,到这里创新创业,共谋发展。

  记者:实施创新驱动,企业是当仁不让的主角。民营经济发达是佛山经济发展的一个显著特色,在激发民营企业创新精神,帮助民营企业提升创新能力方面,佛山都有哪些做法?成效怎样?

  刘悦伦:佛山六成以上企业是民营企业,民营企业是佛山经济主力军,但是其中绝大多数是自身创新能力较弱的中小企业,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他们对科技创新有强大需求。

  另一方面,目前佛山拥有产值超百亿的企业9家,在广东排第三位。而有潜力冲刺百亿甚至更高量级的“潜力股”企业总量,则排在广东最前列。这当中,绝大部分也是民营经济。

  去年我们出台了一系列推动民营企业跨越扶持政策,要打造一批产值跨越百亿、五百亿、千亿的民企航母舰队。这样一个群体面向转型升级、做强做大的集体冲刺,必然迸发出较以往对于科技创新更为强大的需求。

  最近,佛山正在部署做大做强第三产业,尤其要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我们希望通过进一步完善高水平的科技中介、科技金融服务,为产业技术创新提供覆盖科技创新全链条、全过程的支撑性服务;帮助创新、创业者有效降低创新风险、提高创新效率、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强化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实际上,也正是因为佛山有如此庞大的产业群体支撑,本土企业自发创新的市场需求和力量不断涌动,才使我们近两年不断吸引到越来越多国内外高端科研机构、科研人才团队,得以联手国内外优质创新资源,在传统产业转型提升、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在产业链“建链”“补链”“强链”的各个环节、领域,持续“深耕细作”,使佛山“世界工厂”朝着变身创新沃土的梦想,越来越近。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