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谈股论经-正文
浙江发展混合经济大有作为
——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再思考
//www.workercn.cn2014-01-12来源:浙江日报
分享到:更多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关于发展混合经济的方针,吹响了深水区改革的集结号,必将激发起生产力的大解放、大发展,推动我国经济走向新的发展阶段。

  结合浙江实际,贯彻落实这个方针,就是要以推进国有资产的战略布局为前提,加快发展多种所有制相互融合的“升级版”混合经济为重点,大力发扬浙江人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精神,争取混合经济的发展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一、浙江发展混合经济有先发优势

  (一)混合经济发展的前提

  混合经济发展的前提是多种原生所有制经济的形成和发展,继而形成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的混合形式。混合经济其内涵可以从两个层面理解:在宏观层面上,是指在国家、地区经济结构中,国有、集体、民营、外资等多种原生所有制成分并存的多元经济。

  在微观层面,是指一个企业,由两种及以上原生所有制多元投资、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形成的混合经济体。这正是《决定》重点强调和积极倡导的。为了便于形象直观理解,本人设计了混合经济的模型图。

  从右图可见,形成多种所有制经济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格局,前提是需要多种原生所有制经济的发展,而这方面浙江创造了先机和条件。

  (二)浙江多种所有制经济格局

  浙江实行市场经济改革较早,开放程度较高,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较快,独资合资企业也较为发展,为国有和集体所有制经济向多种经济成分混合奠定了基础。

  从表一可见,浙江的多种所有制经济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育和发展都在不同程度地增长,它不断适应和促进着生产力的发展,进而生产力又推动浙江多元经济发展走在了全国前列。

  浙江民营经济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涌现出一批如万向、正泰、传化、吉利、万事利、娃哈哈、阿里巴巴等著名企业,他们有的在国外设立制造基地,有的跨国兼并企业,有的产品成为世界品牌,有的对中国互联网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都为浙江民营经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人们往往没有注意到,浙江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的发展并行不悖:2012年省属经营性国有资产总量、利润总额、净利润等几方面的指标与浙江经济在全国的排名相匹配。浙江外资企业发展也很快,截至2013年10月,世界500强企业已有157家在浙江省投资兴办了456家企业。

  这种多元经济共同发展、相得益彰的演进历程使浙江经济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二、浙江混合经济引发的思考

  浙江的实践充分说明,混合经济是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无论国内还是国际,它都具有存在的客观必然性。

  (一)混合经济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从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经济运行轨迹来看,没有哪个国家的经济形式是纯粹的单一所有制经济,都是公有、私有和外资等并存或混合,共同发展。

  表二说明,国有经济在各国经济中比重均不高,但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性产业、科技前沿领域、重大基础设施、社会公益事业等行业,以及私人资本不愿意进入的领域,需要国有资本承担运转职能,发挥调控作用。

  表二还说明,国民经济的众多领域,更适合于混合经济的生存和发展。它们具有市场适应性强,机制灵活,增加就业机会,稳定社会等优势和功能。

  (二)混合经济是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必然选择

  浙江现象展示了民营经济的优势和活力,人们都千方百计地重视民营经济的发展。广东、江苏、安徽、河南等省都相继出台有关文件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在放开投资领域,加大财税支持,在用地保障等方面给予积极扶持。

  东北各省大刀阔斧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积极引入民营资本和海外资本,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从以前“大跃进”、“文革”中割资本主义尾巴等运动的后果来看,所有制关系的每一次调整,都使所有制结构趋向单一化,都会挫伤群众的积极性,导致生产力的破坏和经济衰退;而每一次所有制结构多元化的调整,都有效地调动了群众的热情,促进了生产力发展和经济的繁荣。

  (三)混合经济是有利于各种经济形态共同发展的有效运行模式

  混合经济可使多种经济成分取长补短。从微观层面来看,国有企业管理严谨、制度规范、人员素质较高。但国企的弊端主要是缺少灵活机制,历史遗留问题和负担较重等等。

  民营企业思想观念新,体制机制活,但民营企业存在管理不够规范,人才缺乏,家族式管理弊端明显。如果这两种企业以股份为纽带组成混合经济体,可以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提高。

  外资企业技术先进,生产规范,管理有序,品牌优势明显,其不足在于不太了解中国国情,进来后要有一个适应过渡期。如果与国企、民企互利互惠合作,有利于外资企业“接地气”,有利于共同分享世界范围内的信息、技术。

  表三可见,发展混合经济可有三种形式:一是多种所有制投资组建;二是国企改制减持国有股,引进多种经济成分;三是走上市之路,减持国有股。

  三、提升浙江混合经济的对策建议

  改革开放35年多来,浙江在第一轮的改革浪潮中,推动了多种所有制的发展,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发展了生产力,使浙江经济取得了较好发展。十八届三中全会带来了第二轮深化所有制改革的机遇,重点是推进和加强各种所有制之间的“交叉持股、相互融合”。为此,需注重把握好以下五个环节。

  (一)为多种经济融合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决定》进一步为混合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贯彻实施中,关键是要把握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要真正解除思想障碍。一提起国企改革,就怕戴上“资产流失”的帽子,缩手缩脚。要大胆支持改革探索,既要周密稳妥,又要勇于实践。对于精心策划、精心组织但由于一些复杂原因,仍出现失误的,只要没有牟取私利,就要像《决定》中所说“宽容改革失误”。否则无人敢“涉险滩”。

  (二)要加强几大经济“板块”之间的融合度

  浙江的多种所有制“板块”,各自发展比较快,但各种所有制“板块”之间融合度不够、交融度不高。如何加强融合度,关键是要重视总结浙江已有的案例,推广成功的经验,用事实证明混合经济有利于各种所有制共同发展,也是各种原生所有制自身发展的需要。

  (三)要加快国有经济调整的步伐

  这一轮混合经济的发展与国有经济调整力度密切相关,与国企改革的深化程度密切相关。最近,国务院国资委表示,进一步优化国企股权结构的四种方式,支持民营资本参与国企改革,把发展混合经济作为改革的重头戏来抓。上海市委、市政府已于近期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上海国资改革促进企业发展”的20条意见,按功能定位分三种类型管理,都在推进混合经济的发展。

  浙江和全国大多数省市一样,国有经济分布较广,省属国有资产覆盖了国民经济诸多领域,有相当多企业涉及一般竞争性领域。

  因此,一定要按照中央的要求,积极推进浙江国有资产的战略布局调整,这是新一轮经济体制改革的牛鼻子。实施“需进则进,需退则退”的原则,要将国有资产向重要领域、社会安全、公共服务类行业集中,一般竞争性领域要逐步有序退出。省属企业可采取分步减持国有股以及通过上市平台来加快股份制改革,给民营、外资腾出更多的发展空间。在深化改革中,如有特殊需要,可借鉴英国“金股”的办法,保证国家对企业的影响力。

  (四)要激励民营经济参与国企改革的积极性

  《决定》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鼓励发展非公有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具有明确的指导性和导向性。

  1999年,即15年前轰动全省的“蛇吞象”事件,人们记忆犹新。才成立8年的民营企业温州人本集团,以承债方式整体兼并了拥有41年历史的老国有企业——杭州轴承厂,开创了我国轴承行业第一家跨地区、跨所有制大中型企业购并成功的先河。这个案例带来的多赢结果是难以用数据来衡量的。民营企业购并国有企业,可以利用国企的人才、市场份额等优势拓展发展空间,而国企通过改制,解决体制机制困扰。此案例也为政府继续深化国企改革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我们应该敏锐地看到十八届三中全会所带来的新一轮改革红利,进一步解放思想,鼓励民营企业以多种形式低成本发展自己,积极投身到双赢的改革之中。

  (五)要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度

  浙江需要从“招商选资”转向“选资引智”,要重点引进技术层次高、带动作用强、环境友好型的外资项目、外智团队,发挥外资、外智在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中的作用。广东已举办16届留交会,自2008年以来,共引进留学回国人员2.7万多人。其中百度的李彦宏最早获得的一笔投资就源自留交会。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在产品走出去的同时,通过技术合作、跨国并购等方式稳妥跨出国门。同时,积极吸引外资参与浙江企业的改制、改造及兼并重组,以利于产业转型升级。

  混合经济的发展必将为浙江经济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为了实现省委提出的“干好一三五,实现四翻番”,我们要选择适应本省、本地区经济发展的所有制形式,推动和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浙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作者为省政协副主席】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