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时政撷英-正文
让发展多些幸福的味道(建言改革 献策发展)
//www.workercn.cn2014-03-07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本报记者 徐 隽)

  民建中央调研部部长蔡玲委员

  发挥市场作用 化解产能过剩

  从2008年开始,民建中央一直在进行“转方式”“调结构”调研,对产能过剩问题进行了综合分析。目前,我国产能过剩已呈现出行业涉及多、过剩程度高、持续时间长等特点,是影响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突出矛盾。对此应转变政府管理方式,由“重审批轻审核”变为“轻审批重审核”,加强对造成违规产能的规范管理。

  在GDP为主导的政绩观以及增加税收和维护地方稳定等因素的主导下,政府投资冲动往往过于干涉企业投资行为。对此,应完善考核评估体系,削减GDP考核指标权重。在干部考核中,降低GDP、固定资产投资等指标权重,增加转型指标,推动地方政府将主要精力放在改善民生和生态环境建设上。

  (本报记者 巩育华)

  四川省广安市委书记侯晓春代表

  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发展经济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和改善民生,保障和改善民生又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GDP应多些“幸福”的味道。如果GDP快速增长,老百姓却没有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幸福指数”上不去,GDP只是毫无意义的数字而已。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坚持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扎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促进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改革开放推动了我国30多年的快速发展,但也产生了城乡差距较大、贫富悬殊、环境污染等社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最终要靠发展经济,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把注意力更多放到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来。

  (本报记者 王明峰)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董事长梁铁山代表

  煤企转型要坚持绿色发展

  破解当前煤企的困境,就是要走出绿色开采、绿色延伸的循环发展之路。

  绿色开采,一方面是精细化开采,提高资源回收率;另一方面把瓦斯视为与煤同等重要的资源进行开采,年度下达瓦斯抽采量和瓦斯利用量,建设瓦斯抽放站和瓦斯发电站。

  绿色延伸,就要更加注重资源类产品的深加工和就地转化,把煤炭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链优势,由煤炭初级产品向下游产品延伸,上一产品的废弃物成为下一产品的原料,通过循环利用,成倍提高附加值。

  (本报记者 戴 鹏 吕毅品)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委书记毕于瑞代表

  “换脑”是转型升级的先手棋

  之前,我带领一批企业家赴东北大学对接培训,很有感触:企业家多来自民间,他们可以说是小草,教授可以说是一座高山,小草长在了高山上就站得高了、看得远了;这些企业虽然现在还不够强大,但他们可贵的是敢闯敢干,企业家一旦与专家联姻,就如虎添翼,插上了科技的翅膀,将会增加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转型升级是发展机遇,但需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传统产业已经走到了发展的临界点,要想持续长久发展,必走“转”谋“升”。可是,转型升级从何开始呢?首先要引导企业家“换脑”,投入资金实施企业家培训工程,协助引导企业与高校建立合作。这样一来,不仅使企业家完成了思维转型,还引进了科技,与科技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

  (本报记者 王伟健)

  山东省滨州市委书记张光峰代表

  民生投入也有红利回报

  用市场的钱搞发展,用财政的钱保民生。去年,我们滨州市向全市群众公开承诺,力争三年彻底完成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仅在去年,就累计投入16亿元,完成1100多个村庄、2788公里的道路硬化、绿化和美化。滨州市还在无棣县试点参合(保)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全报销制度,今年在滨州全面推开。这一制度,不仅实现了该县农民“看起病、看好病”目的,还激活了基层医疗资源,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医疗设施和人员队伍建设上。

  民生投入也有红利回报。2013年底,以民生项目为主要内容的服务业增加值838.6亿元,占全市GDP比重达到38.9%;2013年的新增固定资产投资1517亿元,“民生板块”类项目占到37.7%,发展势头强劲。

  (本报记者 潘俊强)

  

  创新驱动

  把创新放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推动我国产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跃升。

  山东省莱芜市委书记王良代表

  抢占标准话语权

  当前,市场竞争的核心已经由产品、技术之争发展到标准之争。谁抢占了标准话语权,谁就能掌握市场竞争的主动权。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必须把提高经济发展的标准化水平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发展标准经济,引领经济转型升级,一是抓试点,建议在全国确定为“标准经济发展试点”,在发展标准经济方面先行先试、改革探路。二是抓政策:建立完善标准经济发展的政策扶持、组织领导、调度督导、考核奖惩等机制。三是抓推广和监督。四是抓科技和人才,积极促进标准与科技相结合,引导企业科研人员以更多的精力投入标准研制,提高科研成果的标准转化率和使用率。

  (本报记者 田 丰 潘俊强)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闫傲霜代表

  改革给创新更多的机会

  “创新难,把创新产品推广应用到市场上更难!”这句话说出了无数科技人员和创新型企业在创新中遭遇的“场梗阻”:他们历尽千辛万苦研发出来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到了市场上却不受待见,“市场公关”比研发新产品本身还要难!

  建议各类创新主体应鼓励用户参与到创新过程中来,改变“闭门造车”的老做法,在与用户的互动上动脑筋;社会应更宽松,给创新一个机会,组成市场的各类用户应多给创新者纠错的机会,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贡献一己之力;政府在深化改革过程中,要有服务创新驱动的意识。

  相信改革能让创新产品、技术和服务获得在市场上大显身手的机会。

  (本报记者 贺 勇)

  内蒙古一机集团董事长白晓光代表

  扶持行业骨干企业科技创新

  中央提出要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作为引导和推动行业技术进步主要力量的行业骨干企业在技术研发规划和体系、科研经费投入、研发人才支持等方面还有很大不足。

  要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必须让企业特别是骨干企业建成国家科技创新的主体。建议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的对行业骨干企业科技创新的政策引导和保障体系;要加快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联合的科技创新机制;要进一步加大对行业骨干企业科技创新投入力度;要从国家层面上对企业科技人员予以重视;要保护好自主知识产权,鼓励使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本报记者 丁志军)

  天津电气传动设计研究所许希代表

  绿色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

  调整产业结构、实现转型升级,科技创新是实现经济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如何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天津将科技创新与发展中小企业结合起来,有力促进了产业的转型升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已经成为科技引领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推动了天津市产业正在步入创新驱动发展的轨道。

  这几年,天津不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培育一批领军企业,促进了民营经济加速发展,让知识、资本等活力竞相迸发,为美丽天津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撑。

  (本报记者 朱 虹)

  民进中央建议

  杜绝“齿轮上的浪费”

  经过改革开放35年的发展,我国制造业总产值达到90万亿元,超过全球比重20%,位居全球第一。一方面,这些设备逐步进入报废期,如何处置和再利用已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在役设备如何延长寿命,提高使用效率,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重要出路之一就是大力发展再制造产业。

  发展再制造产业,除了促进再制造技术的推广应用外,还应加快推进类似于中央倡导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光盘行动”,让人们认识到“齿轮上的浪费”与“舌尖上的浪费”同样可耻,把资源、能耗都花在“刀口上”,减少不必要浪费和排放,更要把现有资源“吃干榨尽”,大幅提高效率,降低重复投入。

1 2 3 共3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